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党史解释要论

党史解释要论

  • 字数: 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吴汉全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302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党史解释问题,重点就党史解释的性质与特征、党史解释的前提与条件、党史解释的类别、党史解释的路径、党史解释的程序、党史解释的功能、党史解释的范式、党史解释的话语体系、党史解释中的主体客体及中介、党史解释的基本原则与具体要求、党史解释的规律、党史解释的检验等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学术上的诠释,力图建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党史解释学体系。本书是党史学界探索党史解释问题的第一部著作,有助于推进党史学理论的建设及党史研究的深化。
作者简介
吴汉全,男,1964年生,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首席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中国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333”工程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研究》带头人,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一般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省教育厅重大项目、高校科研项目10多项。在《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与中国现代学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概论(1919-1949)》(3卷本)、《高一涵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国当代社会史》(第2卷)等10多部。研究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
目录

导论
一、党史解释的性质与特征
1.“党史解释”概念
2.党史解释何以可能
3.党史解释中的党史理解问题
4.党史解释与党史研究的关系
5.党史解释的性质
6.党史解释的特征
二、党史解释的前提与条件
1.学术理论
2.研究资料
3.研究队伍
4.相关学科状况
5.社会需要程度
三、党史解释的类别
1.从历史解释来看党史解释的类别
2.几种主要的党史解释类别
3.进一步优化党史解释的类别
四、党史解释的路径
1.党史解释的基本路径
2.党史解释路径的几个问题
五、党史解释的程序
1.党史解释的基本程序
2.党史解释程序的特点
3.在党史解释程序中推进党史解释
六、党史解释的功能
1.党史解释功能的相关因素
2.党史解释的具体功能
3.认识党史解释功能的几个视点
七、党史解释的范式
1.党史解释范式的含义
2.党史解释范式的形成
3.党史解释范式的特点
4.党史解释范式的结构
5.党史解释范式的功能
6.党史解释范式的转换
八、党史解释的话语体系
1.话语体系的概念
2.三种代表性的党史解释话语体系
3.党史解释话语体系的结构
4.党史解释话语体系的形成机制
九、党史解释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1.党史解释中主体、客体、中介的概念
2.党史解释中主体、客体、中介三者关系
3.努力发挥党史解释主体的作用
十、党史解释的基本原则与具体要求
1.党史解释的基本原则
2.党史解释的具体要求
十一、党史解释的规律
1.认识党史解释规律的视角
2.党史解释的规律性
3.党史解释规律的特点
十二、党史解释的检验
1.党史解释检验的几个重要问题
2.党史解释检验的制约性因素
结语
附录一: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再思考
附录二:试论中共历史学的学科体系
附录三:历史事实:史学家建构过去的图景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