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台湾与台湾人 追求自我认同

台湾与台湾人 追求自我认同

  • 字数: 24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作者: 戴国煇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089994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我很想念这位史才、史德兼备的朋友——戴国煇。他在举世疯狂时让大家清醒,他在别人有偏见的时候,毅然廓清矫正偏见,不屈不挠,坚持守住自己的立场。且得到令人钦服的佳绩。 ——有名历史学家 许倬云 戴国煇·正本清源的台湾史 这不是陈词滥调的陈旧讲述, 而是一趟抽丝剥茧有关台湾过去一百年历史的探险之旅, 将台湾的长程和今日的过去,都纳入研究并有所记录。 从历史根源处,讲述台湾何去何从。 是著作等身的台湾历史学家戴国煇先生 一生呕心沥血,将他的生命与研究化为一体的研究成果。 求真·独立 一位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戴国辉, 他对早期国民党批判,以致被列入黑名单长达11年之久, 他旅居日本40余年,在学术观点上知日而不亲日。 他以“知识的野蛮人”自谦做学问, 坚信“知性的诚实”“道德的勇气”和社会科学家的批判精神, 长期观察、记录台湾历史的发展,还原台湾历史真相。 求新·建树 在20世纪70年代首开研究“雾社事件”“二二八事件”风气之先, 戴国煇率先提出“台湾主体性”一词, 认为台湾深受美国、日本价值影响而不自觉。 执着于台湾认同问题, “雾社事件”等研究揭示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的伤害, 为反对“台独”理论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率先在日本学界通过严谨的学术论证, 提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张, 提出有名的“睾丸理论”, 从历史根源论证,台湾的活力必须扎根大陆。 求通·广博 涉猎广博,历史学、文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 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学科。 以宏大的世界史视野探讨近代中国的过去与未来。 将台湾史纳入亚洲史、世界史的 历史过程中正当地定位, 重新构筑“中国史像”。 求实·平易 使用的丰富史料, 接触访问仍在世的历史见证人,获取一手资料。 以平易简洁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台湾问题。 在日本、台湾及海外华人社会,作品受到大众喜爱。 "
内容简介
《戴国煇讲台湾》是一套全新讲述台湾与台湾人故事的作品,是传奇学者戴国煇先生为普通读者写作的多卷本台湾史,是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戴国煇先生,一生呕心沥血,将他的生命与研究化为一体的智慧成果,是一趟抽丝剥茧台湾过去一百多年历史的探险之旅。
戴国煇先生生前著作多用日文写作,戴夫人林彩美女士耗费心血,组织近百位专家学者将其著作翻译整理,于2011年在台湾出版了《戴国煇全集》27册,近700万字。中文世界自此才有机会了解戴国煇著述全貌。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出席新书发布会,评价戴国煇先生是“一位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其作品“让台湾历史真相摊在阳光下”,“兼具台湾精神与民族正气”。
此次《戴国煇讲台湾》中文简体版首度出版,经过10筹备,精选《戴国煇全集》中有关精华。剖析“台独”产生的根源,深入讲述为何“台独”不成立。对台湾历史和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史实的深刻分析,对“台湾人认同”及其与大陆的关系的深入研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台湾政局和“台独”分裂活动猖獗的局势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面临严峻挑战。《戴国煇讲台湾》作者的出版,实是寻求祖国统一的正确路径,相信将对被当前“台独”分子歪曲的台湾历史正本清源,帮助大众了解台湾、关注祖国统一问题。
