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书信里的文章大家

书信里的文章大家

  • 字数: 1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逄金一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22219952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定制、首次披露了舒芜、李希凡、蓝翎、周汝昌、邓友梅、钱谷融、邵燕祥、李国文、肖复兴、沈昌文、吴小如、高莽、李心田、张海迪等当代文化名家的一批新发现的书信,且多为20年前的纸信。第一手的资料,弥足珍贵的信札故事,构筑了一个个斑斓多彩的心灵世界,留下了一段段让人难忘的历史记忆。而且,作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最后的纸信时代,这批书信也见证了纸信时代向电子信时代过渡的特殊历史时光,从而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与时代意义。
目录
舒芜//1
李瑛//19
李希凡//22
蓝翎//27
峻青//36
邓友梅//39
周汝昌//42
朱一玄//51
钱谷融//55
邵燕祥//60
沈昌文//65
李国文//68
高葬//73
吴小如//83
徐中玉//96
曾卓//99
……
摘要
     舒芜 【人物档案】 舒芜(1922—2009),安徽桐城人。1937年考入高中时适逢抗战爆发,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为《桐报》主编副刊《十月》。1940年辍学,在湖北、四川等地农村任小学、中学教师。1944一1949年,历任国立女子和师范学院、江苏学院、南宁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进行文学、哲学的教学与研究。1945年初在胡风主编的《七月》上发表《论主观》一文,成为一场长达五年之久的文艺论争的主要焦点之一。这时期还创作了不少杂文,结为《挂剑集》。1949年后任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部部长、南宁市文联副主席、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南宁中学校长。1952年到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编辑室副主任、编审。1979年开始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致力于周作人研究。另著有《说梦录》、《挂剑新集》、《毋忘草》、《空白》、《书与现实》、《舒芜集》(共八卷)、《舒芜口述自传》等。 【信札故事】 舒芜先生跟我有七通书信,他分别写于1995年4月28日、1995年8月10日、1995年12月5日、1996年4月2日、1996年4月15日、1996年6月15日、2000年12月11日。 1995年4月28日的信,舒芜主要谈了两个话题。 一个是认为“妇女问题,特别是中国社会上等有势力的反民主反科学的妇女观问题,现在还是大有可谈的”。这应该是我之前的信中,向他提出来关于在妇女问题上的“男性心理”“夫纲思想”话题的延续。而这个话题也是源于舒芜老先生先前的文章。我的原信件已不可查,除非舒芜老先生能保存下来。 另一个话题是关于侯井天的。侯先生当时是山东省委某部门的退休干部,痴迷聂绀弩(1903—1986)的诗作,业余时间为其旧体诗作注,自费出书,印过五六个版本,或者还要多,总之是一次比一次详尽。我曾为之写过一篇长篇通讯,刊发于《济南日报》,看样子应该是一起寄给了舒芜先生,他对此文及侯井天本人评价还比较高。 1995年8月lO日的信,算得上是封长信了,有1200字之多。也主要是两个话题。主话题是作家荒芜(1916—1995)。当时我从《读书》杂志上读到了舒芜先生为荒芜《伐木日记》所写的长篇文章,深有感触,就给舒芜先生写信,此话题便由此而来。舒芜先生说我的信让他感动,他写那篇文章的原意,就是宣扬荒芜,“这个目的,看来未落空”,有几位朋友注意到了这篇文章,我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因此觉得,他这样就可以告慰于亡友了。 之后他又论述了荒芜此人,关于他的清醒与有远见,以及最后三四年的万念俱灰,“或者什么也不看不写,不拆信,不接电话,以至不下床,成天看着秒针一秒一秒地走过,却是朋友们都不理解的”。 为了更方便叙述,这儿有必要多介绍一下荒芜此人。 荒芜,安徽凤台人(舒芜老乡)。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曾任重庆《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主编、上海《文汇报》副刊编辑、外文出版社图书编辑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文学)等。1952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被划为右派,在黑龙江边境853农场劳动改造。1961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做资料员。1979年落实政策后重返外国文学研究岗位,1982年离休。 荒芜在外国文学翻译领域成就斐然,声名显赫。他1945年后翻译过三十余部作品,包括赛珍珠三部小说《新生》(即《高傲的心》)、《生命的旅途》、《沉默的人》。1948年译美国奥尼尔戏剧《悲悼》三部曲;与朱葆光合译英文诗集《朗费罗诗选》。1979—1982年译《奥尼尔剧作选》、《马尔兹中短篇小说集》、剧本《雨果先生》、马克·吐温《海外浪游记》、《麦凯自传》(即《远离家乡》)等。 1958年9月至1959年3月,荒芜在黑龙江东陲完达山原始森林中伐木,陆陆续续记了一些日记,约十万字。这部日记,在“”期间被人抄走,下落不明。不料1980年11月问,有人发现了这部手稿,并用挂号信寄还给荒芜。荒芜1981年在书序中说:“旧稿失而复得,喜出望外。朝雪斧声,夕灯人语,认烛泪于行间,觅松针于页里。缅怀往事,感慨万千。爰加整理,以志雪泥鸿爪云尔。”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