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1新环境新挑战新机遇)/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1新环境新挑战新机遇)/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

  • 字数: 21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作者: 徐锦江,毕旭玲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350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3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1)》以“新环境•新挑战•新机遇”为主题,总结了2020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线上、出圈、文旅融合、文创、长三角、扶贫”六大关键词,提出要重视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视非遗在建构新发展格局中的价值以及非遗在建构文化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功能。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环境·新挑战·新机遇”为主题,总结了2020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线上、出圈、文旅融合、文创、长三角、扶贫”六大关键词,提出要重视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视非遗在建构新发展格局及文化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后疫情时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栏目提出要继续发扬民俗思想,坚持防疫,并把握好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常态,逐步恢复群众性民俗活动等建议。“长三角一体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栏目对长三角各地的非遗保护实践经验与问题进行探索,以利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栏目对非遗图谱编制的理论,对“非遗在社区”的方法,对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对非遗保护理念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个案与实践研究”栏目考察了罗泾十字挑花、各类团扇等非遗实践案例,还分析了上海渔业非遗的传承与崇明“鸟哨”非遗的保护。
作者简介
主编:徐锦江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曾任《申江服务导报》主编、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上海市靠前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城市文化、大众传播。研究专长:路史研究、流言研究。出版有《愚园路》《流言研究》等10余种书,另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构建新主流党报的策略和路径》获上海新闻论文一等奖。 执行主编:郑崇选 毕旭玲,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民俗与非遗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民俗与非遗研究。
目录
总报告
六大关键词与2020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后疫情时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后疫情时代非遗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后疫情时代遗产旅游的挑战与机遇
转危为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
新变化
长三角一体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州目连戏楹联遗产的文化解读
——以祁门县环砂村目连戏楹联为例
民间组织助力非遗传承及乡村振兴的路径初探
——以江苏省宜兴市“振兴乡村经济紫砂导师团”公益项目
为例
长三角地区防风氏非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非遗图谱编制体系的整体构想与学术创新
上海市奉贤区“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经验及前瞻性思路
研究
上海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国际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个案与实践研究
上海罗泾十字挑花图像叙事及其民俗功能
非遗团扇的华彩叙事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民俗学专业师生助力非遗的实践
之路
《金山海渔图》与上海渔业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在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下怎样让“鸟哨”继续吹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