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隋炀帝传

隋炀帝传

  • 字数: 5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袁刚
  • 出版日期: 2016-10-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65806
  • 版次: 2
  • 开本: 32开
  • 页数: 76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9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本书以人物生平为经,以专题论述为纬,既再现了隋炀帝个性鲜明、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地剖析了炀帝朝政治。作者试图在大历史背景下研究隋炀帝,将他置于历史情境中加以了解和审视。作者全面考察与我们的传主隋炀帝政治活动相关的社会历史环境,考察高踞于人群之上的帝王政治行为和权力意志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把握住传主所处时代的脉搏,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给予隋炀帝以正确的评价。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显赫家世 少年时代
第一节 久分必合 圣王再现
一、阿赓华诞 生日无考
二、胡汉混血儿 中原成一统
第二节 父祖荣华 关陇贵胄
一、伪造谱系 冒称门阀
二、祖父杨忠 封随国公
三、将门之家 贵戚婚宦
第三节 周天元昏暴 亲家翁攘政
第四节 代周建隋 杨坚受禅
第二章 风流蕴藉 青年时代
第一节 坐镇并州 北御突厥
一、年幼居藩 重臣辅佐
二、男大当婚 迎娶萧氏
三、突厥崩离 北塞和靖
第二节 统一中华 平陈统帅
一、文帝定策 骄纵陈人
二、玉树后庭花 昏君陈后主
三、伐陈大军临江 皆受晋王节 度
四、偏师渡江先决战 金陵王气应瑶光
五、杀张丽华 班师凯旋
第三节 坐镇江都 安辑江南
一、江南尽叛 移镇扬州
二、收纳江南人士 师事天台智□
三、江都四道场 海岳尽搜扬
第四节 昆弟之中 独著声绩
第三章 阴谋夺宗 弑父继统
第一节 文帝龙德 恪勤匪懈
一、内法外儒 治国方略
二、为政察察 东狩泰山
第二节 定计夺嫡 矫情饰行
一、组建阴谋集团 拉拢杨素上贼船
二、母后“奇妒” 晋王“仁孝”
三、晋王“讨平”突厥 汉王兵败辽东
第三节 肆厥奸回 夺嫡成功
一、率意任情 杨勇失宠
二、高颎罢相 元勋罪退
三、锻炼成狱 太子失位
四、新太子受册 蜀王被废
第四节 抢班争权夺位 弑父屠兄幽弟
一、柳述用事 杨广居闲
二、仁寿宫变 登临大宝
三、杨谅叛乱 羊质兽心
第四章 大兴工役 虐用民力
第一节 营建东都 广置离宫
一、营建东都 控扼山东
二、洛阳新城 规制宏伟
三、西苑离宫 配套工程
第二节 掘长堑置关防 修驰道筑长城
第三节 开凿南北大运河 千秋功罪后人评
一、远山应见繁华事 不语青山对水流
二、厚地刳为沟 万众挖运河
三、通漕运储仓粮 兴利万世水流长
第四节 万舸东南行 锦帆下扬州
第五节 帝王若竭生灵力 大业沙崩固不难
第五章 大修文治 厘定制度
第一节 三教并重 移风易俗
一、兴学办校 敦奖名教
二、统一经学 整理图籍
三、禁焚谶纬 热心技艺
四、尊崇佛道 融并寺塔
第二节 选贤任能 开科取士
一、从察举到科举 文帝罢中正
二、从重德到重才 创设进士科
第六章 天子风韵 权力意志
第一节 热爱文学 倡导艺术
一、文辞具博 诗赋绮丽
二、赏析书画 百戏繁盛
三、宫廷风流 四方巡游
第二节 予智予雄 除谏饰非
一、猜防功臣 杨素绝医
二、傲狠明德 高颎被诛
三、内怀险躁 张衡屈死
四、疏忌骨肉 储宫陵夷
第三节 屋在乎柱 国在乎相
第七章 方勤远略 威振八纮
第一节 出塞北巡突厥 镇抚启民可汗
第二节 经通西域 丝路巡礼
一、西突厥和丝绸之路
二、《西域图记》 招诱西胡
三、炀帝西巡 设置四郡
四、万乘西出玉门关 万方来朝有处罗
第三节 通使海洋 交流文化
一、常骏出使赤土 招徕南洋诸国
二、日出处天子致书日落处天子
第四节 二游江都 朝野皆以辽东为意
第八章 三征高丽 四海糜沸
第一节 东夷有失藩礼 大兴问罪之师
一、朝鲜半岛三国鼎立 东胡涉貊各族朝贡
二、全国总动员 耀武儆四夷
第二节 御驾亲征辽东 山东农民起义
一、下诏讨“小丑” 武装大游行
二、兵败平壤城下 “圣皇”威风扫地
三、无向辽东浪死歌 豆子航中英雄多
第三节 御驾再出辽东 贵族杨玄感造反
一、出师未捷 后院起火
二、黎阳督粮 扯帆举兵
三、举天之下 十分九为盗贼
第四节 御驾三征辽东 国内政治失控
一、徒有归飞心 无复因风力
二、“李氏当为天子” 枉杀李浑李敏
第九章 众叛亲离 天下土崩
第一节 再巡突厥 雁门被围
第二节 魂褫气慑 窜身江湖
一、望绝两京 三下江都
二、锋镝腾沸 豪杰并起
第三节 李密聚义于草莽瓦岗军威振中原
一、投奔农民军 共讨隋暴君
二、炀帝之罪 罄竹难书
