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罗生门

罗生门

  • 字数: 25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日)芥川龙之介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6220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优选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目前之最,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优选水平。 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封面为网格图案,因而被藏书者称为“网格本”。“网格本”问世几十年来,收到几代读者的喜爱,为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堪称对新中国读者影响优选的外国文学丛书之一。 在中国读者阅读力持续增强的二十一世纪,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空前频繁的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再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以“网罗精品,格高意远,本色传承”为出发点,优中选优,推陈出新,出版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值此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面世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谨向为本丛书做出很好贡献的翻译家们和热爱外国文学名著的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编委会 二〇一九年三月 编委会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1958—1966 卞之琳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冯 至 田德望 朱光潜 孙家晋 孙绳武 陈占元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闻家驷 钱学熙 钱锺书 楼适夷 蒯斯曛 蔡 仪 1978—2001 卞之琳 巴 金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卢永福 冯 至 田德望 叶麟鎏 朱光潜 朱 虹 孙家晋 孙绳武 陈占元 张 羽 陈冰夷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陈 燊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姚 见 骆兆添 闻家驷 赵家璧 秦顺新 钱锺书 绿 原 蒋 路 董衡巽 楼适夷 蒯斯曛 蔡 仪 2019— 王焕生 刘文飞 任吉生 刘 建 许金龙 李永平 陈众议 肖丽媛 吴岳添 陆建德 赵白生 高 兴 秦顺新 聂震宁 臧永清 ★ 日本短篇小说经典之作 ★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文洁若经典译文 本书收录了芥川龙之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二十余篇。他的作品大多构思巧妙,精深洗炼,意趣盎然。通过短小的篇幅,高度凝炼地表达出主题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某个侧面的本质。
内容简介
《罗生门(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收录了芥川龙之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二十余篇。他的作品大多构思巧妙,精深洗炼,意趣盎然。通过短小的篇幅,高度凝炼地表达出主题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某个侧面的本质。
作者简介
芥川龙之介(1892-1927),俳号我鬼,日本短篇小说巨擘,被评为“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说家”“鬼才作家”。是新思潮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创作上既有浪漫主义特点,又有现实主义倾向。1922年发表《竹林中》(黑泽明电影《罗生门》的原作)、《六宫小姐》,文坛地位达到高峰。1927年发表《河童》《某傻子的一生》等,留下遗言“对将来模糊的不安”后服安眠药自杀。 1935年,好友菊池宽为了纪念这位文豪,设立“芥川赏”,现已成为日本重要的年度文学奖项之一,并与“直木赏”齐名。代表作包括《罗生门》《地狱变》《鼻子》《竹林中》《河童》《齿轮》等。
目录
译本序
火男面具
罗生门
鼻子

