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脑与我们:摆脱绝望.走出怪圈

大脑与我们:摆脱绝望.走出怪圈

  • 字数: 1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作者: 于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688412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1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多数人把心理学理解为一种哲学、文学、社会学,或者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学问。事实上,心理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而且作为一门科学,其发展与其他科学的发展轨迹也有些类似。它从哲学、文学和宗教等带有人文色彩的文化当中萌生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独立的科学体系。 本书以大脑和意识为切入点,介绍如何在可控范围之内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些发生了的现象,无论它们是什么,都无法迷惑一颗坚持真理和求真的科学探索之心。书中列举了一些能够引发精神心理问题的生活现实,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些自助性的建议。
作者简介
于松,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硕士。 沈阳市博树恒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办人,于精神心理医学领域从业13年余,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多篇,已出版作品《催眠人生:催眠治疗学探索》。 擅长治疗各类神经症、抑郁症、ADHD、青少年学习问题,以及其他各类由心理问题引起的障碍,治疗经验丰富。
目录
第一章 冰山
第一节 大脑
一、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1.大脑的结构
2.大脑的功能
二、大脑的学习和大脑可塑性
1.大脑的学习
2.塑造大脑的学习——建立神经回路
3.学习引发的神经兴奋/抑制失调
4.大脑可塑性
5.大脑的进化
第二节 意识
一、意识的产生
1.从反应到意识
2.自我与意识
3.表征、心灵与意识
4.身体、情绪与意识
5.反射、动作与意识
6.专注力
二、意识与文明
第二章 怪圈
第一节 命定
一、神秘的概率
二、隐藏着的仲裁者
1.本能
2.本我
3.超我
4.自我
三、被记忆塑造
1.记忆与人格
2.记忆与认知
四、被囚禁的记忆
1.无言的记忆
2.消失的记忆
3.虚假的记忆
五、被记忆囚禁
第二节 解救
一、身体里的小人儿
1.神经—肌肉反应
2.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
二、接纳与平衡
1.驱力、需要与动机
2.一致性
3.接纳与平衡
第三章 旅程
第一节 灾难
灾难之一:家庭
灾难之二:校园
灾难之三:职场
灾难之四:社会
灾难之五:婚姻
灾难之六:朋友
灾难之七:机器人
灾难之八:无知
第二节 重建
一、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通路
1.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通路
二、战胜抑郁
1.抗抑郁的药物
2.经颅磁刺激(TMS)
3.运动治疗
4.饮食治疗
5.心理治疗
三、战胜失眠
四、战胜心理创伤
五、战胜疼痛
六、战胜成瘾
第四章 更新
第一节 存在
一、遗传
二、教养
三、社群
四、文明
第二节 远征
一、请带上身体
二、书写一部《有关于你》的自传
结语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冰山 很多读者可能会好奇,我为什么要用“冰山”来做这本书第一章的标题?况且,第一章主要讲述的是关于我们大脑的知识,这个主题究竟与冰山有什么关系呢?我不知道当看到或者听到冰山这个词儿的时候,读者朋友们会联想到什么,是南极或北极大陆上那些白皑皑、冷冰冰的孤傲“统治者”?还是与读者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关的什么东西或者场景呢?我想,冰山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可能就是从水平面上望过去可以看到的那块儿“小尖角”。不过,在看见我有意呈现给读者的图片之后就会知道,其实我们对冰山的了解甚少,我们了解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我在第一章中要讲述的内容就如同我们从水平面上看冰山时对冰山的所知一样。虽然,认知神经科学家们对大脑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研究,但是,我们仍然对我们大脑的运行机制所知甚少。这不仅指代对生物学大脑的认知上,也包括我们的意识。而且,对于我们的意识而言,除了能够被我们认识到的那部分内容之外,还包括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被我们认识到,或者不经过专业探测方法就无法认识到的潜意识(又叫无意识)。不仅如此,那些很容易就能够被我们认识到的意识也如同冰山突露出水平面上的那块儿小尖角,它只占我们大脑功能很少的一部分。而很难被我们察觉到的潜意识却好比位于水平面下的那部分,庞大、浩瀚、深邃、惊人和不可捉摸! 一些接触过心理学的读者可能对潜意识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如果这本书是你读的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我想,潜意识对你来说可能会有些新奇。请你不要担心,我在这本书中也会介绍潜意识,它是任何致力于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人员都不可忽视的。不过,我仍然推荐读者去读我已经出版了的《催眠人生:催眠治疗学探索》这本书,这是一本心理学的科普著作。在这本书中,你会了解到,潜意识就像居住在我们精神世界里的小怪兽,它是人类潜能的源泉。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留下过一个个不可磨灭的足迹,创造了丰功伟绩,推动人类进步的伟人们都能够与自己的小怪兽和谐相处。不过,在这本书中,我会从另外一个重要的角度——生物学的角度介绍潜意识。 在第一章,我会向读者朋友们介绍数百年来,世界各国认知神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的那些与我们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成果。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生物的大脑,一个是神秘的意识。其中,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生物性的大脑,我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介绍。宏观层面主要讲述人脑由哪几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在通常情况下主要负责哪些功能,在特殊情况下又是怎样的。这样,读者就会了解到,在我们精神、心理健康和异常的时候我们大脑的哪些部分在说话,哪些部分在沉默。借此,我们就可以通过自我训练,维护好我们的精神心理健康状况。 从宏观出发了解大脑,好比入职一个单位时首先要弄清楚单位中有哪些部门,每个部门负责些什么等。之后,我会从微观层面介绍大脑,了解这部分内容也十分有必要。因为,我们入职后就要开始学习我们所在部门的具体业务了。实际上,大脑的微观世界就是大脑细胞,以及在脑细胞之间和脑细胞内部发生的各种事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活动,如感知、运动、思维、记忆、意志、动机等等,都是由大脑中多个部位的神经元以数学中的排列组合的方式联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放电引起的。不仅如此,这些数不清的神经元排列组合起来的数不清的放电模式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几乎各种思维和行为活动都是相对应的。在一些实验条件下,认知神经科学家们通过探测神经元的放电顺序,就能够准确推测出行为,反之亦然。可见,人类的思想活动和行为都具有生物学基础,它们并不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而人类本身也是能够思考和行为的生命。 几个世纪以来,研究意识曾经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大难题。科学家们一直在质疑意识是不是真的可以被科学研究与认识,因为它实在是太主观了。但是,为了避免意识陷入不可知,科学家们不断地开发和改进研究方法,现今已经有了许多十分可靠和可行的方法。目前,意识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在有关意识的某些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共识,我将在本章第二节为读者介绍它们。了解这些不仅可以启发我们如何思考和行动,还与我们认识自己,自觉性地在生活中做出各种有益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息息相关。现在,我邀请读者先了解意识之下的物质基础——人类的大脑。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