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方卫平儿童文学随笔

方卫平儿童文学随笔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方卫平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97965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童年的秘密从来不会停留在任何抽象的理论中,而永远是在孩子生动的日常生活里,在孩子蓬勃的生命状态中。——方卫平
内容简介
本书是儿童文学研究者方卫平教授的随笔集,全书分为“思考”“眺望”“走过”“印象”“记忆”“研究”“我看”“两岸”“通信”九个篇章。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来讲述,内容既有对当代儿童文学重要人物和事件的记录,也有对当代儿童文学多维度的思考;展现了一位有温度、有学养的理论研究者对儿童文学的思考与见解,既有专业的眼光,又充满理论文章难得一见的人情味;对于儿童文学的创作者、研究者、爱好者和儿童读物从业人员都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方卫平,祖籍湖南省湘潭县,1961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1977年考入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读本科,1984年考入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1988年任讲师,1994年由讲师晋升为教授。曾任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儿童文学系主任等。 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教育史与儿童文献》杂志国际学术委员,鲁东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儿童文化研究与评论,出版个人著作多种;在中国、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发表论文和评论文章数百篇,论文曾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摘介。 主编有“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系列、“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增补卷10卷)、“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理论译丛”、“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中国儿童文学名家论集”、“第六代儿童文学批评家论丛”;选评有“方卫平精选儿童文学读本”、“方卫平精选少年文学读本”、“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主编学术丛刊《中国儿童文化》,合作主编《新语文读本·小学卷》等。
目录
1思考
“儿童节”提醒我们什么2
谁能读懂童年的秘密7
接收来自童年的讯息10
关于童年,思想界应发出更多声音14
当好童年世界的守护者和引领者17
请把我拍得美丽一些21
真相与正道
——在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上的发言23

35眺望
从世界中来,到世界里去
——谈“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的出版36
走向经典
——“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序42
文明废墟上开出的儿童阅读之花
——读《架起儿童图书的桥梁》46
白乌鸦:从慕尼黑飞到博洛尼亚50
让经典与经典相遇56
4月4日夜晚留下的课题61
以儿童文学的名义,以亚洲的名义63
67走过
相伴四十年
——我和《文艺报》68
与《儿童文学选刊》一同走过72
祝福60岁的少年儿童出版社78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论集”主编小记80
与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携手十年85
一次特别的评奖体验90
97印象
“有理可以打太公”
——陈伯吹先生二三事98
任溶溶:一个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102
我热爱的任溶溶先生107
周晓:“我说出来,就拯救了自己的灵魂”111
青丝华发一灯红
——我认识的王尚文教授118
童书大时代的文化英雄123
读书,以及背后的一点故事126
几位师弟妹131
吴洲星和她的《红舞鞋》134
139记忆
读书的回忆140
买书的故事143
神秘的召唤146
语录、连环画、小说的童年阅读史149
与读书相伴的青葱岁月151
大学生活琐记156
恐惧袭来159
163研究
走向儿童文学164
与快乐为伴166
与儿童文学研究相遇169
我写《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173
《法国儿童文学史论》写作小记181
《无边的魅力》后记184
187我看
把优选的儿童文学作品献给读者188
展现少儿文学的纯真和幽默,深邃和大气191
中国儿童文学的写作智慧194
“儿童文学天真而又充满感动”197
拾起心里的和时代的光芒199
我看上海儿童文学六十年203
走进拉封丹的寓言世界209
晴天居然下猪212
217两岸
访台散记218
《台湾儿童文学理论馆》总序225
我所熟悉的“思想猫”232
“思想猫”的步履:十年携手,十年砥砺236
那位睿智的长者,那位温暖的爷爷240
记忆里的滋味与关怀243
帅气李潼247
侠骨柔肠管家琪250
风趣•儒雅•多思254
259通信
关于“城市童话”
——致汤素兰260
致珠双学友264
回复嘉兴日报记者沈勤的采访题目266
关于《你是我的宝贝》
——致陈文瑛268
关于儿童文学翻译270
关于图画书的语言翻译问题272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译介状况了解途径274
致刘海栖277
关于《虎爷回家》
——致谢君韬280
关于《河滨战记》
——致谢君韬287
关于《斗士》
——致谢君韬297
305后记
摘要
     “儿童节”提醒我们什么 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在各种围绕孩子展开的节庆和消费活动中,人们很容易忘记,儿童节首先是一个有政治含义的节日。就像每年岁末,在全球性的物质和精神消费的嘉年华里,人们也很容易忘记,圣诞节首先是一个宗教节日。 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国际儿童节”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其宗旨在于借这样一个世界性的节庆日的确立,提醒人们关注全球儿童的普遍福利,关切全球儿童的生存权益。会议通过的《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与1924年发布的《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一起开启了20世纪全球儿童权益的保护和推进运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儿童问题是人的问题,认可、伸张儿童的权益,就是更好地认可、伸张人的权益。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支撑和引导下,20世纪中后期,全球性的儿童福利、权益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定为“儿童节”的6月1日,同样是一个充满政治含义的时间点。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以暴力毁灭了捷克的利迪策村,不但屠杀成人,更枪杀婴儿,囚禁儿童。最初为纪念这一悲剧事件而正式设立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不只是为了纪念在这场灾难及所有战争中罹难的孩子,更是以此提醒人们——在任何时候,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尊严,保障儿童的权益,都是人类文明不能忘记的一项基本伦理与职责。今天,技术和社会生活的革新正日益超出我们想象的边界,对那些生存在战火、贫困等境况之中的孩子来说,身体和精神上的饥饿、贫穷、虐待甚至死亡,却从不曾远离他们。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社会事件中,他们的身影都太弱小了,太容易在权力的天平上被视而不见。正因如此,设立六一国际儿童节,在每一年的这个时间以一种仪式性、象征性的聚焦和宣告,向成人大声重申关注儿童,大声呼吁关心儿童,显得意义重大,同时也格外意味深长。 在一个经济开放、和平发展的时代,任何节庆大概都会不可避免地被附以经济的内容。自儿童节在世界各国设立以来,儿童节的政治含义渐渐被儿童节的经济内容所置换。或许,这种变化也在情理之中。从积极的方面看,围绕着儿童节和儿童群体发生的日益扩大的消费活动,首先是儿童的家庭身份和社会地位得到公众日益广泛的认可。实际上,对于迅速兴起壮大的当代儿童经济来说,儿童节只是数量众多的催化素之一,我们由此窥见的,是儿童的生活需求和消费意愿在成人的生活价值体系内得到认可。无论对成人还是对儿童,儿童节这个符号都提供了重视童年、满足孩子的一个理由、一次契机。无疑,这个姿态本身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