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潮湿细粒煤的团聚与解聚机制和气流分级研究

潮湿细粒煤的团聚与解聚机制和气流分级研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焦杨,赵啦啦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56464524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潮湿细粒煤的团聚与解聚机制和气流分级研究》先对气流分级中潮湿细粒煤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和量级计算,从力学角度对煤的团聚和解聚问题给予解释。计算表明:在气流分级中,静态液桥力是使潮湿颗粒团聚的主要作用力,曳力和碰撞力可促使聚团解聚。脱粉难的原因不仅和力随颗粒粒径的变化有关,还与团聚颗粒间的粒径比有关。
  《潮湿细粒煤的团聚与解聚机制和气流分级研究》建立了颗粒团聚的统计自相似分形模型,利用团聚体的数量一粒径分形维数来表征团聚强弱,通过团聚实验研究细粒煤的外水含量、初级粒径和密度对团聚的影响。研究发现:潮湿细煤的团聚具有较强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越小,团聚越强。分形维数随着湿煤外水含量的增加而变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减小后略增,一般在密度为1.6~1.8g/cm。时小。分形维数随着细粒煤初级粒径的增大而快速增加。
  通过高速动态摄像仪拍摄了湿煤聚团在不同条件下的碰撞解聚行为;借助于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的碰撞条件对聚团解聚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聚团的碰撞解聚呈现出碰撞式、重力一碰撞式和剪切一碰撞式三种解聚模式。碰撞对聚团的解聚效果随着黏附细粒煤粒径的增加而变好;随着碰撞板倾角的增加,碰撞中的聚团的质量损失减小但碎片的分散性变好;碰撞板的表面凹凸形态对聚团质量损失影响并不明显,对碎片的分散影响较显著。
  利用离散单元法和液桥理论,从细观上分析了两颗粒湿聚团碰撞分离的物理过程,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两颗粒湿聚团的分离条件和影响因素。用颗粒流软件PFC对多颗粒包衣结构聚团的碰撞解聚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发现:湿聚团的碰撞分离过程经历聚团与壁面的碰撞、聚团内颗粒间的接触碰撞以及液桥的拉伸断裂三个阶段。当颗粒间的大分离距离大于液桥的断裂距离时,液桥发生断裂,湿颗粒得以分离。对湿颗粒的分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法向速度,水分的增加使液桥难以断裂。包衣结构湿聚团内部液桥的断裂由碰撞点向外、由底部向上、由内层向外逐渐扩展,经历了缓慢破裂、快速破裂和接近破裂三个阶段。碰撞速度越大,颗粒重力越大、黏结强度越小、大颗粒的转速越高,聚团的解聚越快且解聚程度越高。
  为优化分级设备,《潮湿细粒煤的团聚与解聚机制和气流分级研究》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四种内部结构的分级机进行了气固两相流模拟。结果表明:分级机内增设导流板能增强流场、提高压差、分割湍流、增强碰撞,有利于颗粒分散和中等粒径聚团解聚。最后,对增设导流板后的分级机进行了潮湿细粒煤的分级实验。实验表明:对外水含量在9.94%~11.96%范围内、粒度为2~3.5mm的细粒煤分级时,设置导流板可使分级效率有一定提高;在入料水分较低和较高时设置导流板对分级效率影响不大。
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3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流场中颗粒的受力及影响因素
2.1 力学分析
2.2 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3 潮湿细粒煤团聚的分形表征及影响因素
3.1 引言
3.2 团聚的分形模型
3.3 潮湿细粒煤的团聚实验
3.4 团聚的分形表征及影响因素
3.5 本章小结

4 潮湿细粒煤聚团碰撞解聚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碰撞解聚实验
4.3 碰撞解聚模式
4.4 碰撞解聚的影响因素
4.5 本章小结

5 湿颗粒聚团碰撞解聚的动力学机制
5.1 引言
5.2 两颗粒湿聚团碰撞分离过程的动力学
5.3 湿颗粒分离条件及影响因素
5.4 包衣结构湿聚团碰撞解聚的PFC模拟
5.5 本章小结

6 气流分级机内气固两相流的CFD模拟
6.1 引言
6.2 数学模型
6.3 计算方法和基本方程
6.4 CFD数值模拟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潮湿细粒煤的气流分级实验
7.1 分级设备和分级效果评价
7.2 气流分级实验
7.3 因素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