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火红印迹 上海公安博物馆藏品背后的故事

火红印迹 上海公安博物馆藏品背后的故事

  • 字数: 29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14587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21年,上海市公安局围绕建党100周年,以“红色警队、忠诚警魂”为主题,组织策划了“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忠诚警魂,讲好红色故事”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其中,依托上海公安博物馆馆藏警事文物和警史资料,采取“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方式,撰写了上海公安博物馆馆藏品背后的故事《火红印迹——上海公安博物馆馆藏品背后的故事》一书,初定全书共31篇20多0万字140幅图片。本书主要内容讲述了2000余名南下接管干部,会同近500名中共地下警委党员,顺利接管国民党上海警察局,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随后,甄别改造1.4万名旧警,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塑造人民警察新形象等内容,本书将这些故事归为可歌可泣的地下斗争、峥嵘岁月的忠诚护卫、鱼水交融的警民关系三大部分。
目录
燎原之火——战斗在旧上海警察系统的地下党组织
掀起轰动申城、震惊全国的革命运动
宪警冲突背后的隐形战场
情报战,破晓前夕的谋略对决
攻克“装甲堡垒”——策反国民党警察局机动车大队
上海提篮桥监狱“护卫战”
邵健:隐秘而伟大的潜伏者
记中共上海地下警委“四烈士”
丹阳集训:上海公安的摇篮
上海调查资料:解密旧上海的“万宝全书”
接管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始末
追踪杀害李白烈士的主谋
代号“萤火虫”计划破灭记
智擒资深特务刘全德
捕获“二六”轰炸的幕后黑手
狙击敌特潜伏电台
重拳出击:上海告别“盗匪之都”
打赢经济领域的“淮海战役”
追剿各路假币制造团伙
整肃根绝:地下钱庄的末日——来自杨浦分局的取缔银元贩子报告表
把鬼变成人: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妓女改造运动
肃毒和戒毒: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
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治理摊贩问题
宝兴里:上海少有居委会诞生记
改造旧警:从警察人民到人民警察
新中国的第一本公安刊物《人民警察》
上海公安烈士第一人:缉捕盗匪牺牲的黄伟生
发烫的“摘由纸”: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打响的惩腐第一枪
引领警民关系新风尚:全国少有警民联系箱
新中国警察的形象代言人“马天民”
唱响人民警察形象的儿歌《一分钱》
本书作者简介
摘要
     “深海”潜伏 1927年4月12目,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帝国主义在沪巡捕房也与国民党的警、特机关相勾结,利用各种办法搜查、破坏隐身于租界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央特科”为了保卫中央机关和党组织的安全,了解并掌握敌特机关的活动动向,向苏区通报敌情、营救被捕同志和惩办叛徒需要,自1929年起就在公共租界巡捕房和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内发展情报关系,并逐步打入和发展一些党员。1931年首先在公共租界巡捕房建立了地下党组织。 贾斌,又名贾斌炎,男,1903年生,安徽合肥人,1925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厂装订部工作时,参加了“五卅”惨案发生后的全市大罢工斗争。1926年由郑复泰(又名郑复他)、陈醒华介绍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由徐茂坤、郑复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贾斌进入嘉兴路巡捕房任华捕,成为第一个走进巡捕房的中共地下党员。1931年,贾斌接到上级命令,在巡捕房建立起了第一个中共地下支部,贾斌任支部书记。 这一年的7月,来自江苏如东的王范(原名张庭谱)进入福州路巡捕房当华捕。王范,1926年11月在原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化名张云飞,后曾改名张景庆,是一名虽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却从未忘却自己信仰的老党员。他与贾斌接上头后,于1931年10月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任福州路巡捕房中共地下支部书记,接受“中央特科”领导,联系人为张相泉(又名张勤)。1932年5月,中共江苏省委军委在租界巡捕房建立了中共华捕委员会,李乐平任委员会书记。 然而,由于敌人的白色恐怖和王明“左”倾错误,1932年到1933年,王范、张相泉、李乐平先后被捕,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巡捕房的地下党员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此时,虽然地下党组织被迫停止了活动,但隐藏在敌人内部的“深海”们坚守初心,默默等待着组织的召唤。 1936年4月下旬,上海北站出现了一位器宇轩昂的年轻人。三年前,因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身份暴露,他离开了这座被白色恐怖笼罩的城市,随后参加了长征。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还是一位少有的参加了长征的文化人,他就是出生于浙江义乌山村农民家庭的冯雪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这位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湖畔诗人”深感悲愤,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遭到国民党的通缉后,他来到上海并在柔石的引荐下与鲁迅相识。其间,冯雪峰与鲁迅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1930年,冯雪峰以鲁迅为旗帜,牵头组织成立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与国民党争夺宣传阵地,在中国革命目前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次来上海,冯雪峰带着党中央交予的重要任务:了解、审查、联系上海各方面的地下党组织,并着手恢复和重建上海地下党组织。当时,党中央由于与上海的党组织中断了一段时间的联系,加之敌人在上海统治很严,对上海党组织和现状不尽了解。为此,冯雪峰到达上海后首先找到了鲁迅——这位党中央最为信赖的朋友,倾听他的意见。通过鲁迅的关系,冯雪峰找到了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内设中共党团成员、组织部部长的王尧山。 鲁迅是王尧山的偶像,早年王尧山在上海当学徒时,对现实十分苦闷和彷徨,接触到鲁迅的著作后,他心里一下子豁亮了,觉得“先生的著作犹如一把把解剖刀,把旧社会的肺腑内脏、血肉神经一层层地都解开了”。1931年,在浦东电气公司当职员的王尧山加入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人生方向。后来,在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时他由衷地写道:“鲁迅著作犹如万丈光芒的指路明灯,引导我找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使我投向革命,亳不反顾,并为献身革命感到无限的幸福。” 接上头后,冯雪峰立即指示王尧山整理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有关材料,准备恢复和重建上海地下党组织,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工作委员会”,由王尧山任书记,受冯雪峰领导。王尧山迅速通过情报系统的李伟联系上了在巡捕房内静默待机的中共地下党员刘泮泉。1938年,中共地下支部在巡捕房成功重建,刘泮泉任支部书记,上海租界巡捕房的革命火种重新点燃。 这一期间,“深海”严格执行中央“隐藏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斗争策略,并按照“勤学、勤业、勤友”的要求,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以自己的职业作掩护为党工作;考察和发展党的支持者和同情者,为将来的发展做准备。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