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屈原

屈原

  • 字数: 1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15-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613780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1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历经几千年,有些人物就像盏盏明灯,照亮着一代代人的成长道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了解这些人、这些事,对于青少年做人、做事、做文章,都有很大的好处。对于弘扬爱国精神,传播中华文明,普及历史知识,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文化素质都会起很好的作用。为了让少年儿童喜欢读、读得懂,编者和作者依照历史记载,采取了普通话口语讲故事的形式,用几个或者十几个最能够体现人物特点的小故事,把人物的生平事迹讲述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既真实可信,又有声有色,读起来也不费劲儿。文字浅显,故事突出,是老少咸宜的读物。
目录
第一章少年时代
出生秭归
家族背景
少年生活
第二章投身变法
时代背景
创作《橘颂》
崭露头角
分析局势
出使齐国
变法改革
变法失败
第三章失意遭逐
三闾大夫
张仪欺楚
再使齐国
前功尽弃
失意遭逐
第四章风云变幻
劝阻楚王
武关惊变
创作《招魂》
第五章自沉泪罗
遭到陷害
创作《离骚》
流放江南
郢都陷落
渔夫“相面”
屈原投江
摘要
    家族背景
     据史书记载,屈原与楚国君王同出一源,都是芈姓贵族。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高阳”是上古帝王之一颛顼的别号,是楚国远祖,被周成王封于楚。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屈原)是上古高阳帝的后裔,父亲名叫伯庸。
     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颛顼帝的六世孙季连,姓芈,是楚国的创业之祖。西周初年,季连的后代鬻熊被周文王封为子爵,成为周王室的臣子。后来,鬻熊的曾孙熊绎因祖上的功德,被周成王封于楚地。熊绎建都丹阳(今湖北秭归),成为楚国的开国之君。由此可见,楚君本姓芈,自鬻熊开始姓“熊”。
     公元前741年,楚王熊?因病逝世,弟弟熊通杀死熊?的儿子,夺取楚国大权并自立为王。熊通自恃武力强大,上疏要求周王晋封自己为公爵。周桓王知道后非常恼怒,没有同意。熊通自认为兵强马壮,地处偏远,便无视周天子的,公然宣称道:“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在公元前704年,熊通自称“武王”。
     熊通有个儿子叫熊瑕,因功受封于屈邑,当时人们称他为“屈瑕”,他的子孙后代便以“屈”为姓,并逐渐成为楚国的一支望族。屈原便是屈瑕的后代,也是楚王的远支同族。
     在楚国受封的贵族中,屈氏受封早,家族也为兴盛。自春秋以来,屈氏子孙名人辈出,为楚国的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楚武王时期的屈重,他沉着稳健、临事善谋,跟从武王伐随国,不辱君王之遗命;楚成王时期的屈完,他临危不惧、有胆有识,与前来进攻的齐国军队和平谈判;楚庄王时期的屈荡,他跟随楚王攻打晋国,生擒晋国大将赵旃,取得重大胜利,等等。
     春秋时期,随着楚国疆域的扩大,楚王将国都迁于郢,屈原的先祖也随之迁居郢都,并成为楚国统治集团中的显贵。屈原的几位祖辈曾在楚国朝廷里担任“莫敖”一职。莫敖在楚国的地位非常显赫,为楚国独设。未设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立,为楚国高官职,执掌军政大权)之前,莫敖是楚国的高行政长官;令尹、莫敖同设时,莫敖仅次于令尹。
     到战国时,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实行“贵族外放”的政策,即将楚国的一些公卿、贵族派到边远地区或地方重镇担任职位,以巩固边防。就在这个时期,屈氏家族的大批子孙,包括屈原的祖父,被迫迁居秭归一带,从此家道中落。
     等到屈原父亲这一代时,屈氏家族在楚国朝廷中的地位大大下降。屈原的父亲伯庸,虽然是官吏,但已非重要职位,没有什么实权。另外,根据资料记载,屈原一系在家族中并非嫡长子,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先祖领地和封号的“采邑制”,屈原先辈这一支没有资格继承没落贵族家族仅有的富贵,而只能成为大家族边缘的“远支别庶”,所以,他的家庭实际身份与庶民(即平民)并无两样。
     少年生活
     屈原小的时候,家境贫寒,这使他从小养成了甘守清贫、不畏困苦的性格。父母迫于生计,不得不终日劳累,小屈原会不时地主动宽慰父母,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屈原的早慧和孝顺,让父母十分欣慰。
     尽管家境贫寒,父亲伯庸仍然全力培养屈原各方面的才能,希望他成才。因此,屈原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从小聪颖过人,过目不忘,遍读古籍,如晋《乘》、楚《祷杌》、鲁《春秋》等正史,《论语》等儒家经典,以及广为流传的诸子学说,屈原都认真诵读,精心领会。在阅读书籍时,他特别留意历代兴亡盛衰的原因,积极探求治国安邦之道。在屈原心中早已有了一个目标:他要像商代伊尹辅佐商汤、周代吕尚辅佐周武王那样,将来辅佐楚王振兴楚国,统一天下。在这种信念的鼓舞下,他刻苦读书,即便是酷热的夏天,也不懈怠。
     P4-P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