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突围/百部红色经典

突围/百部红色经典

  • 字数: 16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杨金远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488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知名导演冯小刚、黄健中倾情推荐,曾荣获福建省第22届优秀文学作品奖一等奖。★作品描写了一个抗日英雄的传奇一生,横跨中国宏大的近现代史。★“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专门设计,收入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色经典,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内容简介
《突围》主人公陈池龙,是一个出生在福建农村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从小随父亲学做木工活,然而,一场父母为之定下的婚姻却改变了他的命运,妻子未过门时就被同村的无赖糟蹋,为了报仇,陈池龙怀着简单的想法参加了革命,一次次战争的洗礼,使他逐步成长为人民解放军中一位优秀的指挥员。人生的遭遇,岁月的变迁,使他不但在革命战争中经历着一次次突围,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心理也在经受着一次次的突围...
作者简介
杨金远,作家,福建莆田人。1976年入伍,1982年退伍回地方工作,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并多次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刊物选载。连续两届荣获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五次荣获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著有《突围》《下南洋》《官司》等。
目录
暂无
摘要
     第一章 1 一九三七年,闽中的局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闽中地区是国民党在福建的统治核心,蒋介石把闽、赣两省划分为十二个“绥靖区”,由中央军分兵把守。闽中地区属“第十一绥靖区”,由第九师第二十五旅旅长张琼率部驻守。但国民党的主要力量被调往第十一次“围剿”的前线,后方相对空虚。何况这时的闽中已经建立了相对稳固的游击根据地,并成立了闽中特委,原先的福清和闽中两支游击队分别被整编为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周映丁出任第二支队支队长,李铁任政委。在中共闽中特委的领导下,红第一支队和红第二支队以各自根据地为依托,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斗,互相策应,四处游击。他们在当地动员群众,成立农会,发动农民开展抗捐、抗税、抗租、抗粮斗争。为了保证“四抗”运动顺利开展,红第二支队首先打击那些欺压群众、民愤较大的地主、土豪、劣绅,使农民得到了实际利益,更加拥护共产党和红军游击队,纷纷加入贫农团、少年儿童团和民族自卫团等革命群众团体,从而把闽中游击战争推向了高潮。 陈池龙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参加红军游击队,成为红军游击队里的一名战士的。 实际上,陈池龙在参加红军游击队前曾有过犹豫。和他的木匠手艺比起来,他想不出参加红军游击队有什么好。恰恰这时,他的父亲陈觉苍因得了一场暴病撒手归西,这对陈池龙来说实在打击太大了,从此他对木匠手艺就再也提不起劲儿来。相反,他整天要面对的除了媳妇九红,还是九红,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陈池龙参加红军游击队的动机其实非常明确,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土匪王世吾报仇。 陈池龙参加革命的介绍人恰恰是红第二支队支队长周映丁。说起来周映丁跟陈池龙还是半个老乡,周映丁的妻子陈秀珍跟陈池龙是同乡,都是龙潭村人。正因为是老乡,陈池龙便没有接近把周映丁当红军游击队的领导看,有一大半,他把周映丁当成了乡里人。他把周映丁拉到一边问:“老周,咱们也算是同乡了,咱们也不说客套话,有件事你得实话告诉我,你说,革命还管不管像王世吾那样的土匪?” 对陈池龙的情况,周映丁多少也知道一些。周映丁便说:“当然管,为什么不管?” 陈池龙问:“怎么管?” 周映丁说:“改造他们!消灭他们!” 陈池龙说:“你说的都是实话?” 周映丁说:“当然是实话。” 陈池龙一听笑了,说:“老周,你这话我信了!这个革命我参加定了!从今往后,你让我往东,我不往西,我生是革命的人,死是革命的鬼!但有一点你得答应我,有一天,我一定要亲手干掉王世吾。不报此仇,我陈池龙誓不为人!” 周映丁却觉得陈池龙的世界观有问题,立足点太低,胸怀太狭隘了。像许多喜欢说大道理的那类干部一样,他忙说:“不对!不对!参加红军游击队不单单是为了报个人的恩怨私仇,而是要解放全人类。知道吗?” “解放全人类!”陈池龙说,“先干掉他娘的王世吾,再解放全人类。” 参加了红军游击队,陈池龙果然作战非常勇猛。陈池龙被编在红第二支队二团六营三连,枪支不够,有相当一部分战士只发给一把大砍刀。陈池龙刚来队上,自然只能分给大砍刀,但他已经很知足了。他把大砍刀磨了又磨,刀片磨得很亮,刀刃锋利得只轻轻一抹脖子,脑袋就可跟身子分家了。 平时没有仗打,陈池龙就拿大刀砍树脖子。山上有的是树,都碗口般粗,陈池龙挥起大刀,一刀一棵树,有时一口气能连着放倒十几棵树,一茬茬碗口般粗大的树木就像人脖子一样在陈池龙的刀下纷纷滚落到地上。断口处流出来的汁液,在陈池龙的眼里,分明就是王世吾断脖子流出来的血,散发出醉人的腥气。 有了这身本事,陈池龙愁的就是没仗打,一天不打仗,就觉得生活非常没趣。那时候,他就会跑去找周映丁,缠着周映丁给下战斗任务。周映丁却总是说:“不急不急,你还怕没仗打呀?” 陈池龙说:“就是没仗打呀,还能不急?” 周映丁笑了,说:“别到时真的来仗打了,你又怕了。” 陈池龙火了起来:“谁怕了?怕死还来当什么鸟兵?” 让陈池龙不能理解的是,既然没仗打,为什么不把部队拉去剿匪,把王世吾打他个稀巴烂! 五月份,部队接到命令,准备参加对国民党中央军的运粮伏击战,然后把粮食送往根据地,接济各游击部队。根据上级命令,团参谋长马超负责指挥这场战斗。伏击小组由二十名精英组成,可这二十人里却没有陈池龙。陈池龙不服气,立马跑去找马超,吵着问为什么不让他去,马超说:“这次战斗事关重大,你刚来部队,没有什么作战经验,以后再说吧。” 马超原先不是没有考虑过陈池龙,陈池龙作战勇敢,一点儿也不怕死的精神早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问题是陈池龙勇敢有余,理智不足,不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士兵。况且这种战斗需要的是巧取,而不是强攻,稍有不慎,就可能给战斗带来失败。马超不考虑让陈池龙参加伏击自然有他的道理。 陈池龙更加不服气起来,说:“打仗还要什么经验?打仗先要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