作者简介
 
目录
给读者的话 林彩美 01
一位才德兼备的史学家:戴国煇 许倬云 04
他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 陈孔立 10
辑一 台湾与台湾人——追求自我认同
H的来信 003
父亲是日本人 005
客家人与福佬人 008
在西雅图发生的争执 011
“台独派”的主张不能苟同 014
“清国奴”引发的反弹 016
平林たい子也生气 020
接连不断的“台独派”归顺 022
R先生的眼泪所诉为何 024
台湾人与犹太人不同 025
关于吴浊流 032
客家人、台湾人、中国人 035
料理是文化 050
中日饮食习惯的比较 058
横饭、纵饭 066
比较生活感觉、习惯 075
亲日易,知日之路险 085
日本人与亚洲 承认有“他分”的世界 099
辑二 我的日本体验——十足的境界人
料理是文化 050
中日饮食习惯的比较 058
横饭、纵饭 066
比较生活感觉、习惯 075
亲日易,知日之路险 085
日本人与亚洲 承认有“他分”的世界 099
辑三 日本人与台湾
伊泽修二与后藤新平 111
教育家伊泽修二 111
学医出身的后藤新平 113
与台湾的关系 116
芝山岩事件真相 131
后藤神话解密 133
细川嘉六与矢内原忠雄 137
野武士与洋绅士 138
人道主义者与神的使者 140
留学之路 148
殖民地研究 152
中国问题研究 156
辑四 台湾支配与少数民族
一对门扉的往事 165
送往“故国”的门扉 165
为什么要“献给”高砂族?  167
要“献给”的是谁的伤口?  169
热心协助的协力者 170
附录:廖惟诚致戴国煇函 175
从原日军补助兵中村辉夫的生还谈起 177
战争与殖民地统治还未终了——“中村辉夫”先生的悲剧 177
什么原因使他不回答“本名”?——原日军的“亡灵” 181
由日本名到中国名 181
因高砂族之故 183
但愿再出发的他能幸福 184
关于台湾“皇民化”运动的展开——从原日军补助兵中村辉夫的生还谈起 186
作为原型的台湾 186
“满洲事变”与台湾人 189
建设南进基地与“皇民化”运动 200
日军补助兵的登场 207
为历史哭泣——“花冈一郎”是革命烈士?抑或走狗?  215
雾社蜂起事件的梗概 215
关于花冈一郎 217
辑五 殖民地体制与台湾知识人
某副教授之死与再出发的苦恼 223
某副教授之死与“山涧的世代” 223
台湾知识分子的悲剧 229
建议——日本“原罪”的检证 235
吴浊流的世界 244
悼老诗人 244
附录:吴浊流致戴国煇函 273
爆竹与中国人 274
两本“遗著”——尾崎秀实与瞿秋白 280
令我脸红的四十年前的往事 286
隐痛的伤痕 289
附录:日据价值体系之批判——访戴国煇教授谈林少猫事件 王晓波 293
日语与我 300
何谓“客家” 308
亚洲之中的日本 315
后记
我的研究并为本书之刊行而记 321
附录一
书评:以日本统治下的亲身体验为背景 鲛岛敬治著、李毓昭译 326
书评:扣人心弦的自我确认之路 富山和夫著、林彩美译 328
书评:呈现被殖民者思考的多样性 石桥秀雄著、蒋智扬译 332
编后记
戴国煇夫妇的历史证言与生命结晶——中文简体版《台湾与台湾人》 雷玉虹 334
摘要
     H的来信 接到稍早寄到的圣诞卡,卡片的四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如下内容: K H兄, 就在数分钟前电视上刚播放完卡特总统承认中国的消息。虽然知道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可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此感慨与在美国透过卫星直播看到田中角荣首相访中之际,向周恩来深深地鞠躬,并说“对不起”的道歉画面时的激动相似。(字下黑点系引用者所加) 与某位美国人谈起此广播时,虽然两人都说“very impressive”,但他是对能使电视转播成为可能的伟大技术表示赞佩,我是作为中国人、台湾人对这一中日历史上的大事件而无限感慨。要对他说明我的这种感觉很不容易。 