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齐如山回忆录
字数: 28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 齐如山
出版日期: 2021-03-01
商品条码: 978720617880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齐如山娓娓道来,细说详解,不讲究文笔,只在剖析世情道理,以他碰上的事情及他行事的原则为主线,给我们一个从清末到民国的社会图景一角;又以他善写具体人事往来和有趣场景,更增我们对过去社会的感性认识。本书是齐如山晚年写就的一部人生自传,书中记述了他丰富而具有传奇色彩的过往经历。全书文字流畅、趣味盎然、可读性强,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含义隽永的艺术随笔集,更是了解民国艺术家的历史、艺术家之间的交往、艺术家谈艺术见解的重要资料。
作者简介
齐如山(1875-1962),名宗康,在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研究等领域建树颇丰。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1916年以後的二十多年来,与李世戡等人协助梅兰芳创编新剧。梅兰芳几次出国演出,齐都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日本与美国。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成北平国剧学会,并建立国剧传习所,从事戏曲教育,收集、展览、研究戏曲文物。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许多珍贵戏曲史料。
目录
第一章
家世
儿童时代
考试情形
第二章
学洋文时期
第二章
义和拳进京
洋兵进京
做生意时代
第四章
学警察
谈考试
往欧洲
助革命
看兵变
办俭学会
第五章
看戏的由来
研究国剧
……
摘要
第一章 家世 我从前写过一篇自传,经“中央”文物供应社给印了出来,即列在《齐如山随笔》一书的头一篇。友人们看了,都夸奖说写得很有趣,都嘱我再往详细里写一写,尤其当时的张秘书长晓峰先生,特别嘱我务必写出来,不得已只好再写一次。要往详细里写,则比原写之文多添几个方面,第一,得说说我的家世。因为一个人的家世,与他个人的学识、行为、思想等等都有极大的关系,谚语中有两句话说:“盐打哪么咸,醋打哪么酸?”这两句话,虽然鄙俚,而确系实情。吾族乃于明朝永乐二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山东河南两省于该时由山西迁去者也不少,河北一省尤多,大家都说是由大槐树底下迁去的。清朝末年,有许多河北省的军官,重到山西,又寻找到了大槐树之所在,系一破庙,盖当年迁民时,都在此处聚齐,再往各处出发,所以众口一辞,日大槐树底下。民国后有许多军官捐款,把该庙又重建了一次,足见中国人念旧不忘本的心情之浓厚了。当年山西往河北省的移民,为什么有这样多呢?这也无妨随带着说几句:元朝在河北省一带杀人就很多,后来因为用他们自己的人拱卫京畿,河北省各处就来了许多蒙古人居住。明朝初年徐达、常遇春二公,一由山东北上,一由河南北上,把河南、山东的人杀了已经不少,因为河北居民,以蒙古人为较多,故杀得更多,未被杀的也都赶得跑到蒙古一带,于是河北省便空虚了,这是移民的所由来。吾族在明朝初年,有三家富户,一家有地一千余顷,一家八百余顷,一家六百余顷,三家共两千五百余顷,现在一个稍富之村落,全村共有不过五十顷地(水乡除外)。以此衡之,共有五十村之地,稍小之县,所辖也不过五六十村,是彼时吾族之地,共有现在一全县之多,此更足见彼时地面人烟稀少了。 吾族在明朝末叶之前,多是务农,讲究读书之家很少。明朝末年,才有研究经史之人,因与本县孙文正公(承宗)为至亲,所以也颇讲经济。到吾八世祖文登公,便专与学者来往,九世祖林玉公(国琳)与河北省新城县王余佑(五公山人)、蠡县李恕谷(塨)、博野县颜习斋(元)诸公都是莫逆交,因想抗拒清朝,成立军事机构,故与窦大东、二东兄弟(二东即戏中《连环套》之窦尔敦)诸人研究御敌之策,当时还收复了雄县等三县。后因见清朝势力太大,便知难而退,当时主持此事者,即先九世祖,虽未成功,而遗留下了一种反清的情绪,故一直到光绪年间,吾族总是有革命的遗传性。 自先八世祖便讲读书,然总未出有功名之人。彼时所谓功名,总是指举人进士而言,到先高祖治鲁公(讳秉礼)始请得一位大经学家(甘肃省人,偶忘其姓名),教授先曾祖兄弟。此公尤长于三《礼》,每讲古礼,如明堂朝贺,冠婚丧祭乡相见等礼,则必实地讲授,凡学生、下人、书童、工人等等,都得参加,某人去宾,某人去主,都要各就位次,如此讲法,则古礼便容易明了多矣。此种讲书的作风,一直传到先严,尚未衰歇,到了我本身的学问,可就差多了。先祖后成进士,乃阮文达公(元)之门生,先伯祖亦系举人。先严为武昌张廉卿先生(裕钊)十余年之受业学生,后中壬辰科贡士,甲午殿试才成进士,为翁文恭公(同稣)及李文正公(鸿藻)之门生。因两辈的老师都有南方人,江浙的风俗及用功的方式又吸收了很多,即用以教导我们这一辈,所以我们的知识,在儿童时,就比平常儿童较优了。以上种种情形,都是于我受教育有关系的事情,所以不嫌锟缕,大略的述说一些而已。 儿童时代 我三岁尚未学认字时,便跟着老太太们学数嘴儿,数嘴者即是学民歌、民谣,我会的很多,约有好几十套。先父见我颇聪明,而所学的歌谣,都没有什么意义,乃特为我编了些套教我念,因系有韵,念着顺口,所以学得很快。兹写一两段如下: “列列列列场啊(此乃吾乡小儿常说之语,乃转圈之义),打了麦子打高粱啊,高粱满地红,麦子上蒸笼,吃得饱饱的,穿得好好的,梳头洗脸早早的。吃饱了干什么?到书房上功课。”又有“推梨儿,让枣儿,爹娘夸我好宝儿”等等的这些话,不必多写了。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