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价值取向与行动路径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价值取向与行动路径

  • 字数: 20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张栋科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832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现状。聚焦专业群建设的价值误区与逻辑偏差,通过分析知识社会背景下高职教育的角色定位,反思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困境的观察视角从“社会需求”转向“个体生涯”,进而尝试从“职业生涯导向”的价值取向、“双联动”的行动逻辑和基于生涯追踪平台的实施路径三个方面,建构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体系。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提出
三 概念界定
第二节 已有研究梳理与评述
一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二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三 已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三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实施方案
第二章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历史与比较
第一节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历史变迁
一 专业群“试点”建设阶段(2006—2010年)
二 专业群“普及”建设阶段(2010—2014年)
三 专业群“优化”建设阶段(2014年至今)
第二节 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的路径比较
一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和《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二 专业群的设置
三 专业群设置路径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现状考察
第一节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理念分析
第二节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考察
一 专业群建设的层次与类型
二 专业群建设的动因与依据
三 专业群建设的内容与流程
四 专业群建设的校内外协作
第三节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困境解析
一 “就业导向”价值取向的认识误区
二 “产业-专业-就业”的逻辑偏差
三 高职院校“单打独斗”的静态路径
第四节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困境消解
一 价值取向演进:从就业导向到职业生涯导向
二 行动逻辑转换:从线性逻辑到双联动逻辑
三 实施路径衍变:从单打独斗到多方协同的动态建设
第四章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
一 农业社会——促进个人生存与阶层流动
二 工业社会——满足国家产业发展需求
三 知识社会——服务个体职业生涯发展
第二节 价值取向的理论溯源:职业教育本质属性探讨
一 职业教育本质属性论之争
二 职业教育本质属性——职业生涯导向性
第三节 职业生涯导向: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应然诉求
一 知识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角色定位
二 职业生涯导向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具体内涵
第五章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行动逻辑
第一节 专业群建设的现实逻辑解析
一 理论根源:职业教育适应论的机械解读
二 实质反思:劳动力市场复杂性的忽略
第二节 高职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再审视——基于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
一 社会理论中系统论与复杂性的引入背景
二 卢曼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与修正
三 作为自创生系统的高职教育内涵认识
第三节 高职教育自我指涉机制下“双联动”逻辑解析
一 高职教育自我指涉的运作机制分析
二 自我指涉机制背后的双联动逻辑解读
三 “双联动”逻辑下高职专业群建设内涵解析
第六章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
第一节 职业生涯导向下“双联动”逻辑运行分析
一 专业群建设“双联动”逻辑运行困境分析
二 “互联网+”背景下“双联动”运行困境破解
第二节 基于“互联网+”的职业生涯追踪平台构建
一 职业生涯追踪平台的价值理念解析
二 职业生涯追踪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
三 职业生涯追踪平台的协同联动参与
第三节 基于职业生涯追踪平台的专业群动态建设路径
一 前期“动态化”专业结构布局调整
二 中期“智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 后期“终身化”职业生涯发展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