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惊潮
字数: 5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作者: 张新科
出版日期: 2021-05-01
商品条码: 978753609358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476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5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张新科,河南上蔡人,留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紫金文化英才”,重量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著名作家。 被誉为“我国当代重大革命和谍战题材创作领军人物”。 在《当代》《十月》《钟山》《中国作家》等文学刊物发表和出版小说近五百万字。代表作有《远东来信》《苍茫大地》《鏖战》《渡江》《铩羽》《山河传》等。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等选登。曾获全国《小说选刊》年度大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 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广播剧、话剧和戏曲。
内容简介
小说紧紧围绕广东潮州李氏家族五兄妹——李春澜、李春江、李春海、李春洋和姐姐李春溪的多舛命运,揭橥潮州和广东在国共合作东征、“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八一南昌起义、潮州“左联”六杰、粤闽赣红色交通线、凤凰山抗日游击队等滚滚洪流中波澜壮阔的沧桑历史,讴歌蔡兴中、杨石魂、谢汉一、洪灵菲、戴平万等一批批潮州人士在民族遭受磨难之时挺身而出,不屈不挠的高尚品德,以及潮州人民积极接受革命思想,主动融入社会变革的精神特质和开拓奋进的地域品格。
作者简介
张新科,1966年9月生,河南上蔡人,留德博士、教授,著名作家。曾先后担任两所大学校长,现任江苏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出版和发表文学作品500余万字,代表作《远东来信》《苍茫大地》《铩羽》《山河传》等,获得国家和省级文学奖项十五项,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话剧、戏剧、广播剧等。
目录
001第一章
当日是阴天,蜻蜓低旋,蚂蚁过道,闷热异常,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009第二章
潮州是他的家乡,以前整日在街上穿梭,这些熟悉的街道、房屋和树木早已熟稔于心。
019第三章
曾经的无忧少年,肩上一下子压上了从天而降的家庭变故,春洋变得焦虑不安起来。
031第四章
在历史长河中,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且终有一死,关键是要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为了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留史册,彪炳千秋,这就是意义之所在。
042第五章
表面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李秾升,内心深处,正在渐渐掀起波涛、涌起激情。
050第六章
1907年5月22日,原定于月底的潮州黄冈起义,因意外提前举行。
057第七章
初夏的潮州,阳光炙烤着大地,四处热气蒸腾,空气中没有一丝风,树梢一动不动。金山中学的校园里,一个少年心事重重地踯躅着。
065第八章
丹可磨,不会夺其赤。春江咬紧牙关,半工半读,艰难地维持着学业。
074第九章
这次运动,使春洋一帮人了解到了潮汕以外的世界,思想得到了一次靠前的涤荡和洗礼。
083第十章
难道他们两人都是共产党?
094第十一章
我相信,我们中国一定会有那么一天。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就是让我赴死,我也心甘情愿!
103第十二章
一批来自中国的留日精英,在异国他乡快速成长着。
110第十三章
五年,弹指一挥间。当初青涩稚嫩的年轻人,五年间,经过知识的浸润,已经成为一个思想成熟、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
117第十四章
革命的种子一旦在心中发芽,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不让占领教育战线这块阵地,他们还可以用别的方法宣传新思想。
