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孔子传

孔子传

  • 字数: 1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成都地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57086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2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孔子一生历尽坎坷,在仕途上有过辉煌,在教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即使,他远离故国,周游于各个国家之间,受尽屈辱与嘲讽,但那颗火热的心以及救世的思想始终都激荡在心中。本书,讲述孔子跌宕起伏、成就圣明的一生。
作者简介
周爱农,研究生,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骨干教师,“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十几篇,公开出版著作十几本,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及广东省自然基金课题重要参与人,广东省老子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副秘书长。
目录
第一章 孔子出世
孔子先人
孔子双亲
圣贤出世
孔子童年
第二章 少年孔丘
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丘葬母
士宴受辱
第三章 青年孔丘
创办私学
洛邑之行
拜访老子
第四章 仁礼治国
晏婴与孔子
从礼到仁
第五章 孔子仕鲁
从中都宰开始
大司寇
夹谷会盟
第六章 周游列国
初入卫境
匡蒲受阻
子见南子
宋国之行
第七章 思乡之情
陈国待召
克服饥饿
孔子与叶公
重返卫国
第八章 孔子之卒
丧子之痛
爱徒之死
圣人长逝
第九章 思想长存
孔门十哲
其他弟子
孔子的影响
名人年谱
摘要
    要说孔子不姓孔,一定让人大吃一惊吧!
     严格说起来,孔子还真的不姓孔。我们常说“姓氏”,现在就是指某人姓什么,其实在古代,尤其是在远古,姓和氏并不是一回事。孔子应该姓子,以孔为氏。现在姓、氏不分,所以说孔子姓孔,也并不为错。
     上古时,华夏仅有二十二个姓,有姓的都是贵族,普通劳动者或下层人民都是有名无姓,但是可能有氏,地望、职业、特点等皆可以当成氏。例如:“弈秋”,就是那个叫“秋”的棋手;“巫方”,就是那个叫“方”的巫师。也有的“名”外还有“字”,如“公输般”,就是一位名叫“般”,字是“公输”的木匠。他没有姓,但因为是鲁国人,所以又称为“鲁般”或“鲁班”。
     那为什么说孔子姓子呢?大家都知道《封神榜》的故事,里面有个纣王,他是殷商的末代天子,他们家族自然是贵族中的贵族了,所以他们有姓,就是姓子。纣王有两个哥哥,一个叫微子启,一个叫微仲衍(yan),自然也是姓子了。周武王伐纣后,殷商灭亡了,微子启投降了周,周武王就把微子启封到宋这个地方,微子启就成了宋的始祖。微子启死后,他的弟弟微仲衍(yan)接替了他的位置,这个微仲衍就是孔子的前十四代祖宗。
     在从微仲衍到孔子的这十四代里,孔子的先辈们没有辱没“子”这个姓,中间出了几个有名的圣人、贤士,所以我们常说,孔圣人是圣人的后代。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孔子的十世祖,名叫弗父何。弗父何是宋滑(min)公的长子,按照当时的继承传统,长子应该继承宋滑公的事业,但是这个宋滑公可不管这一套,死后没有把君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炀公。
     弗父何对这件事表示沉默,可是,他的弟弟鲋祀不干了,发怒了,杀掉了叔父炀公,并且要立哥哥弗父何为正统,弗父何还是推让,表示不能接受,鲋祀便自立为君了,这就是宋厉公。在这次事件中,弗父何有两次不凡的表现:一次是不与叔父争位,一次是让位给弟弟。在古代,让位即让国,是一直受人称颂的优选的品德,被认为是圣人之事。
     弗父何不接受争夺中的位子,表现了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赢得了千古美名,但是,也让其家族由诸侯转变成卿大夫,政治地位有所下降。
     到了孔子的七世祖正考父的时候,正考父因为才能出众,权势非常大。
     正考父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才能,他不仅爱好历史文化,也精通礼乐。据说,《诗经》中的《商颂》部分就是由他校订整理的。现在有《商颂》五篇流传下来,是宋国祭祀祖先的乐歌,歌颂了祖先承天有命、威武建国的历史功业。
     除此之外,正考父还凭借谦恭、俭朴的品质受到世人的推崇。正考父曾连续辅佐宋国的三位君主――戴公、武公、宣公,都是总理级别的职位,权高势重,地位显赫,然而,他不但不骄傲自满,反而愈加谦恭俭朴。据记载,正考父在一只鼎上自制铭文,写道:“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鬻(yu)于是,以糊余口。”
     他的意思是说:我接受过三位国君的任命,我的地位一次比一次巩固,威望一次比一次提高,我却一次比一次谦恭。第一次任命后,我在人面前总是低着头;第二次任命后,我在人面前总是鞠着躬;第三次任命后,我在人面前总是弯着腰。连走路也是小心翼翼地靠着墙边快走,然而谁也不敢侮辱我。我用这只鼎煮粥,也用这只鼎吃粥,以此充饥糊口罢了。
     正考父之所以在鼎上刻下铭文,就是为了留下来给他的后世子孙看。这只鼎后来成了孔氏的传家之宝。
     那么孔子为什么氏孔呢?这得从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说起。原来按照周的礼仪制度,大夫不得认诸侯为祖。周礼认为,五代亲情就尽了。因为孔子的十世祖弗父何的高风亮节,他们家族从诸侯降为了卿大夫;到了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孔父嘉的五世祖是宋泯公,泯公至孔父嘉时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于是他的后代以孔为氏。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