美国承认中国是出于想利用中、苏矛盾以平衡自身防卫能力的政治考虑,更是为了走到死胡同的美国经济,即卡特的经济政策失败的活路,而求之于作为市场及原料之提供者的中国,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在华盛顿的希尔顿饭店,因担心违规停车而匆匆告别感到很可惜。(中略) 值此中国激动之时刻,贵兄一定会忙上加忙吧。 问候夫人 十二、十四夜 此致 K·H·H 偶然地共有名字的首字字母K与H的戴与H君,是殖民地台湾的州立S中学一、二年级时的同窗。两人均出生于1931年。 戴接到H稍早寄来的贺卡,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某种困惑。“值此中国激动之际,贵兄一定会忙上加忙吧”的部分是H对戴的过高评价,也应是某种误解吧。 尽管如此,那H的确是变得健康多了。他曾经对自己的“心”病烦闷得不得了,戴一直在一旁默默地关注他,却从来不曾碰触过他的心病。戴一直觉得H的心病,不仅仅只是一般所谓的精神障碍,更含有其他的部分,现在他还持此种看法。或许这只能算是一种不懂医道之人所拥有的独断与偏见吧。戴回想起光复(复归祖国=中国)前后数年在台湾S中学的生活,那是连友谊都很少能够萌芽的枯燥日子,尽管他努力尝试着浮现出过去日子里H君的影像,却总无法聚焦。可能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冲刷吧。 引起他“心”病的因子是在S中学的数年间植下的,这大致上不会错。他的对人不信任也是在这种“可怜”的生活经历中培养出来的。 “别那么夸张!”,似乎听到有人在喃喃私语。作为中学时代的班友,虽说短期间内彼此共有了一个非常困难的过渡期,之后在东京留学的数年间断断续续地互相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且每年有几次边吃边谈的饭局。但这位“冷静”的友人H的来信,还是令戴感到非常震惊。他禁不住自言自语道:“H君终于打开心扉了,真好,真好,他终于变回1940年代后半的H君了。” 先前的信如果是让40岁以上的非台湾人看的话,恐怕会觉得那张卡片没什么特别的,而对戴为何要说“真好,真好”而感到奇怪吧。 信中的句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是以作为中国人、台湾人”等,绝不是戴与H两人之间“私人的”狭窄小框架可去容纳的又重又广的、潜在地含有根源性的问题。 他联想起去年秋天,在访问华盛顿特区的H君之前的旅程中,与重温旧交的知己,和因他而一起喝茶吃饭的新友人之间的种种对话。 父亲是日本人 C女士是新结识的友人之一,据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渡美,现已结婚,在美国大银行做事。或许是未当人母的无拘束吧,她既喜欢照顾别人,又爱攀谈。 话题的发端如同清澈的小溪一般,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戴将在东京编辑的《客家之声》送呈旧知B的岳父,原台湾大学教授、有名的外科医生H博士,并在一起闲聊的时候,C女士刚好在旁边听到。会话告一段落后,她慢慢地张开口,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日语发行呢?”“怎么不出中文版呢?” 在这里我有必要介绍一下《客家之声》。汉民族中有一类属被称为客家。他们不仅居住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还作为“华侨”社会之一员散居在世界各地。 他们除了中国大陆之外,大致上毫无例外地都在居住地或居住国组织以相互扶助与和睦为目的的团体。大多冠以大陆出身地的地名,如嘉应会馆、大埔同乡会、惠州会馆、应和会馆、梅江公会等,或直接以客家公会、客属公会等自称。更有香港、美洲、日本的团体,为避开中华民族内部“主”“客”的固定化,从加强自属团结于更高层次的理念之下而应该实施的“崇正黜邪”闳义中,取崇正一词作为会名。1921年5月香港崇正工商总会之发会即为其滥觞。 先前提到的《客家之声》,是居住在日本的客家全国性组织日本崇正总会的机关报,英文名为Echoes of Hakka in Japan。目前是每年发行四回的小季刊报。 这个暂且不谈,对于C女士的提问,戴应该做出回答了。 “是啊,目前暂时以日文刊行,过些时候再设中文栏,如有可能的话,也想开拓英文栏分发给全世界的同胞……” “暂时是什么意思啊?” 他一时感到为难,但想一想有此提问也并非毫无道理。她至多不过32、33岁,难免不谙日本客家的实际状况。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