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实践:策略、障碍和主体

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实践:策略、障碍和主体

  • 字数: 17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何宇飞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72220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系统介绍社会经济概念的基础上,援引Olin.E.Wright和Gibson-Graham等学者有关社会经济的理论,分别从“理念的形成”“市场策略”“对于必需品的态度”“公地”“剩余分配”和“赋权”五个方面,分析了两个中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案例。本书同时比较了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种社会经济实践在策略上的差异。并识别出可能影响社会经济实践成效的相关因素。其结论对于未来中国农村地区的扶贫和社区发展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对于目前正在从事乡村建设的实践者也具备借鉴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社会经济的兴起
二、本书的研究目标和结构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及其相关概念
一、社会经济的含义
二、关于社会经济的辩论
三、赋权:突破社会再生产的一种方法
四、发展的主体类型
五、研究问题和研究框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质性案例研究
二、资料收集和分析
第四章 发展理念的形成
一、X协会:源于基层实践的发展理念
二、青田:源自理论与调查的发展理念
三、资源约束和理念的差异
第五章 市场策略
一、X协会:对接主流市场
二、青田:拥抱替代性市场
三、小结
第六章 必需品:对商品化问题的处理
一、X协会:商品化与提高自给能力
二、青田:另类商品化及其困境
三、小结
第七章 公地与剩余
一、X协会:新型公地和社会剩余的高效使用
二、青田:模糊分工、平均分配与社会剩余
三、小结
第八章 赋权:新主体的塑造
一、X协会:能力和意识的双重赋权
二、青田:能力提升为主的赋权
三、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
一、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实践的障碍
二、社会经济实践的策略
三、有关社会经济的两个理论模型
四、资源禀赋、实践者类型与策略选择
五、启示
六、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 主要访谈对象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