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非遗文化说义乌
字数: 21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作者: 徐家骏
出版日期: 2021-03-01
商品条码: 9787506882088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非遗文化说义乌》作者徐家骏是一位非遗文化的特约作家,他以脚丈量,用情写作,实地挖掘着义乌的非遗文化和古老的历史,在田野上、山林里、寺庙中、祠堂里、古民居的堂前檐下,从老艺人的口中,寻寻觅觅那些遥远的记忆和生动的故事,用真情实感记录下的一部有关义乌非遗文化的生动“纪录片”。所以,在《非遗文化说义乌》中,你能看到:红糖、小锣书、百子灯等十五种技艺之美的前世今生;择一事,终一生,在繁华中坚守质朴初心的民间匠人;重拾,关注,保护,传承,让古老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简介
徐家骏,浙江台州人,1964年11月出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台州市冰心散文研究会秘书长。在《文学报》《华夏散文》《散文选刊》《辽宁散文》《深圳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10余万字;《我的N次生命》获2011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创作二等奖,小说《飘摇的文竹》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一等奖。先后主编《最温馨的精品散文》(33万字),内蒙古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主编《且行且吟》《天上的中轴线》《繁华旧梦》《跋涉集》《天堂四季》等五卷(10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和卢云芬联合主编散文集《文心写意》(25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目录
香香甜甜话红糖
义乌丹溪红曲酒
神奇的红曲
小锣书和梨膏糖
仙歌道曲唱道情
义乌花鼓
神勇义乌罗汉班
金华婺剧义乌腔
婺剧的盔帽艺术
镂空艺术说剪纸
追逐风筝的人
有个村子叫缸窑
绚丽多姿赏木雕
木活字印刷术
流光溢彩百子灯
后记
摘要
香香甜甜话红糖 义乌糖公贾惟承 红糖,是个充满了香甜和美妙的名词。 我国的南方盛产蔗糖。蔗糖,顾名思义,就是从甘蔗、糖蔗里面榨汁,然后经细工慢火熬制而成的糖。 说起浙江义乌的制糖业,乡亲们都会怀着深深的敬意,感恩他们的先祖贾惟承。正是他,把糖蔗的种植业和制糖术引进了义乌。 贾惟承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卒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字君益,号明山。 义乌佛堂镇北面有座石牛山,临江的小山坡上林木葱茏,鸟语花香,几处白墙黛瓦掩映其中。远远看去,极像一个建筑在石牛山“屋檐”下的燕窝,因此这个小村得名“燕里村”。秀丽的燕里村就是贾惟承出生的地方。 贾惟承少年时就聪明勤奋,他喜欢木匠手艺,对农事也颇有研究。他更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他父亲身体不好,经常生病,需要喝药。侍病的贾惟承每每端起药碗,都要吹吹凉,尝一口。那药苦啊,苦得他直皱眉头。渐渐地,他萌发了要找到一种甜的东西来缓解苦口的念头。可那时候燕里村很穷,没有什么甜食可吃。 有一天,他在义乌江边走着走着,发现了一蓬蓬“小茅竿”,折了根嚼嚼,竟然有甜汁。他很高兴,就折了一把,带回家给父亲尝尝。从此,父亲喝药后就嚼这东西,嘴里就不觉苦了。于是贾惟承经常去弄“小茅竿”给父亲吃,自己也带些在身边解渴解馋。 有一次,年轻的贾惟承到洋摊集市上去帮人修水车。因为他手艺精湛,动作麻利,引得很多人围观,并啧啧称赞。休息时,他拿出了随身带的几根“茅竿”嚼了起来。 一名外地客商见了,觉得好奇,便向他要了一节尝尝,没嚼几下就吐掉了,还连连摇头。贾惟承一头雾水,心想,这东西蛮好吃的啊,这外地人居然还吐掉,就忙问他是什么原因。 因为语言不通,两人指手画脚地比画了大半天,贾惟承才弄明白,这客商是闽南人,到义乌来是做花生、芝麻生意的。那客商说,你这野糖梗实在没什么味道,我们家乡的糖蔗要比它甜上几百倍! 这话让贾惟承晾奇不已。闽南客商还告诉他,闽南的糖蔗还能制成一种食糖,这种食糖可以长期储存而不变质。这更让贾惟承心动了,他暗下决心,要把这种神奇的闽南糖蔗引进到自己家乡,并把它变成一种可以经久存放的食糖。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清晨,年轻的贾惟承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背起了雨伞包袱和木匠工具,义无反顾地直奔闽南。谁都没想到,他这一离家,竟是整整15个春秋。 在人生地不熟的闽南地区,人们对贾惟承这个异乡人十分提防。闽南人的青皮蔗种,是他们的祖上舍命跨海,千辛万苦从台湾引进来的,是他们生存立命之根基。他们的家族立有族规:种蔗、制糖术传男不传女,更不许被陌生的外地人偷偷学走。 为了学艺,贾惟承也是拼了。他勤勤恳恳地给当地人打零工,起五更落半夜,锄地,挑水,起牛粪,背糖蔗,累活脏活抢着干。年复一年,终于有人看上了这个朴实勤劳的年轻人,热心地为他做媒,让他去闽南一户人家做倒插门女婿。贾惟承家道不错,相貌堂堂,能力又是一等一的,做倒插门女婿实在是太委屈他了,可是为了学得制糖术,他咬了咬牙,应承了。 15年的离乡背井,15年的风雨蹉跎,贾惟承不但学会了种蔗本事,还掌握了制糖技艺。最终,他苦行僧般的作为感动了闽南人,同意让他拿几节青皮蔗种,回到他久违的故乡。 有了蔗种,没有榨糖车也不行啊。无论他的能耐有多大,他也没有财力买一台糖车带回家啊。冥思苦想了几天,他找了根大萝卜,靠着一双巧手,雕刻出一台微型糖车模型,小心翼翼地放在他的行囊里,披星戴月回到了久别的家乡。 回到燕里村的第一天,贾惟承就照着他的萝卜模型,琢磨起糖车来。开春了,贾惟承将蔗种按照闽南的种植方法精心地进行培植。雁归雁去,冬去春来,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种的青皮糖梗成功了。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