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如果这是宋史 2 辽宋风云

如果这是宋史 2 辽宋风云

  • 字数: 38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高天流云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2130990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辽宋之间的大国博弈。两次大决战反复逆转两国命运,终迎来盛极世界的大繁荣。 ★畅销十余年的白话宋史口碑之作,全新舒适阅读版,精美装帧,典藏佳品。 ★对一个官宦时代的全景式展示,写尽宋朝三百年的兴衰变革与历史谜团。 ★人人都是刀斧手,个个都是权谋家,解读历史政治运作与权力之道,记录无数无情的谋略与无比的忍耐。 ★亿万网友转发点赞,掀起读史新一轮热浪。 ★用大历史的观点读懂宋史,才能读懂当下的形势。 ★大宋三百年盛极世界,备受中外名家推崇: 我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林语堂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阿诺德·汤因比 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美国学者罗兹·墨菲   宋代汉民族的发达,其健全的程度超出一般人想象以上。——日本近代史学泰斗和田清
内容简介
自北宋立国之始,辽宋便处于对峙状态。宋太宗继位后,平定南方,国力因之大盛,一改之前对辽守势,出兵灭了北汉,挥师伐辽。
高粱河之战是辽宋主力首次正面交锋,却成为两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战,赵光义中箭险些丢了性命,乘驴车狼狈逃走。这一战,北宋积蓄几十年的国力毁于一旦,从此辽强而宋弱。这一战,耶律休哥自荐请缨,一战成名,此后统领辽军屡挫宋军。这一战,辽国成为威压北宋、雄踞北方的庞大帝国。
1004年秋,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大有一举灭宋的架势。宋真宗要避敌南逃,却被寇准力劝到澶州督战。万万没想到,此役竟再次改写两国命运:辽军孤军深入,又折损了先锋大将,军心动摇,节节败退;宋军则因皇帝亲征,寇准坐镇指挥,士气大振。随后两国议和,订下有名的澶渊之盟。
此后一百二十年间,辽宋不曾兵戎相见。北宋进入繁荣期,出现了宋朝三百年间专享的盛世——咸平之治。其后,皇后刘娥摄政的天圣朝、名臣云集仁宗朝相继来临……
作者简介
高天流云,本名刘羽权,沈阳人,从事宋史研究多年,其出版的历史著作《如果这是宋史》系列,是畅销十年的白话宋史口碑之作。
目录
第一章 天下不过二三事
第二章 春水向金陵
第三章 命运之巅睥睨天下
第四章 如果这是契丹
第五章 一夜梦燕云
第六章 剧痛的心灵
第七章 血战二十年
第八章 乘人之危
第九章 天国逆子
第十章 契丹,朕赌你的全部!
第十一章 痛烈人生 屹立不倒
第十二章 元僖之死
第十三章 王小波、李顺放的烟花
第十四章 生死万岁殿
第十五章 啊……衰神
第十六章 温暖贴心王爱卿
第十七章 李继迁时刻
第十八章 澶渊,澶渊!
第十九章 天书降、圣祖临
第二十章 宋朝能否不姓赵
第二十一章 三国少年说
第二十二章 恒河沙数沥明珠
第二十三章 怎样扼杀“武则天”
第二十四章 二十三年前的狸猫
第二十五章 蜀川的女儿
第二十六章 妈妈,我想你
第二十七章 三百年间他第一
第二十八章 黑暗前的黎明
第二十九章 荣耀三川口
第三十章 举国思战变茫然
第三十一章 悲怆好水川
第三十二章 绝世忠勇不值钱
摘要
     提起历史,人们总会习惯性地说:“历史长河……”这没错,只是不大准确。就像提到人生,人们总是用长跑来比喻一样,乍听没错,细想全错。 因为,真正的人生是短跑。长年累月的准备,艰苦卓绝的训练,都只为了关键时刻的冲刺。然后,人生定型。 历史也正是这样。 它的长河中闪烁着无数的关键时刻,这些或光明、或阴暗、或惨烈、或讳莫如深的关键时刻,才是我们人类的精华体现。其后所有的漫长岁月,都不过是它们的附属品,用来稀释、淡化当时的浓郁内核。 就像公元976年十月二十一日这一天。 赵匡胤突然间死了,前一天还好好的,一夜之后,就被宣布已经是一个死人!皇帝马上就诞生了,竟然不是赵匡胤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 这一天清晨,宋朝原晋王、开封府尹赵光义在其兄长、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灵柩前奉遗诏继位,成为了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阳光下没有什么新鲜事,每个人都知道应该怎么做。