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爱中痴儿--菲茨杰拉德传(精)

爱中痴儿--菲茨杰拉德传(精)

  • 字数: 24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作者: (美)斯科特?唐纳森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5316949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菲茨杰拉德,美国作家,为好莱坞创作电影剧本,属“迷惘的一代”作家。作品反映美国“爵士时代”城市青年的厌战情绪、精神幻灭和放荡生活。在《爱中痴儿--菲茨杰拉德传》中,斯科特?唐纳森带领读者对菲茨杰拉德经典传世之作进行了幕后解读。通过对菲茨杰拉德生活和创作上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始终贯穿两个经典主题――爱情和阶级。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最后一个大亨》使他文学地位达到巅峰。对于热爱菲茨杰拉德作品的读者来说,本书是对作家的一部举足轻重的研究作品,对作品进行的探究以及对他生活的书写,让读者见证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作家的人生。
作者简介
斯科特?唐纳森(Scott Donaldson),是美国的文学传记作家之一。他曾出版过多位作家的传记,包括《美国的诗:温菲尔德?汤利?司各特》(Poetin America: Winfield townley Scott)、《爱中痴儿:F.斯科特?费兹杰拉德》(Fool for Love: F. Scott Fitzgerald)等。他还曾凭借《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Hemingway vs. Fitzgerald)一书获得了1993年度的大使图书奖(Ambassador Book Award for Biography)传记类奖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无亲无故之人
第二章 普林斯顿1917
第三章 我爱你
第四章 甜心达令
第五章 天赋和玻璃
第六章 闪光物
第七章 两性间的战争
第八章 恣意妄为
第九章 崩溃
第十章 酗酒狂魔
第十一章 最糟糕的事
第十二章 “仅仅做一位作者”
索引
摘要
    “不考虑他的文学天资,”葛伦伟?韦斯科特曾经评价说,“我认为菲茨杰拉德是世界上受过教育的人里最糟糕的一位。”在这些问题中,与菲茨杰拉德本人相比,普林斯顿“也许同样应该受到指责”,批评家亨利?丹?派珀这么认为。然而,在很多年之后,菲茨杰拉德对学校怀有谅解之心。只有在写给女儿的信中,他才使用那些听起来尖酸猛烈的词语:“他们用了4个月的时间(他大学三年级的秋天)才把这些词从我身上删去――从每个办公室删除,但是留作查看――那句话是‘不适合参与课外活动。’”
     菲茨杰拉德为女儿斯科蒂着想,特意夸大了学术领域当权者的恶意。抛开其他不说,他在普林斯顿的记录为斯科蒂提供了充足的反面教材。甚至在她被瓦萨尔学院录取之前,菲茨杰拉德还用自己感到遗憾的例子警示她:“我真是笨蛋,我成绩不好,没资格参加课外活动,可那些资质低得不能再低的人却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高分。”当斯科蒂大一那年春天的察看期结束时,菲茨杰拉德又用类比的方法论证起来:“别让它(那片乌云)再飘下来!普林斯顿解除我的察看期,允许我参加一切我想参加的活动时,我真的非常高兴,甚至都忘了我渴望参与哪些活动。第二次被察看是因为在学校期间,我从来没能清理学业上的混乱情况。除非这个春季你玩得太开心了,否则一定要守住已经取得的进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年后,斯科蒂忙着为瓦萨尔的音乐剧写脚本和歌词,这部音乐剧是以三角剧社的剧目为模板创造的,菲茨杰拉德还是无法抗拒耶利米这个角色。“你现在干的跟我当年在普林斯顿做的事情一模一样,我为了一部音乐剧耗尽精力……结果呢?我的功课落下好多,还得了肺结核,失去了一年在校读书的时间――而且,最讽刺的事情是,因为成绩下滑,我被拒绝担任三角剧社的社长。”
