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鳌拜巴图鲁

鳌拜巴图鲁

  • 字数: 5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2061689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0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鳌拜有“满洲第一巴图鲁(即英雄)”的美称,是顺治、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之一。该说部主要讲述鳌拜青年时期,如何积极投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反明斗争,为建立大清王朝英雄杀敌,浴血奋战的英雄斗争史。本书读来耐人寻味,更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走进了古代,参加了这场空前盛大的战役,不得不让后人对英雄产生敬佩之情,也让世世代代了解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得来不易。鳌拜也让后人提起会闻风丧胆,只是事物都是两方面的,看到他的奸诈狡猾但也是有胆有谋的将军。
作者简介
富育光,满族,1933年5月生,黑龙江省瑷珲县人,1958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分院文学研究所,投身于民间口碑文学挖掘、搜集与研究工作。1984年9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其搜集整理的满族传说故事选《七彩神火》。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最早的一部满族传说故事选,受到国内外好评。1986年2月,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其与他人合作整理的《康熙的传说》。1989年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其与他人合作整理的满族传说《风流罕王秘传》。 富育光曾任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副理事长,现为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萨满文学研究中心顾问、长春师范大学萨满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吉林省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社会科学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曾承担和主持国家“八五”“九五”萨满教研究课题,参与国家“十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研究》;独立或合作出版、发表萨满文化研究专著及论文集六部、民族文化研究编著二十余部、论文七十余篇。
目录
《鳌拜巴图鲁》传承概述
引言
第一章
卫齐受命
第二章
佛祖护佑
第三章
草原拜师
第四章
三英授计
第五章
动荡辽东
第六章
高山学艺
第七章
祖氏佳婿
第八章
一代枭雄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卫齐受命 卫齐,姓瓜尔佳氏。此人虽为一介草莽,但在大清国前期的后金国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人其貌不扬,个子不高,留着一缕大胡子。他不喜欢把头发卷起来,而是把头发散着,中间用皮条一扎。可笑的是,他四肢奇短,如同初入人世的襁褓。这是他常年住在山里喝山泉水的缘故。山泉水又凉又硬,所以人喝了以后,常得大骨节病,骨关节鼓得像小棒槌一样,人走起路来拐拉拐拉的,像鸭子一样。他虽走相难看,但爬起山路常人却不如他,他能像猿猴一样蹿跃前行,非常之快。他还能在树枝上蹿来蹿去,也正因他常年野居山林,才练就了如此本领。别看卫齐玛法相貌不堪,却是一位聪明绝顶、有着大智大勇之人。下面,听我说书人慢慢道来。 卫齐玛法的家在长白山下纳音河口五子河部落。万历十九年,罕王爷努尔哈赤身边的大将费英东征服了五子河部落。卫齐玛法和他的阿玛它坦玛法带着他们部落的二百多人,归降了努尔哈赤,受费英东管辖。建旗以后,他们隶属于镶黄旗。这时,卫齐玛法的阿玛它坦玛法已经去世,卫齐玛法成了光棍一人。人旗后,卫齐玛法跟随费英东大将转战各地,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费英东受罕王之命,把卫齐玛法派到西部草原,并让他长期吃住在那里。卫齐玛法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最终得到了蒙古兄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并在那里扎下了根。通过他从中沟通,蒙古科尔沁草原明安贝勒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赫图阿拉首领努尔哈赤,使蒙古人和建州女真人最早建立了联盟,赫图阿拉从此不再孤立。过去,赫图阿拉只有弹丸之地,四周被哈达部、叶赫部、辉发部、乌拉部等女真部落包围着,它在中间不得施展。努尔哈赤和蒙古人联手以后,犹如龙得行云、鱼得水,赫图阿拉的力量大大增加。从此,大明朝也不敢小看赫图阿拉了,其他女真部落也不敢欺负他们了。赫图阿拉的人都对卫齐玛法刮目相看。 说来那是大明万历四十年壬子年春天的事。赫图阿拉喜讯频传,听说走失了十多年的卫齐玛法今天要回来了。卫齐玛法不但自己回来,还给赫图阿拉老城带来了一位最尊贵的贵人。这位贵人可不寻常,她就是罕王努尔哈赤即将迎娶的蒙古科尔沁部明安贝勒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卢哲其其格。卢哲其其格年满十三岁,不但聪明美貌,而且箭法和马术都格外高强,犹如草原上一只苍健的雄鹰。促成这段美好姻缘的月下老人,就是卫齐玛法。今天,就是他亲自陪着明安贝勒以及他的女儿和儿子,赶着牛、羊、骆驼,长途跋涉,来到了赫图阿拉。 这可是吉祥欢乐的日子啊!这是罕王爷努尔哈赤迎娶蒙古科尔沁部明安贝勒之女为妻的喜庆日子,又是久别多年的卫齐玛法和自己的主子努尔哈赤、费英东大人及众位兄弟有幸相聚的日子。赫图阿拉到处张灯结彩,到处篝火熊熊,到处鼓乐喧天,到处欢声笑语。总之一句话,赫图阿拉变了样,连周围的小道、山山水水都变了样,满天飞翔的喜鹊、遍野奔跑的麋鹿也都来凑热闹。更招人喜爱的是,松树枝上窜出来那么多可爱的小花鼠和小松鼠,它们站在树枝上,小前爪往回一钩,小尾巴翘得挺高,挺直了腰板儿,瞪大了眼睛,往远处嘹望,互相唧唧地叫着、招呼着,快看啊,怎么这么多人呢?多热闹啊! 各位阿哥,咱们现在暂且不说小动物们是何等兴奋,再回过头来说说这场婚礼的主角——新郎官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一改往日的戎装,穿上了绛青色透着金花、绣有寿字和福字的锦缎长袍,腰系彩带,上身还套了件绣着团花的银丝镶边的坎肩。罕王努尔哈赤满面红光、神采奕奕。他左手拉着费英东,右手拉着额亦都,后面跟着何和礼,小儿子皇太极在后面扯着他的衣襟,代善、莽古尔泰、扈尔汉也都跟在后面。罕王努尔哈赤亲自出城,步行八里之遥,去迎接喜车。现在,赫图阿拉通往蒙古的路上已经笼起了两排篝火,这叫“喜旺火”,还叫“迎亲火”。据说,火越旺,火苗越高,象征夫妻的日子过得越好、越红火。道两旁还插着彩旗,一直插到很远,很远。 不一会儿工夫,一队传报的哨官骑马跑来,向总侍官额亦都禀报。 报:“明安贝勒的喜车离这儿有十里远。” 报:“明安贝勒的喜车现在已过苏子河。” 报:“明安贝勒的喜车离咱们不到五里路了。” P14-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