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命有机体意蕴下的学校变革

生命有机体意蕴下的学校变革

  • 字数: 20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鲁兴树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524374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7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生命有机体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智慧。本书无意探究这些奥秘和智慧,而只是想结合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侧重于借鉴生命有机体的一些普遍特征来观照学校变革。其目的主要是丰富学校变革的研究视角,总结教育变革的区域和学校经验,并借此促进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者转变观念。
作者简介
鲁兴树 男,安徽芜湖人,199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硕士,副研究员。曾在中学、教育局机关工作,现工作单位为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目录
题记把学校看作生命有机体
第一章 引论:生命有机体的意蕴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生命有机体之于学校变革的意蕴
一、生命性与人本性
二、系统性与整体性
三、自组织性与主动性
四、开放性与协同性
五、不确定性与生成性
第三节 学校作为生命有机体的探索
一、生命有机体与社会
二、生命有机体与企业
三、学校作为生命有机体的探索
第四节 本书的行文思路与内容安排
第二章 从工具到生命:尊重学校教育的人本性
第一节 学校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内涵
一、以学生为本
二、以教师为本
三、以教育为本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中的工具性表现及其危害
一、把学生当作工具
二、把教师当作工具
三、把教育当作工具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中以人为本的落实
一、在管理取向上,扬弃本位思维
二、在变革目标上,扬弃工具思维
三、在发展力量上,扬弃精英思维
四、在育人方式上,营造良好生境
第三章 从外烁到内生:勃发学校发展的主动性
第一节 学校为什么要主动发展
一、勃发学校自组织力量的需要
二、满足学生和教师主动发展的需要
三、应对信息化社会挑战的需要
四、顺应校本发展趋势的需要
第二节 学校主动发展的内涵
一、“主动发展”是精神力量的勃发
二、“主动发展”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主动发展”是个性化发展
第三节 学校主动发展的障碍
一、学校主动发展的外部障碍
二、学校主动发展的内部障碍
第四节 推进学校主动发展的策略
一、以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为载体
二、以转变行政职能为重要保障
三、以提升发展能力为重要依托
四、以开展创意设计为重要支撑
第五节 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价值
一、全面分析,重视规划的诊断价值
二、重塑理念,发挥规划的引领价值
三、潜心学研,提升规划的培训价值
四、下移重心,彰显规划的管理价值
第四章 从封闭到开放:增强学校发展的协同性
第一节 学校发展需要开放与合作
一、开放合作是现代组织发展趋势
二、开放合作有助于集聚社会资本
三、开放合作有助于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节 学校组织封闭性的主要成因
一、“单位制”使学校过于依赖政府
二、“科层制”造成学校组织条块分割
第三节 学校协同发展的特点
一、价值性
二、开放性
三、交互性
四、互惠性
五、创生性
第四节 学校发展联盟的类型
一、整体结盟与部分结盟
二、紧密型结盟和松散型结盟
三、同类学校之间结盟与不同类学校之间结盟
四、政府动力驱动结盟和市场动力驱动结盟
五、与其他社会组织结盟
第五节 学校发展联盟建设的策略
一、以道德共同体为方向,引领学校联盟健康发展
二、以知识共同体为支撑,增强学校联盟创新能力
三、以治理共同体为手段,激活学校联盟发展动力
第五章 从割裂到关联:重视学校变革的整体性
第一节 学校整体性变革的内涵
一、价值引领的变革
二、整体取向的变革
三、综合性变革
四、结构性变革
五、连续性变革
六、融合性变革
第二节 学校整体性变革的突出问题
一、思维方式简单化
二、学校外部干预过多
三、学校层面变革较为缺乏
第三节 学校整体性变革的策略与路径
一、确立与整体性变革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二、推进以学校为主导的教育变革
三、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结构
四、实施整体建构的学校发展模式
第四节 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在一致性
一、魂体合一,彰显规划的方向性
二、前后观照,彰显规划的针对性
三、左右并列,彰显规划的条理性
四、形神一致,彰显规划的操作性
第六章 从控制到激活:彰显学校变革的生成性
第一节 学校变革生成性的内涵
一、“生成”的含义
二、生成性思维的特征
三、学校变革生成性的内涵
第二节 学校变革中控制性的表现及其原因
一、效率化与工具化
二、简单化与标准化
三、制度化与程序化
四、原子化与封闭化
第三节 从控制走向生成:学校变革模式的转变
一、变革理论:从简单转向复杂
二、变革取向:从工具转向人本
三、变革机制:从外控转向内生
四、变革规划:从静态转向动态
第七章 结语:发挥学校变革的“有机”力量
一、“有机”蕴含道德的力量
二、“有机”蕴含内在的力量
三、“有机”蕴含开放的力量
四、“有机”蕴含整体的力量
五、“有机”蕴含过程的力量
后记艰难的生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