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村驻守人口与外出人口的发展及增能

农村驻守人口与外出人口的发展及增能

  • 字数: 30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孙奎立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437909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3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由三篇组成,各篇之间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第一篇从农村驻守人员的发展与增能研究人手,分析了作为主体妇女驻守的社会结构原因,以及隔代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社会生态系统,探索社会工作对农村现有人员的增能途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是农村人口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本书第二篇探讨分析了农村外出劳动人员在城市生活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融入状况。本书的第三篇,则主要研究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与增能途径。首先从职业教育角度探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实施途径,然后研究农民收入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目录
导论
第一篇 驻守人口的发展与增能
第一章 农村妇女驻守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三、访谈结果分析
四、小结
第二章 隔代教育对儿童的影响与社会工作增能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设计
三、研究结果及问题分析
四、社会工作增能:小组工作干预方案设计
第三章 农村隔代留守家庭社会生态系统与社会工作介入探析
一、引言
二、农村隔代留守家庭社会生态系统特点
三、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隔代留守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 农村隔代抚养驻守儿童社会生态系统特征研究
一、引言
二、隔代抚养驻守儿童社会生态系统内容及特征
三、进一步的讨论
第五章 从调节到适应:农村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生存策略研究
——基于山东农村的田野调查
一、引言
二、研究设计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六章 农村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社会适应:基于优势视角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二、优势视角理论与社会适应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结果及讨论
五、小结
第二篇 外出人口的发展与增能
第七章 农村外出务工人口文化适应状况影响因素研究
一、引言
二、样本及其人口社会特征描述
三、影响因素及分析
四、改善文化适应状况的建议
第八章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状况研究
一、引言
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三、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的建议
第九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心态分析
一、引言
二、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心态分析
四、新生代农民工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
五、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树立良好社会心态的途径
六、小结
第十章 迁出地家庭压力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
一、引言
二、数据、变量与模型设计
三、实证结果
四、主要结论与启示
第十一章 社区参与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
一、变量选择、数据来源及其描述
二、模型选择与实证研究结果
三、主要结论与启示
第十二章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工作增能——基于A机构的案例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下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再认识
二、社会工作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推动——基于A机构的例证
三、社会工作推动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进一步思考
第三篇 农村社会发展与增能
第十三章 广义资本与农民社会分化
一、布迪厄的广义资本理论
二、农民“广义资本”状况分析
三、资本在农民社会分化中的作用
四、小结
第十四章 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的意义——基于能力理论视角
一、精准扶贫与可行性能力
二、职业教育对发展可行性能力的意义
三、职业教育提升教育对象能力的途径
第十五章 乡村振兴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
一、职业教育应该为乡村振兴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二、职业教育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问题
三、职业教育如何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第十六章 农民收入增长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三、农户收入增长空间关联的整体结构与微观特征
四、农户增收空间关联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ERGM方法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附录1
附录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