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疾病的媒介建构":艾滋病健康传播研究(1985-2015)

  • 字数: 26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姜海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57263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纵横议题史、社会史、文本史的三大维度来阐述艾滋病这一疾病对我国的深层影响,既发现了疾病背后独特的社会因素、深刻的历史渊源以及媒介的相关作用,又表明了健康传播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且影响渐增。本书横跨三十年去研究一个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疾病,修补、重 访、挖掘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斑驳碎影,并期以将之捕捉,成为映照健康传播学本土研究乃至中国当代社会医学发展的一点荧光。
作者简介
姜海,男,新闻学博士,现任教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健康传播、社会医学。以独立或第一作者,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现代传播》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部分文章被美国全国传播学会(NCA)收录,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及《新华文摘》转载。重量项目“21世纪广播电视系列丛书”的主要编写人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参与2项。国家权威“蓝皮书”(《媒介融合》《新媒体研究》)约稿作者。
目录
绪论001
一、艾滋病:疫病三十年002
二、本书的思路及创新点005
第一章理论议题:健康传播中的艾滋病议题008
第一节健康传播的理论基础008
一、健康传播的概念梳理008
二、健康传播的理论模式011
三、健康传播的属性特征013
第二节健康传播的社会维度016
一、疫病的健康防治016
二、突发的健康议题018
三、健康的社会鼓动021
第三节健康传播的个体维度023
一、个体健康:成长与死亡024
二、个体话语:谣言与盲从025
三、个体观念:养生与保健027
第四节艾滋病议题的健康敏感性028
一、健康敏感:无药可救的死亡029
二、政治敏感:群体稳定的变量030
三、经济敏感:劳力丧失的负担030
四、道德敏感:丑恶现象的隐喻031
第五节艾滋病议题的媒体典型性03
一、典型议题:与健康传播的互动共生032
二、典型框架:体现我国媒体的议题建构034
三、典型传播:集新闻影响的综合视角035
第二章历史脉络:艾滋病的健康传播史037
第一节艾滋病的萌芽期:1976—1985037
一、适配理论:议题设置037
二、艾滋病的萌芽:AIDS的发现与正式命名040
三、健康议题:艾滋病的预设043
第二节第二节艾滋病的传入期:1985—1988046
一、适配理论:创新与扩散046
二、艾滋病的健康获知:制约与认知04
三、艾滋病的健康扩散:选择与拒绝052
第三节艾滋病的扩散期:1988—1995055
一、适配理论:恐惧诉求055
二、艾滋病的恐惧诉求:疫情与血祸058
第四节艾滋病的高发期:1995—2005061
一、艾滋病与跨文化的关联061
二、艾滋病与性别主义的关联063
三、艾滋病与流行文化的关联065
第五节艾滋病的转变期:2005年至今067
一、社会参与的转变:多元力量的高度介入06
二、媒体话语的转变:道德化与烙印化070
三、学术研究的转变:健康传播的领域拓展072
第三章知识传播:健康传播中艾滋病议题的基础性建构075
第一节发病与传染:健康问题的现象认知076
一、现象认知:健康表征下的艾滋病076
二、有效知识:传染路径与发病原理077
第二节控制与治疗:健康问题的议题反应081
一、议题反应:研究进路中的艾滋病082
二、有效知识:抑制治疗与心理治疗084
第三节预防与交往:健康问题的预设判断087
一、预设判断:健康监控中的艾滋病087
二、有效知识:控制预防与交流行径089
第四节误导与传播:媒体知识的常识性错误090
一、文本误导:常识性的错误090
二、媒体传播:从“艾滋女”说起092003
第四章媒体呈现:健康传播中艾滋病议题的文本性建构094
第一节印刷文本的文字传播095
一、文字传播:逻辑理性的展现095
二、报纸与杂志:普及性的文字展现096
三、书籍与海报:特定性的文字呈现100
第二节影像文本的视觉传播108
一、视觉传播:视觉感性的展现109
二、电视与电影:呼吁性的影像观照110
三、摄影与广告:艺术性的影像映射115
第三节互联网带来的社群传播117
一、社群传播:交互平台的凸显117
二、网站:对“中国艾滋病网”的考察118
三、论坛:对“知艾家园”的考察121
四、集群:对艾滋病微信群与QQ群的考察126
第四节呈现中的思考:隐喻、指向与夸张12
一、隐喻:道德与恐惧129
二、指向:审判与预设130
三、夸张:悲惨与死亡130
第五章倡导宣教:健康传播中艾滋病议题的策略性建构132
第一节禁止吸毒:灌输的健康观念133
一、吸毒:艾滋病传播中的“群体行为”133
二、禁止吸毒:健康观念中的行为阻断134
三、核心策略:建构中的“传播链接”135
第二节使用安全套:正确的健康行为136
一、性爱:艾滋病传播中的“个体行为”136
二、使用安全套:健康行为中的传播介入137
三、核心策略:表达中的“传播拟化”138
第三节血制品安全:公共的健康事件140
一、血安全:艾滋病传播中的“敏感领域”141
二、输血安全:健康事件中的公共视域141
三、核心策略:强调中的“传播责任”143
第四节纪念艾滋病:警醒的健康课题144
一、纪念感:艾滋病传播中的“点亮烛光”145
二、纪念艾滋病:健康课题中的符号表达146
三、核心策略:呈现出的“传播仪式”147
第六章多元话语:健康传播中艾滋病议题的结构性建构148
第一节官方话语:宏观结构的传播定性149
一、话语定性:值得警惕的“超级癌症”149
二、政策定性:肇始的《巴黎宣言》150
三、法律定性:防治条例的细分明确152
第二节组织话语:中观结构的传播博弈154
一、现象博弈:健康传播中的社会流动15
二、群体博弈:健康传播中的角色冲突156
三、区域博弈:健康传播中的社会分层157
第三节个体话语:微观结构的传播呈现159
一、人物呈现:从弱势群体到普通人物159
二、情节呈现:从人伦悲剧到时代反映161
三、特征呈现:从个性表达到群体关照163
第七章认知传播:健康传播中艾滋病议题的伦理性建构165
第一节群体的恐惧蔓延:健康传播的失语165
一、感知:群体性的恐惧蔓延165
二、伦理建构:存在主义下的艾滋病167
三、传播失语:媒体中的必然论168
第二节群体的歧视偏见:健康传播的污名170
一、认识:群体性的歧视偏见170
二、伦理建构:人格主义下的艾滋病172
三、传播污名:媒体中的功利论173
第三节群体的怜悯关爱:健康传播的盲区175
一、认知:群体性的怜悯关爱175
二、伦理建构:情感主义下的艾滋病177
三、传播盲区:媒体中的道义论178
第八章建构反思:健康责任下艾滋病议题的媒体批评181
第一节传者批评:过度聚焦的反思181
一、过度聚焦:从疾病到他类的延展181
二、学理反思:传播“把关人”的审视183
第二节内容批评:健康知识的反思184
一、健康基础:从科学到模糊的转变184
二、学理反思:传播“接纳度”的审视186
第三节修辞批评:煽情炒作的反思188
一、煽情炒作:从语法到渲染的夸张188
二、学理反思:传播“涵化性”的审视189
第四节效果批评:他者审判的反思191
一、他者审判:从道德到恐怖的渲染191
二、学理反思:传播“责任感”的审视193
结语195
后记200
参考文献20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