三、各路豪杰纵横驰骋 四海英雄共推盟主
第四节 李渊起兵 克定关中
一、审时度势 密运雄图
二、晋阳聚义 直下长安
第五节 江都宫变 独夫授首
一、梦断江淮 临深履薄
二、骁果激变 缢杀民贼
三、改朝换代 定谥曰“炀”
第十章 亡隋之辙 殷鉴不远
一、以隋为鉴 隆兴唐朝
二、行人遥起广陵思 古渡月明闻棹歌
结语 莫道有才能治国 须知亡国亦由才
摘要
     第一章显赫家世少年时代 古词有云:“试问水归何处?天明彻夜东流。滔滔不管古今愁,浪花如喷雪,新月似银钩。暗想当年富贵,挂锦直至扬州。风流人去几千秋,两行金钱柳,依旧缆扁舟”。是啊!不尽长江东流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隋炀帝可谓是一个风流天子,但说书人说他“将一座锦绣江山,只为着两堤杨柳丧尽;把一所金汤社稷,都因那几只龙舟看完,一十三年富贵,换了百千万载臭名”①。然而,是非始末俱在,让我们从头说起。 隋炀帝一生50年的生命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3岁前(公元569-580年)是北周贵族子弟,皇亲贵戚;13岁至35岁(公元581-603年)为隋朝皇子,进而立为皇太子;36岁至50岁(公元604—618年)是坐江山的大隋皇帝。 隋炀帝名杨广,又名杨英,小字阿麽。本传记的称谓按照他生命历程的3个阶段,13岁以前少年时代我们称其小字阿;13岁封晋王以后我们称其大名杨广;35岁称帝以后我们称其谥号炀帝。虽然谥号在死后才定,但既然书是写给现代人看的,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按照古人的礼仪,将皇帝称作今上。 第一节久分必合圣王再现 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古代中国于秦汉大一统帝国之后,是长达400年之久分裂割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乱世,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历史一再昭示着一位强有力的圣王,出来实现新的大一统帝国的伟业。然而,圣王在秦皇、汉武之后,几近千年才轮到唐宗、宋祖,中间似乎是一段空白。“兴亡不可问,自古水东流”。千年之间,中国就真的没有圣王出现吗?恐怕不一定。有些帝王接近具备了圣王的智质,但天不假以年,而中道崩殂。也有的皇帝主观上极想成就圣王之业,但志在无厌,好大喜功,而走到了主观愿望的反面。隋炀帝就是一个想成就圣王之业的皇帝,他“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①,予智予雄,狂妄得很。隋炀帝所处的历史时代,也是一个出圣王的时代,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长久的分裂必然走向新的统一,伟大的文治武功事业需要一位圣王来成就。然而,在出明君圣主的时代,却也不可避免地要出暴君昏主,而且,就在隋炀帝出生后不久,在其尚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他就亲眼领略了圣君的风采和昏君的丑态。这些肯定都在隋炀帝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一、阿华诞生日无考 公元569年阿麽呱呱坠地时,正是中国经历了长期分裂战乱的南北朝后期。当时,神州大地并立着3个王朝:北周、北齐和陈,因而这年也就存在着3个君主和3个不同的年号:即北周武帝宇文邕和他的天和四年;北齐后主高纬和他的天统五年;南朝的陈宣帝陈顼和他的太建元年。常言讲:天无二日,国无二主。3个皇帝并立于中国,这本身就预示着战争的不可避免。 隋炀帝出身于惯于征战的北周贵族武将之家,父亲杨坚是北周大将军、随国公,母亲姓独孤氏,是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也是武将之后,名门闺秀。炀帝是他们的第二个儿子。儿子出生,父母欢天喜地,他们给儿子取名杨广。杨广父母出自将门勋贵,同时,又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母亲独孤氏成天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她小名伽罗①,就是一个佛名。伽罗是梵语tagara之音的略译,意为香炉木,或沉香木。杨广之父杨坚也有一个小字佛名,叫那罗延,据说杨坚出生在一所佛教寺庙,并由庙里的尼姑抚养了多年,小名那罗延即是庙里的尼姑所取,意思是像金刚一样不可摧坏②。炀帝出生时,崇信佛教的父母也为儿子取了一个佛名,作为小字,叫阿麽(m6,音摩),阿麽是梵语amba的译音,意译为母、善女③。取这样一个美妙而又带有女性化的小名,可能是出自独孤伽罗的意思,一方面是希望能得到大慈大悲的菩萨保佑,另一方面,阿麽生来可能就像一尊美丽的观音菩萨。 P9-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