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何满子集

何满子集

  • 字数: 7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 作者: 刘成信
  • 出版日期: 2013-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341137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82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杂文(百部)卷一·当代部分:何满子集》收录的是我国有名杂文作家何满子近些年来的随笔杂文。面对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及当下的社会现象,作者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作了深刻的剖析,见解深刻,启人才智,让人品尝到历史深处的隽永况味。
内容简介
《中国杂文(百部)卷一·当代部分:何满子集》收录了作者何满子近些年来的随笔杂文。这里有最酣畅的文字、最勇敢的呐喊、最精粹的传承、最真挚的情感、最冷静的思考、最清醒的坚持……在这个纷扰多变的年代,我们选择读书悟道,寻找精神安顿之所。     《中国杂文(百部)卷一·当代部分:何满子集》中的这些文章有事实、有根据、有分析、有理论、有文采,是非常的杂文。
作者简介
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任报馆记者、编辑、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书店总编辑,大学中文系教授。1955年起被放置不用。1978年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兼任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校教授及讲座教授,1992年离职。先后治文艺理论、古代小说、中国思想史、民俗学等学科。已出版著作有《艺术形式论》、《论<儒林外史>》、《论金圣叹评改<水浒传>》、《论蒲松龄与<聊斋志异>》、《文学呈臆编》、《汲古说林》、《文学对话》(与耿庸合作)、《中古文人采风》、《中国酒文化》、《中国爱情小说中的两性关系》、《水浒概说》、《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漫话》、《节令风俗故实》、《忌讳及其他谈片》等。主编有《青年文学手册》(与耿庸合作),选注有《古代白适短篇小说选集》,《古代短篇小说名作评注》(与李时人合作);《清诗精华二百首》(与曹明纲合作)等。1989年起逐年结集的杂文随笔有《画虎十年》、《绿色呐喊》、《五杂侃》、《虫草文辑》、《如果我是我》、《亦寄亦忧集》、《世纪末抒情》、《沙聚塔》、《人闻风习碎片》、《见闻偶拾》、《狗一年猪一季》、《鸠栖集》、《谈虎色不变》、《千年虫》、《零年零墨》及《一统楼打油诗钞》。另有《杂文自选集》及口述自传《跋涉者》(吴仲华整理)行世。
目录
“一阔脸就变”古今谈 剃光头发微 变色龙赞有序 风赋并序 加码 《杂譬喻经》的启示 马蜂窝殃及古银杏
摘要
    剃光头发微
     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食。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感动、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太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却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以后。对联日: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象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风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
     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既答不上,也只好避开,置之勿论。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如果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
     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不剃光头者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方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
     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P5-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