猴子
烟草与魔鬼
大石内藏助的一天
戏作三昧

地狱变
毛利先生
橘子
沼泽地

阿律和孩子们
竹林巾
小白
……
摘要
     火男面具 吾妻桥上,凭栏站着许多人。警察偶尔来说上几句,不久就又挤得人山人海了。他们都是来看从桥下经过的赏花船的。 船不是孤零零地就是成双地从下游沿着退潮的河逆流而上,大抵都是在中间拉起帆布篷,周围挂着红白相间的帷幕,船头竖着旗子或是古色古香的幡。篷子里的人好像多半都喝醉了。透过帷幕的缝隙,可以看到将一样的毛巾扎成吉原式或米店式的人们,“幺”啊“二”地猜着拳。还可以看到他们摇晃着脑袋,吃力地唱着什么。桥上的人们见了,只会引起滑稽的感觉。每逢载着伴奏队或乐队的船打桥下经过,桥上就哄然大笑起来,还饶上一两声“浑蛋”。 从桥上望去,只见河水像马口铁一样白茫茫地反射着阳光,时而驶过一只小汽船,给河面镀上一层耀眼的横波。快活的大鼓、笛子和三弦声像虱子一样把平滑的水面叮得发痒。从札幌啤酒厂的砖墙尽处一直到远远的堤岸那一头,一片朦朦胧胧,堆白叠粉,连绵不断,那就是正怒放的樱花。言问码头好像有不少日本式木船和小筏子靠了岸。由于刚好被大学的小船库遮住了光线,从这里只能看见一团乱糟糟的黑东西在蠕动。 这当儿,又有一艘船从桥底下钻过来了。这也是赏花的驳船,从方才起,已经驶过好几艘了。红白相间的帷幕竖起同样红白相间的幡,两三个船夫头上扎着同一式样的、印有红樱花的毛巾,轮流摇橹撑篙。但是船的速度仍然不快。可以看到帷幕后面有五十来人。从桥下钻过之前,可以听到两把三弦合奏《迎春梅》之类的调子,奏完后,突然加进锣声,开始了热热闹闹的伴奏。桥上观众又哄笑起来了。还传来了孩子在人群当中挤得哭起来的声音,以及女人的尖嗓门儿:“瞧呀,跳舞哪!”——船上,一个身材矮小的男人戴着火男面具,正在幡幛下面胡乱跳着舞。 那个戴火男面具的人,褪下了秩父铭仙和服上身,露出里面那件漂亮的友禅内衣。内衣的袖子是白地蓝花,黑八领子邋里邋遢地敞开来,深蓝色腰带也松了,在后面耷拉着,看来他已经酩酊大醉。当然是乱跳一气,只不过是来回重复神乐堂的丑角那样的动作和手势而已。而且酒喝得行动好像都不灵了,有时候只能让人觉得他仅仅是为了怕身体失掉重心从船舷栽下去才晃动手脚。 这样一来就更好笑了,桥上哇啦哇啦地起哄。大家边笑边相互发表这样一些议论:“你瞧他扭腰的那股劲儿。”“还挺得意呢。不知是哪儿来的这块料?”“奇怪。哎呀,差点儿摔了一跤。”“还不如别戴着面具跳呢。” 也许是酒劲儿上来了,过一会儿,戴假面具跳舞的那个人,逐渐脚步蹒跚起来,扎着赏花手巾的头,恰似一只不规则的节拍器那样晃动着,好几回都差点儿栽到船外去。船夫大概也放心不下,从身后招呼了两次,可是他好像连这也没听见。 这时,刚刚驶过的小汽船激起的横波,沿着河面斜着滑过来,驳船剧烈地颠簸了一下。戴假面具的人那瘦小身躯,好像一下子吃不住劲儿了,打了个趔趄,朝前边晃了约莫三步,好不容易才站定下来,却又犹如正在旋转的陀螺猛地被刹住一般,转了个大圈儿。一眨眼的工夫,穿着棉毛裤的两脚朝天,四仰八叉地滚落到驳船的篷子里了。 桥上的观众又哄然大笑起来。 这下子大概把篷子里的三弦给砸断了,透过帷幕的缝隙望去,喝醉了酒、闹得正欢的人们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都慌了神。一直在伴奏的乐队也登时像喘不过气来似的一声不响了,光听见人们在吵吵嚷嚷。总之,准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混乱局面。过一会儿,有个酒喝得脸上通红的男人从帷幕里伸出脑袋,惊慌失措地摆着手,急匆匆地不知对船夫说了句什么。于是,驳船不知怎的突然向左掉转船头,朝着与樱花方向相反的山宿河岸驶去。 十分钟之后,戴火男面具的人暴亡的消息就传到桥上观众的耳里了。第二天,报纸的“琐闻集锦”栏刊载得更详细一些。据说死者名叫山村平吉,患的是脑溢血。 山村平吉从父亲那一代起就在日本桥若松町开画具店。平吉是四十五岁上死的,撇下一个满脸雀斑的瘦小妻子和当兵的儿子。虽说不上富裕,倒还雇用两三个人,生活好像过得去。听说在日清战争时期,他把秋田一带用孔雀石制的绿颜料都垄断下来,发了一笔横财。在这之前,他那个店不过是个老铺子而已,主顾却寥寥无几。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