     把不幸与指导员之间的龃龉放置一边,菲茨杰拉德在以下几封信中真心地责备自己。他在1915―1916年期间的日记里写道:“我一整年都非常失望,所有的大学梦想都终结了。一切不幸的事情都是因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当斯科蒂在大三那年的圣诞节刚刚开始和圣诞节期间考虑离开瓦萨尔大学的时候,父亲以优选的热诚向她证明了自己所受的大学教育的价值。“为一件事情耗费那么多时间、精力、磨难,然而却在两年后,还没充分实现目标就要放弃了,这么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大学里最后两年是最关键的。”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看,他的前两年大学生活一事无成,然而“在最后两年,我找到了对诗歌、历史视角和宏观想法的热爱(多么肤浅呀);这带着我顺利驶入我的事业轨道。”事实上,1915―1916年,菲茨杰拉德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圣保罗市度过的,但回想过去,这影响并不大。“我最感谢我爸爸妈妈,”他去世前两天在给泽尔达的信里写道,“是我在普林斯顿度过的4年,如果我不将这笔财富传递给下一代,我将感到羞耻;斯科蒂绝对不能退学。一定要转告她。”
     他一直实施自己的“一个人的大学”,这成为希拉?格雷厄姆以后写作的素材。关于这个话题她写了一本书,清楚地说明菲茨杰拉德大部分是靠自学成才的,他“需要扮演老师的角色,同时也是需要被教育的学生。”菲茨杰拉德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很少,但是他遵循学习必需的过程,过程大体上还是遵循了学习规律。也许这就是普林斯顿教给他的,但这并非母校对他的专享传承。
     菲茨杰拉德从小就表现出对社会身份具有相当的敏感度,这种敏感度在普林斯顿的环境里变得更加敏锐。他撰写的很多故事,尤其是巴兹尔的故事,记载了他在中西部圣保罗这片湖里的社会地位并不牢固。回到东部,先是在纽曼,然后在普林斯顿,他被扔进更广阔的湖里,但他学会了游泳。《人间天堂》的很大篇幅读上去更像一本指导手册,说明怎么在普林斯顿取得社会地位上的成功。
     课堂上传授的内容对于故事主人公埃默里?布莱恩相当重要,只是因为分数对他的社会地位有重要作用。据《时尚先生》杂志主编阿诺德?金里奇说,这部书里菲茨杰拉德最喜爱的场景是,大三那年的秋季,埃默里收到补考通知。他知道,如果他补考不过,就没有资格参与《普林斯顿人报》的编辑团队,而且“他在俱乐部和校园里的身价,就会像坐电梯一样降低”。决定命运的信封到来了,埃默里为朋友们表演了一出小戏剧。是蓝色的小纸条,他告诉他们,代表他的名字将从《普林斯顿人报》的编辑团队取消;粉红色小纸条代表他通过了考试,获取了资格。他拆开信封,把纸条对着光亮看了看;随后,长长地停顿了一会儿,宣布了结果:“和天空一样湛蓝,先生们。”对于菲茨杰拉德和埃默里来说,这种漫不经心的姿态才是最重要的。这让人们对《人间天堂》的主角在故事最后所说的一番话将信将疑,他说“我们班上只有24个人受到了体面的教育,我是其中一个”。
     虽然菲茨杰拉德知道《人间天堂》“说了普林斯顿很多坏话”,但他并没有准备好应对那些对于这部小说充满敌意的反馈。他在多年后写道,“普林斯顿之所以激发出写作《人间天堂》的灵感,并非因为普林斯顿的本科生情况,而是校友们以及院系里黑暗纷乱的状况。希本校长发来一封友好但充满指责的信件,满屋子里突然间全是对我心怀谴责的同学”。希本校长反对小说带给人们的关于普林斯顿的印象,即“我们的年轻人只是在乡间俱乐部生活了4年,只是全心全意地斤斤计较、趋炎附势”。当然,本科生的生活除了在社会关系中谋求生存以外,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后来一位招生老师说:“没人知道,菲茨杰拉德把这里称作乡间俱乐部,这样做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P33-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