127第十五章
文化的引力是巨大的。蔡兴中利用书店这个平台,一直积极引导着许多青年人的思想,李春洋兄弟们只是其中一例。
137第十六章
家乡仍是那个可爱的家乡,但经历风雨,见过世面的李春澜,已经感受到潮汕大地上涌动的暗流。
149第十七章
这次让春洋吃惊的,还有姐姐的变化。原来只忙于家务,从不关心政治的春溪,眼下都快要加入党组织了,自己眼看着要落后于她了。
159第十八章
东征军取得了棉湖战役的胜利,信心大增,乘胜追击,接连收复了潮州、梅州以及惠州,几日后占领了整个东江地区。
167第十九章
春洋清晰地记得,大哥的日记里提到了东征后黄埔军校在潮州开办分校的事情,分校地址位于潮州城湘太马路李厝祠。
178第二十章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大哥不妥协,不辩解,不声明,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那样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88第二十一章
国内形势波诡云谲,共产党受到各方势力的排挤打压。
196第二十二章
总之,一句话,不能损害党的利益。我们加入党组织,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好处,而是为了使广大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205第二十三章
事情果然如春洋预测的那样发生了。
216第二十四章
一时间,潮州城里,大街小巷布满了欢迎的大红条幅,整座城市似乎换了另一副天地,横亘在老百姓头顶的阴霾尽扫,人们神清气爽,奔走相告,个个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30第二十五章
整个潮州城一扫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的阴霾,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238第二十六章
你就说我是“独行者”。
248第二十七章
大军压境,敌人十余倍于我,注定是一场尸山血海的残酷鏖战。
255第二十八章
患难之时生死兄弟再次重逢,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266第二十九章
轮船鸣笛起航后,春洋转身匆匆忙忙向火车站走去。他想尽快回到潮州,家里还有很多事等着他。
277第三十章
一个月过去了,墨香书店的门仍然紧闭着。
286第三十一章
寒尽暑往,转眼到了1930年深秋。
292第三十二章
与哥哥暌违三年才得见上一面,下次还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春洋十分珍惜与哥哥相聚的时光。
300第三十三章
故乡在召唤着远行的游子,自己终于可以回家了。
309第三十四章
他们革命是为了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我们应该支持他们。
319第三十五章
当春洋等人为潮州秘密交通站成立做准备的时候,汕头方面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
330第三十六章
原来,一大早,方大林就接到东江特委通知,让他转告潮州地下交通线负责人,两位“客人”已到汕头,让他们做好接送准备。
341第三十七章
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猜的不猜,这是地下交通员必须遵守的工作纪律。
353第三十八章
一老一少两位亦师亦友之人,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365第三十九章
原先潮汕其他几条交通线已经先后被破坏,现在专享幸存的这条线也危机四伏,凶险重重。
376第四十章
前浪去,后浪来,总有一天,数不尽的浪潮会惊醒韩江,响彻潮州大地!
390第四十一章
大埔交通站中断,春洋成了整个棋局中的一枚孤子。
404第四十二章
全民抗日,迫在眉睫。潮州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加入了声援抗日的行列。
418第四十三章
反攻潮州失败之后,潮州与周边地区陷入黑暗的深渊。
429第四十四章
宁为战死鬼,不当亡国奴!
439第四十五章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沉默!
458尾声
今天是潮州革命烈士纪念碑揭幕的日子。
摘要
