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沟通 社交网络时代的政府与民众

沟通 社交网络时代的政府与民众

  • 字数: 25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袁靖华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803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十年来,社交媒体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沟通行为方式。政府如何尽快适应社交媒体,增进政-民沟通,实现社会善治,是当前重要的现实问题。该著紧扣我国媒介融合的现实,基于“社会-沟通-媒介”的理论视角,对基层政府-民众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田野调研,系统研究了当前政-民沟通的主体、渠道、内容、话语、效果、过程及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构建了基于沟通的新型政-民关系框架,提出社交媒体沟通的五维评价模型、五大实践功能和六条行动策略等,对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传播理论、社会治理理论和对话沟通理论等作了有益补充,对推进我国的政-民沟通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目录
扎根基层、融合创新的社会沟通研究
——《沟通:社交网络时代的政府与民众》序
前言
第一章研究设计与框架
第一节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视角和目的
二研究方法与路径
第三节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社交媒体:社交为媒的时代
第一节社交媒体是主流媒体
一社会信息流通的变革
二社会传播变革:公共的还是私人的?
第二节全新的传播生态:移动社交传播
一移动微屏传播
二社交优众的诞生
三社交关系的建立
第三节社交媒体对社会治理的挑战
一作为社会神经系统的手机社交网络
二手机社交网络社会的治理困境
三政府传播走向政务社交传播
第三章社交:从传播理论回到沟通理论
第一节从传播回到沟通
一社交媒体时代的政治传播
二追溯沟通的意义
第二节关于沟通的理论研究
一人际传播即人际沟通
二沟通行动与对话理论
三政治沟通理论
第三节政民关系研究:双主体
一不对等关系
二公共关系
三利益相关关系
四多点互动的扁平关系
第四节沟通:基于信任的对话
一信任
二沟通与信任
三社交媒体的心理机制
四小结
第四章社交优众
——高知青年民众的社交媒体应用调查
第一节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高知青年民众媒体应用调查
二高知青年民众对基层政府的认知
三高知青年民众的社会治理感知
四小结
第二节回归分析
一影响对家乡基层政府整体评价的因素
二影响对基层政府与民众关系感知的因素
三影响选择维权求助平台的因素
四影响媒体信任度的因素
五影响对政府官员信任认可度的因素
六影响社会治理溃败感知的因素
七小结
第五章基层公务人员
——基层政府的社交媒体应用调查
第一节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因子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回归分析
一影响政民沟通整体绩效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政民沟通顺畅度的主要因素
三影响政民关系和谐度的主要因素
四影响对基层政府信任度的主要因素
五影响基层政府形象的主要因素
六影响政务社交媒体沟通特性的主要因素
七小结
第三节基层政府社交媒体应用案例研究
一“善治”理念与双向对称沟通
二平台机制建设与“整体互动”
结语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理论思考层面的探索
二实践应用层面的策略
三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一高知青年民众社交媒体应用调查
问卷二基层干部-基层政府的社交媒体应用调查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