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德不在辫":辜鸿铭伦理思想研究

  • 字数: 16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吴争春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945850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3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总-分-总的研究思路。首先,分析辜鸿铭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及思想渊源,解读辜鸿铭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境遇的关系,尝试解读辜鸿铭之所以“怪”的原因。其次,通过对辜鸿铭文明观的归纳与分析,从总体上阐述辜鸿铭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再次,分别从现代性批判、政治伦理观、女性伦理观、儒家道德文明观四个专题论述辜鸿铭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最后,在以上各章的基础上,分析总结辜鸿铭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理论局限及其思想对当代的启示,以揭示辜鸿铭伦理思想的性质、局限及其历史与现实价值。
作者简介
吴争春,1974年生,湖南平江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教师。先后就学于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国近现代史。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省级课题2项,厅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1项,湖南省教改课题1项。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动态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内容、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个人与时代的双重困境
第一节 辜鸿铭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近代西方文明的变迁及困境
二、儒家文明遭遇的挑战
第二节 辜鸿铭独特的人生经历
一、辜鸿铭人生遭遇的认同困境
二、身份认同困境与文化价值选择
第三节 辜鸿铭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西学渊源:文化浪漫主义与政治保守主义
二、中学渊源:儒学
第二章 辜鸿铭的道德文明观
第一节 论文明与道德
一、论“物质力”与“道德力”
二、“人的类型”是估价文明价值高低的标准
三、文明的真正内涵是“道德标准”
第二节 论中西文明之异同
一、论儒家文明与西方文明之关系
二、论中西道德文明之区别
三、论西方文明之“不足法”
第三章 辜鸿铭对西方文明的伦理批判
第一节 基督教伦理批判
一、论基督教伦理的缺陷:“非理性和不实际”
二、基督教会批判:基督教会已变成“纯粹的装饰物”
三、传教士伪善行为批判
第二节 现代军事伦理批判
一、“真正的武力并不是不道德的”
二、现代军人已成为无道德责任的“自动机器”
第三节 现代新闻业职业伦理批判
一、“现代报纸是多么地不道德”
二、新闻业商业化倾向批判
三、新闻界已变成民主社会的“教会”
第四节 现代教育伦理批判
一、“不完善的半教育”——人格教育缺失反思
二、“爱国主义的宗教”——道德教育工具化批判
三、“大人之学”——教育应以探寻人生之道为宗旨
第五节 道德相对主义批判
一、揭示现代社会的道德相对主义
二、寻找达成普遍伦理的途径
第四章 辜鸿铭的儒家道德文明观
第一节 论儒学的宗教性
一、“安全感”与“永恒感”:论儒学被信仰的心理原因
二、“人之真性”:论儒学被信仰的人性原因
三、道德感染力:论儒学被信仰的情感原因
四、“内心的上帝”:论儒学被信仰的道德原因
五、“良民宗教”:论儒学被信仰的社会原因
第二节 论儒家道德文明与中国国民性
一、西方之中国国民性观点批判
二、论“中国人的精神”
第五章 辜鸿铭的保守主义政治伦理观
第一节 论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
一、论民主
二、论平等与自由
第二节 为君主政治“合理性”辩护
一、君主政治与人的道德价值
二、中国君主制是“理性民主政体”
第三节 辜鸿铭的贵族政治德性观
一、论“满洲贵族”的高贵品质
二、论“满洲贵族”的不足之处
三、辜鸿铭贵族政治德性观的特点
第六章 辜鸿铭的女性伦理观
第一节 论妇女与文明:“妇女乃是民族文明之花”
第二节 理想女性观:“家庭之主妇”
一、论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
二、中国理想女性之特质:“幽闲”
三、论“三从”和“四德”
第三节 论女性与婚姻
一、婚姻的道德基础:“男女之爱”与“君子之道”
二、中西婚姻之别:“公民婚姻”与“情人婚姻”
三、纳妾之辩:“纳妾并非是一个不道德的风俗”
第四节 辜鸿铭女性伦理思想评价
一、合理内涵
二、思想局限
结语
一、辜鸿铭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
二、辜鸿铭伦理思想的理论局限
三、辜鸿铭伦理思想的意义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