第一章 暗夜如晦,一场血腥屠戮阒然逼近。 这是1927年4月底的一天。虽然清明已过去大半个月,但汕头的夜晚仍有丝丝寒意。深宵时分,汕头沿海附近的道路上乌漆墨黑,空无一人。劳顿一天的人们像归巢的倦鸟,早已酣然入梦。 一辆军用卡车轰鸣着向海边行驶而来,车前大灯好像两条火龙射向前方,在漆黑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惊悚。道路坑洼不平,车厢里一个怀抱长枪的士兵一不小心头磕在了车帮上,捂着头气哼哼地骂了起来:“脑孬,三更半夜不让睡觉,逼我们出来干积恶事。” 此人脚边,放着三只鼓鼓囊囊的麻袋。麻袋不时颤动,从轮廓上不难看出,里面装着的是被捆绑的活人。 “刺仔,知道今天解决的是什么人?”瓮声瓮气的声音从车厢暗处传来。 “唔北(不知道)。” “三个‘赤匪’。” 车子颠簸半个小时后,在石炮台外海处戛然停下。一个头目从驾驶室跳下,绕到后面,打开车厢板,大声叫道:“到了,下车!” 车厢里,站起几个持枪士兵,其中两个人跳下车。车上的人拖着一只麻袋移到车厢尾部。车下的两个士兵各自抓起麻袋一角,费力拉起后“啪”的一声扔到了地上。袋子里的人一阵痛苦挣扎。六个士兵两两一组,拖着麻袋向海边走去。 到了海边,头目二话不说,伸手夺过身旁士兵手中带有刺刀的长枪,对着麻袋中间,猛力就是一刀。麻袋剧烈抖动。 第二刀捅进了麻袋。麻袋又是一阵抖动。接着就是第三刀。一直动个不停的麻袋,渐渐安静了下来。 头目望着另外几个士兵,吼叫道:“动手!” 闪着寒光的刺刀捅进了另外两只麻袋。两只麻袋蜷曲成一团,拼命挣扎片刻后,慢慢平展开来。接着,便是三声“咕咚……咕咚……咕咚”的落水声。 此时,正是海水涨潮时间,大海的咆哮声此起彼伏。三只麻袋随着翻涌的潮水起伏了几次,片刻后即被茫茫大海吞噬…… 时间回溯至十二天前。 当日是阴天,蜻蜓低旋,蚂蚁过道,闷热异常,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午后一时左右,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大都行色匆匆。有经验的人早已在臂窝里掖着一把伞,以躲避这场酝酿已久的大雨。 此时,汕头中马路永平里七号的一栋三层小楼上,《岭东日日新闻》副总编李春江,身穿一件月白色薄款长衫站在窗口,双手扶着窗沿,看起来有点烦躁不安。他紧皱眉头,凝视着通往大门口的马路,沉思不语。报社社长,也就是他的大哥李春澜,一天前去开会,可至今未归,杳无音讯。 李春江和大哥在这栋小楼里已经工作了一年时间。 这栋欧式风格的三层小楼,白色外观,典雅庄重。房子周围种着四株金凤树,树干粗壮,树冠硕大,树梢高度与小楼的屋顶齐平。金凤树还没有到花期,鲜绿色的羽状复叶整齐地排列在枝干上,随风摇曳,就像散开的凤尾,鲜艳飘逸。 这里是《平报》的原址。《平报》原来由钱若储主办。清廷遗老钱若储仇视国民革命,隔三岔五就会撰文登在刊物头条,不是攻击国民革命,就是诋毁谩骂孙中山。 第二次东征胜利后,国民革命军接管了《平报》。时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为壮大革命军声威,便下令将《平报》改组为《岭东民国日报》,并任命李春澜为社长。 在此之前,左派倾向的李春澜曾在广州《政治周报》工作,与共事。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政治周报》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出版的刊物,担任主编,李春澜是编辑。见李春澜工作勤勉,能力出众,又是潮汕人,便向周恩来举荐其回汕头筹办《岭东民国日报》…… “李副总编,你看一下关于本期副刊《革命》上的选编,需不需要再调整?”午饭后,李春江站在窗边凝思静虑时,编辑巫丙熹递过来几张纸,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春江接过巫丙熹递过来的稿纸,准备走到办公桌边去。不经意间,他朝楼下远处的路口瞟了一眼。就是这一眼,救了他一命。 一队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士兵,急匆匆向小楼飞奔而来。以前从没有当兵的来过报社,联想到大哥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李春江立即对巫丙熹和其他同事喊道:“不好,当兵的来了,可能要出事,大家快找地方躲起来。” 李春江一边喊着一边闪进办公室,扔掉纸张,脱下长衫塞入柜中,又从里面拉出一件皱巴巴的破旧棉布衫穿上。刚揉乱偏分头,就听得巫丙熹惊恐地喊道: “快,快,他们上楼了!” 大家匆忙找地方躲藏。楼里本就地方狭小,根本没有藏身之地,李春江急中生智,扭头朝外面走去。他刚走到楼梯口,一群士兵就恶狠狠地提枪冲上了三楼。 “站住,干什么的?”一名矮个士兵持枪吼道。 “送……送饭的。”李春江佯装惊恐,怯生生地看了矮个子一眼。矮个子看他一身装扮,发如乱麻,不像斯文的读书人,于是用枪托在他屁股上砸了一下,大声嚷道:“快滚开,别挡道!” 李春江捂着屁股趁机跑下了楼。跑离报社小楼五十多米,李春江一颗悬着的心刚准备放下,矮个子和另外一名士兵又提枪追了出来。“站住!站住!再跑我们就开枪了!” 李春江顿时明白,自己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