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鸿蒙初开踏青时
字数: 229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4-01
商品条码: 9787226056660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3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鸿蒙初开踏青时》是“读者丛书·百年辉煌读本”之一。本书秉承《读者》杂志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标准,从图书、报纸、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上精选大量优质美文汇集成册。所选的文章的作者多为名家,比如陈忠实、王安忆、张炜、麦家、曹文轩、韩少功、苏童、肖复兴、童庆炳、阿城、余光中、雾满拦江、李敬泽、毕飞宇、六神磊磊等。《鸿蒙初开踏青时》汇集肖复兴、毕淑敏、闫红、王跃文、高洪波、李娟、迟子建、徐则臣、张佳玮等知名作家暖心美文,讲述春夏秋冬四季中的百合花开、剪窗花、月饼、踏青、扫雪、教子读书、老爸的菜园、垂钓、鸟鸣、冬藏、撕日历……家乡的美食、家乡的花鸟、家乡的山水、家乡的雨雪、家乡的小院菜园、家乡的父亲母亲,那些温暖灵魂的家乡的味道,那无忧无虑的甜蜜的童年时光,深入骨髓,令人难忘,是午夜梦回的忆念,也是送给读者的礼物。
目录
剪窗花过年/肖复兴
九千声“起立”/毕淑敏
秋天的语言/鲍尔吉·原野
红艳艳辣椒挂起来/池莉
造得花香/王跃文
理想的一天/闫红
百合花开/宓月
庄稼在说话/余继聪
大地深处的温暖/任林举
丰年留客/羊毛
高海拔修行/毛晓琼
枕头遐思/高洪波
故乡滋味/凸凹
好树如诗/王剑冰
接力“妈妈”/何建明
荷韵里的时光/田霞
撕日历的日子/迟子建
记忆里的月饼/王溱
鸿蒙初开踏青时/邓康延
赶时间的人/郑可书
家有幽兰/秦和元
扫雪记/李娟
家在玉麦/李成业 崔士鑫 张晓明 梁军
教儿子读书/陈世旭
金色的麦子/郭志刚
旧时蝉声唱流年/张浩
锦绣年代/付秀莹
满船空载明月归/骆玉明
老爸的菜园/贾炜
芦塘垂钓/程树榛
人间好时节/张曼娟
母亲是游子的故乡/洪烛
那些光亮的日子/王鹤晓
风吹一生/徐则臣
酿造甜蜜的生活/程永珺
鸟鸣/黄晔
给人生一个间隔年/戚泽明
附近有薰衣草/张丽钧
一个都不少/刘宗鹏
给母亲打电话/赵丽宏
失踪的夹竹桃/裘山山
好看的风景/陈世旭
养一缸荷,养一缸菱/许冬林
声在树间/于兰
诗意的木窗/任崇喜
时光中的小院/朱佩君
蓑衣琐忆/梁孟伟
在松林里睡眠/李汉荣
一个人的山水田园/刘朝东
映天雪/谢新源
园子里的童年/李秀萍
在河西走廊聆听/苏沧桑
好看人间烟火气/孙守名
草的味道/丁立梅
冬藏/徐仁河
给树把脉的人/刘去芳
胃里藏着乡愁/黄磊
那些温暖灵魂的味道/徐培
这是我的家乡菜吗/张佳玮
心安即吾乡/查干
人生如点灯/王继怀
山河故人/马德
致谢
摘要
过春节,一般年前最忙。到大年初一,人们就可以尽享清福,阖家欢乐了。年前,男主人、女主人都要外出忙着采购年货,一些妇女和孩子留在家里,洒扫庭除之后,围坐在炕头和桌前,开始剪窗花了。 这样的风俗,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剪出的窗花贴到窗上,和大门两旁贴的春联、大门中央贴的门神、屋子墙上贴的福字,和房檐门楣上挂的吊钱,一定都要在大年三十之前完成,才算是过年的样子。清末竹枝词里说: “扫室糊棚旧换新,家家户户贴宜春。”其中的“贴”字说的就是准备过年这样必需的程式。 另一方面,和过年的时候家里人不许动刀剪的民俗有关(还有不许扫地倒脏土等,都是防止不吉利的说法)。清时诗人查慎行有诗:“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刀剪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这里说的巧裁新罗,画彩描金,就包含有剪窗花,从此刀剪闲一月,后来改成到正月十五;再后来到破五;现在,已经没有这个风俗了。 