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吕叔湘

吕叔湘

  • 字数: 20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87067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吕叔湘》由方有林编著
作者简介
方有林,教授,博士。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院长,汉语应用研究所所长,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大学语文研究会理事,上海市语文学会会员,上海市中专、技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专家、执行委员。 出版著作、教材10多种,发表论文数十篇。代表作:专著《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著《国文国语教育论典》等。主持科研课题多项,获教学成果奖两次。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语文教什么:首先"必须认清"的根本问题/7
第一节 语文教学目的:培养能"语文"的普通公民/8
第二节 "语文"表现形态:方言与普通话、文言和白话/10
第三节 "语文教什么"的多元理解及其辨析/13
一、"语言文学"论辨析/13
二、"语言文章"论辨析/14
三、"语言文化"论辨析/15
第二章 语文怎样教:其次"必须认清"的根本问题/19
第一节 语文课程定位:是养成"习惯"的"工具课"/19
一、课程性质:养成"语文习惯"的工具课/19
二、课程目标:关键"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112
第二节 语文科学训练:"正确模仿,反复实践"研读/23
一、"正确模仿,反复实践"的基本内涵/24
二、科学把握"模仿""实践"两个训练环节/26
三、"正确模仿,反复实践"视域下的教学分析/27
第三节 语文科学训练:坚持两个"不动摇"/29
一、科学训练中坚持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动摇/29
……
摘要
     讨论和从事语文教学,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语文教什么?”一是“怎么教语文?”两者是语文教学根本问题的“一体两翼”,不可分割。 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对“语文教什么?”“怎么教语文?”给予了明确回答,并将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用着重号加以标注,以示重视。 第一,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什么。从事语文教学就必须认清语言和文字的性质;从事汉语文教学就必须认清汉语各种形式——普通话和方言、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分别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其次,我认为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 语文教学当然就是“教(汉)语文”,那么,“教(汉)语文”就要认清汉语文自身的特点:“语文”包括“语”(语言,口语)和“文”(文字,书面语)两方面的内容,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表达系统,汉语文的“语言”和“文字”“既一致而又有一定的差别…‘语言是文字的根本。……同时,文字对于语言也有一定的影响。”②因此,要“教语文”,语文教师就要研究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和汉“文”(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差别,为“怎么教”做好内容上的准备。 “怎么教”呢?“教语文”当然要采用与“学语文”相应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不是要教给学生一套语文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教会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习惯。教会学生形成语文的能力,必须用“技能”教学规律来组织实施。“语”的教法选择,既受制于口语能力形成规律的影响,也受制于语文教师对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联系与差别的把握;“文”的教法选择,既受制于书面语能力形成规律的影响,也受制于语文教师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差别的把握。 如果对汉语文“教什么”“怎么教”两个问题的内核认识不清,汉语文的规律就难以在教和学中得到准确运用,语文教学就极容易陷入“非语文”的泥淖,从而徘徊于“少慢差费”之中。 第一节语文教学目的:培养能“语文”的普通公民 吕叔湘从研究学生的社会角色人手,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区分现代语文教学和传统语文教学的差异,界定现代语文教育“质的规定性”,为现代语文教学确立了方法论基础。培养能语文的普通公民,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触及和上升到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话题。 现代语文教学和传统语文教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从而解决矛盾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也必然有区别。 吕叔湘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学生的社会角色切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分析了传统语文教育和现代语文教育的不同之处,在认识现代语文教学质的规定性的同时,强调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不同质的矛盾,为现代语文教学理论确立了方法论基础。吕叔湘指出,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个基本指向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普通公民”,这与传统语文教育将学生培养成“活书橱、人形鹦鹉、官吏、儒学生员”的要求有着本质不同。 吕叔湘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1980)中对传统语文教育和现代语文教育有比较详尽的比较分析。 从上表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出,现代语文教育要将学生培养成“普通公民”,就是使学生成为能充分掌握、运用语文这一工具的主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服务。现代语文教育最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应付生活“考验”的“普通公民”,这一出发点与传统语文教育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迥然不同。因此,现代语文就必须按照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上成一门技能课,而不能是一门知识课。 以口语为例,因为培养目标的差异,现代语文教育和传统语文教育对口语教学的认识接近不同。口语成为现代社会人人需要运用自如的工具,口语和书面语两者不可偏废,必须协调、均衡发展。与此相适应,现代语文教学内容必须贴近真实生活,阅读和写作教学必须突出掌握语文这门工具的特点,否则现代语文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的界限就不清晰,现代语文教学就失去了其“质的规定性”的基本特点,也就不称其为现代语文教学,完成现代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成为奢谈。 因为学科定位、学生定位的不同,教学内容的变化,也就必然导致现代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从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如果我们对现代语文教学的“质的规定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分不清楚两者之间的差别,那么,很有可能被人借口学校里的一些科目,全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只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而让现代语文教学仍然沿着传统语文教学的惯性继续下去,现代语文教学就沦落为“新瓶装旧酒”了。P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