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译林碎影
字数: 156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方梦之
出版日期: 2021-04-01
商品条码: 9787309155433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3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译林碎影》系作者方梦之的随笔散文集,全书分七个部分,其中前五部分“学生时代”“工矿掠影”“遭遇‘’”“教学之道”“编撰生涯”大致按年序编排,展现作者人生不同阶段的人生体验和心路历程,后两部分“亦师亦友”“往事追怀”则纵横恣肆,是不拘一格的杂记,共同展现出作者本人文对翻译工作的认识和生活体验。全书融记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社会和人物交织,将内心所感所怀,用写实的笔触,以历史的视角记录下来,袒露了作者的成长历程、治学之路和学术思想。这本《译林碎影》叙述的是我挥之不去的人生记忆。平生接触人物无数,只歌人情之美;平生遍游祖国和域外各地,只颂神清骨秀、念念不忘之处;平生对中外文字深嗜笃好、冥心钩考,只记刻骨铭心之笔。人生阅历总蕴含于学问之中,又出于学问之外。——方梦之
作者简介
方梦之,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上海翻译》名誉主编、中国译协资深翻译家、国际生态翻译研究会学刊顾问,曾任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理事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委员等职。早年在科研院所从事科技信息的翻译、研究和编辑工作,1978年末转任教职。在国内外期刊上发文200余篇,出版图书《中国译学大辞典》《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等,共44种。2015年获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上海市外文学会(成立60周年庆典)“终身成就奖”、2018年获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终身成就奖”。
目录
学生时代
小学时光
年少气盛
人门工科
负笈北上
助教进修
工矿掠影
笃好外语
大炼钢铁
矿区晨歌
炉边译写
遭遇『』
步人译林
活学活用
横渡长江
『批修』檄文
……
摘要
小学时光 1935年春,我生于浙东一户农家。彼时缺医少药,哥哥幼年夭折。我幼妹亦窒息于襁褓之中,只因蚕桑时节,母亲忙里忙外,采桑饲蚕,清理蚕箔,疏于育婴。1942年,我到了读书的年龄,在上海谋生的父亲刚过而立,初有建树。他花了20块大洋,雇人把我们母子俩带离家乡。一行三人从三界镇的曹娥江边出发,一路上乘乌篷、过旱海(沼泽地)、躲战乱,晓行夜宿,历尽困苦,现在不过四五小时的车程,那时竟花了一个星期。我们一家在沪上团聚。 父亲经营着一爿自行车行,店堂楼上和亭子间住着合伙人徐姓一家。我家蜷缩在三层阁楼,南北两面坡顶下分别放着父母的大床和我的小床,只有中间一块地方能挺直腰板,放了一张四方桌和几个凳子,朝南有气窗(上海人称“老虎窗”)。我就读于离家咫尺的弄堂小学——育光小学。三四十米长的弄堂里有几栋三层楼房连在一起。前面两栋改作小学,弄堂就是小学生们的操场,上体育课,列队、做操、跑步均在这方寸之地;这里也是学生课间玩皮球、踢毽子、跳绳的场所。印象中除了教师和学生外,住户很少在弄堂里穿梭。我上课的教室由厢房改建,长宽不成比例,课桌间走道狭窄,需侧身而过。教室布置得很温馨,墙上挂着励志的条幅:“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而优则仁仕”“学而时习之”等。我至今仍有印象。 1944年秋,我升人三年级,到了学外文的时候。可能与附近的日本宪兵营有关,学校让我们学日文。小小年纪,我们虽然对此没有剧烈的抗拒,但都怀有爱国心,有逆反心理。记得日文课死气沉沉,老师整节课反复领念“啊依乌爱噢,卡基呲呔托……”,味同嚼蜡,真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年下来,只会背五十音图。每逢考试,同学会开玩笑说:“滑得过去滑(上海话,与日语才=)允乙/谐音),滑勿过去勿要滑。”好在次年日本投降,四年级的外语课改学英语,从此我与英语结缘。 父亲做生意,特别重视珠算。放学后,别的功课他不在乎,但经常过问算术课,特别是珠算,要我天天练。学加法时,总要我从数字1开始,顺序地累计加到100,得总数5 050,连打三遍不错,才作罢。要我背诵公制换算十六两制的珠算口诀,如一退六二五“一”表示十六两制的一两,“退”表示小数点(算盘上向右退一行),即十六两制的一两等于0.625公两],二一二五,三一八七五,四二五……童时记忆,至老不衰。每逢珠算课,瘪瘪的小书包外挂一个算盘(比书包长),晃荡着去上学。 在国文课上,常默生字,跟着老师大声朗读,轮流背诵五言或七言短诗。小学生谈不上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老师似乎也并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只要学生能读能写能背即可。在反复的诵读中,虽说审美的乐趣无多,但我多少受到一点熏陶。写字课与国文课分开,每逢上写字课,要携带笔墨纸砚,开始是描红,高年级才跟帖临摹。 到了五年级,父亲与两位合伙人分权、析股,开始独立经营一家自行车零件厂。工厂设在小弄堂内,一排三间。短短的弄堂走道兼车间,上方有挡雨板,为熊熊燃烧的炉子遮风挡雨,地上横七竖八堆放着原材料、待加工的半成品。有工人满头大汗,一手拉着风箱,一手左右前后在炉上转动着自行车车架,炉边的同伴在焊接经过加热的车架接头。地面被尖角嶙峋的铁器家什占满,路过此地要小心。底楼车间有车床、冲床和刨床以及钳工工作台,楼上是装配和包装间,车间之上是工人们安身的低矮的阁楼。我们一家住的是二层经翻修挑高后的三层阁楼。房屋系砖木结构,当冲床冲轧零件时,整个房子震感强烈。这是一个工厂区,有轧钢厂、铸造厂、电镀厂、玩具厂等。昼夜机声隆隆、人声鼎沸。 父亲工厂的大部分工人来自农村,有的与我沾亲带故,彼此混得很熟。课余时我也爬上阁楼,与他们一起听故事、唱越剧。工人们大多来自浙东,收音机一天到晚播放越剧,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类的经典选段,我反复听,反复吟唱,唱词熟悉到几乎能背。猜谜语也是童年的一项益智活动,有的至今不忘,如:“‘字’字去了盖,不当‘子’字猜。”(谜底为“一”字)“一点一划长,一撇到东洋,廿一(上海话21日)去买油(‘由’),用嗒八只洋。”(谜底为“广”字)P2-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