春联、门神、福字、窗花和吊钱,这五项过年之前之推荐,我称之为过年五件套。和后来结婚时候一度流行的手表、自行车和大衣柜这三件套的说法相类似。只是,结婚三件套,早巳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而过年这五件套,几百年过去了,至今依然风俗变化不大,除了吊钱如今在北京见到的少了,其余四种,仍然在过年前看许多人家在忙乎张罗。因为这是过年推荐的庆祝仪式的硬件标准。可见,民俗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代代传承。 到正月十五灯节之前,再加上各家大门前挂上一盏红灯笼,就是过年推荐的六件套。这六件套,全部都是红颜色,过年前后这一段时间里,全国各地,无论乡间,还是城市,到处是这样一片中国红,那才叫过年,是过年的色彩。如果说过年到处是这样红彤彤一片的海洋翻滚,那么,窗花是其中夺目的浪花簇拥。 过去的岁月里,年前要准备的这五件套,除了门神尉迟恭秦叔宝的形象复杂,要到外面买那种木刻现成的之外,其余四件,普通百姓人家,都是要自己动手做的。这和年三十晚上的那顿饺子必须得全家动手包一样,参与在过年的程式之中,才像是过年的样子。普通人家剪窗花,是和贴春联、挂吊钱,包括做门神、写福字一样,都只用普通的大红纸。各家都须到纸店里买大红纸。大红纸畅销得很。 那时候,家附近有两家老字号的纸店,一家是南纸店,叫公兴号,在大栅栏东口路南;一家是京纸店,叫敬庄号,在兴隆街,我们大院后身。家里人一般都将这项任务交给我们小孩子,我们都愿意舍近求远去公兴号,一是那里店大,纸的品种多;二来路过前门大街,到处是卖各种小吃的店铺和摊子,我们可以将买纸剩下的钱买点儿吃的解馋。家里人都嘱咐我们买那种便宜的大红纸。其实,不用嘱咐,我们都会买大力度优惠的,这样剩下的钱会多点儿,买的吃食也会多点儿呢。 有一阵子,公兴号流行卖一种电光纸,我们又叫它玻璃纸,因为它像玻璃一样反光,一闪一闪。我们都喜欢,便买回家。家里大人不乐意,看着就撇嘴,让我们立马儿拿回去换纸,一准觉得还是传统的那种大红纸好。 过去年月里普通人家房子的纸窗,贴的都是高粱纸,很薄,透光性好。传统的大红纸也很薄,做成窗花,贴在这样的花格纸窗上,很是四衬适合。清末《嵌都杂呀(》有一首说: “油花窗纸换,扫舍又新年。户写宜春字,囊分压岁钱。”诗后有注: “纸绘人物,油之,剪贴窗上,名‘窗花’。”诗中所说的油花窗纸,指的应该就是这种高粱纸,红红的窗花贴在上面,红白相映,屋里屋外,看着都透亮,红艳艳的,显得很喜兴。电光纸厚,贴在这样的花格纸窗上,不仅不透亮,还反光,没有那种里外通透的感觉。确实是什么衣配什么人,什么鞍配什么马,传统的窗花用纸,和老式的纸窗两两相宜。老祖宗传下来的玩意儿,有它的道理。 后来,经济条件好些了,各家的窗子换成玻璃的,还是觉得贴这种传统大红纸剪成的窗花好看。那种电光纸,到底没能剪成窗花,亮相在我们的窗户上。 窗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既是手艺,也是民俗;既可以是结婚时的装点,更形成了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窗花的历史悠久,有人说自汉代发明了纸张之后就有了窗花,这我不大相信,纸张刚刚出现的时候,应该很贵,不可能普遍用于窗花。有人说南北朝时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中就有了锯齿法和月牙法等古老的剪纸法;有人说唐朝就有,有李商隐的诗为证: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也有人说窗花流行于宋元之后……总之。窗花的历史悠久。 我私下猜想,窗花最初是用刀刻,然后转化为剪裁。刀刻出的图案,应该受到过更早时的石刻或青铜器的雕刻影响,艺术总是相通的,相互影响和借鉴是存在的。从石刻到剪纸,从刀到剪,只是工具和材料的变化而已。剪和刻的区别,还在于剪是要把纸先折成几叠,是在石头上无法做到的。别看只是这样看似简单的几叠,却像变魔术一样,让剪纸变成了独特的艺术。窗花,应该是剪纸的前身。窗花也好,剪纸也好,不像石刻或青铜器雕刻,多在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