在赵匡胤的棺材前,一个个法定的程序在进行,一个新的、名正言顺的皇帝在一步步地诞生……没有异议,全票通过。 在那一天的漫天大雪里,至高无上的皇冠落到了赵光义的头上,其他人的头上和身上落的都是惨白色的雪花。包括原来的皇次子赵德昭、皇四子赵德芳,以及盛殓着赵匡胤尸体的棺柩。 下面观摩欣赏赵光义是怎样极为迅速又有条不紊地把天下万物都收入自己的囊中的。 先安内。 首先是皇族,一连串金光闪闪的头衔被赵光义扔了出去,落到他亲爱的族人头上。 封先帝赵匡胤的皇后宋氏为开宝皇后。 封原皇次子德昭为武功郡王,由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升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封为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尹兼侍中,位于宰相之上。 封原皇四子德芳由贵州防御使升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封皇弟赵廷美(先匡美,再光美,再廷美。为两个哥哥避讳)由永兴节度使兼侍中升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位于宰相之上。 即时起,先帝赵匡胤的儿子和现齐王赵廷美的儿子,享受现任皇帝赵光义的儿子们的同等级待遇,并称为皇子,三者的女儿们并称为皇女,以示存亡一体,永无二心。 以上的条件,不管背后的那根大棒是否存在,达到了什么级数,至少胡萝卜的吨位是够了。平心而论,赵光义已经把能让出去的都让出去了,除了自己的皇位,连自己儿子的未来继承权都没有保留。而他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安静。 在现存的史料中,查不到当年赵家内部有过任何纷争,尤其是最敏感的德昭、德芳、廷美三人。那一段的历史中甚至没有他们的任何出场白,或者哪怕一个现场动作。 再说高官。 朝中高官,闷声发大财,每人都有赏,就算是宰相这种没法再升的职位,都可附加上一些额外好处。 原宰相薛居正加封左仆射,沈伦(原名沈义伦,避讳去义)加封右仆射;参知政事卢多逊升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枢密使曹彬加同平章事;三司使楚昭辅升为副枢密使;潘美虽然不在家,也加封为宣徽南院使。其他的大小官员依次加官晋爵,严格做到人人有份,见者有份,就连大牢里的犯人都不例外——大赦,哥儿几个可以出去透口气了。 忙完了这些,人们惊奇地发现,赵光义的表情还是那么奇特。想象一下,一张脸上既要保持住二十年如一日的优雅庄重,还要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悲痛万分、生不如死,一边哭一边笑,那是张什么样的脸? 这是必须的,赵光义的局势还远远没有稳定。环顾当时,有一股力量,它可怕、敏感,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只要有一个稍微异常的冲动就会把它突然点燃,而它一旦发作了,就会让宋朝的天下瞬间四分五裂,无论谁都没法收场! 军队。 此前接近听命于赵匡胤本人,除了赵匡胤之外,没有任何人能调动一兵一卒。 这时候是当年的十月末,在两个月之前,宋朝征调了绝大多数的禁军分五路进剿北汉,也就是说,在赵匡胤暴死、赵光义越侄登基时,开封都城内的军力是空前薄弱空虚的。 没法不佩服或者羡慕赵光义了。说佩服,他眼光独到,选择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来做他生命中这件最重要的事;说羡慕,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他哥哥暴死的时候,居然正是国都军备空虚的时候,没有几个握刀的人能对他跃跃欲试。 分析一下赵光义的能力组成元素,他的强弱点都在哪儿? 赵光义二十岁左右当上了开封府尹,此后一直在首都行政部门里主持重要工作,有近十六年。他官场经验丰富,全国一盘棋,甚至比他哥哥都熟悉,是当时宋朝的第一号能吏。但可惜的是,他瘸腿。 军、政不分家,他只有一手硬。 当时宋朝的北征部队,以党进为首,潘美、郭进、杨光义……个个都是桀骜不驯、满手血腥的人,这些人平时对赵光义都极其客气,但那时每一个人都对赵光义非常客气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是赵匡胤的弟弟! 赵光义都心知肚明,于是这些人都得远远地被隔离在北汉境内,既要面对太原城里的北汉部队,又要对抗已经赶到的契丹援军。他们明明知道了国内已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