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为奴隶的母亲/百部红色经典

为奴隶的母亲/百部红色经典

  • 字数: 21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柔石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511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左联五烈士”之一、左联文学重要代表作家柔石经典作品。★作品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搬上大银幕,在中国乃至世界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内容简介
《为奴隶的母亲》是以旧社会的典妻制度为线索,讲述一个典型的时代人物的不幸故事,呼吁民众奋起反抗。女主人公春宝娘作为传宗接代的奴隶,被典当入秀才家,一边忍受大妻的欺压,一边怀念着自己的儿子春宝,诞下子嗣秋宝后又被驱逐,批判旧社会制度的腐败。除了《为奴隶的母亲》,本书还收录了柔石专享一部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该作品曾经得到鲁迅推荐发表。
作者简介
柔石,原名赵平复,作家、翻译家、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浙江宁海人,“左联五烈士”之一。1921年参加“晨光文学社”,开始从事新文学运动。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奔赴北京,成为北京大学旁听生。1928年初,担任宁海县教育局长,同年12月,在鲁迅的帮助下,创办“朝花社”。19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并被选为执行委员。著有《旧时代之死》《二月》《三姊妹》《为奴隶的母亲》等。
目录
柔石小传 为奴隶的母亲 旧时代之死
摘要
     柔石小传 柔石,原名平复,姓赵,以一九○一年生于浙江省台州宁海县的市门头。前几代都是读书的,到他的父亲,家境已不能支,只好去营小小的商业,所以他直到十岁,这才能入小学。一九一七年赴杭州入第一师范学校;一面为杭州晨光社之一员,从事新文学运动。毕业后,在慈溪等处为小学教师,且从事创作,有短篇小说集《疯人》一本,即在宁波出版,是为柔石作品印行之始。一九二三年赴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 回乡后,于一九二五年春,为镇海中学校务主任,抵抗北洋军阀的压迫甚力。秋,咯血,但仍力助宁海青年,创办宁海中学,至次年,竞得募集款项,造成校舍;一面又任教育局局长,改革全县的教育。 一九二八年四月,乡村发生暴动。失败后,到处反动,较新的全被摧毁,宁海中学既遭解散,柔石也单身出走,寓居上海,研究文艺。十二月为《语丝》编辑,又与友人设立朝华社,于创作之外并致力于绍介外国文艺,尤其是北欧,东欧的文学与版画,出版的有《朝华》周刊二十期,《旬刊》十二期,及《艺苑朝华》五本。后因代售者不付书价,力不能支,遂中止。 一九三○年春,自由运动大同盟发动,柔石为发起人之一;不久,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也为基本构成员之一,尽力于普罗文学运动。先被选为执行委员,次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五月间,以左联代表的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毕后,作《一个伟大的印象》一篇。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被捕,由巡捕房经特别法庭移交龙华警备司令部,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 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文学上的成绩,创作有诗剧《人间的喜剧》,未印,小说《旧时代之死》,《三姊妹》,《二月》,《希望》,翻译有卢那卡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戈理基的《阿尔泰莫诺夫氏之事业》及《丹麦短篇小说集》等。 为奴隶的母亲 她底丈夫是一个皮贩,就是收集乡间各猎户底兽皮和牛皮,贩到大埠上出卖的人。但有时也兼做点农作,芒种的时节,便帮人家插秧,他能将每行插得非常直,假如有五人同在一丘水田内,他们一定叫他站在第一个做标准。然而境况总是不佳,债是年年积起来了。他大约就因为境况的不佳,烟也吸了,酒也喝了,钱也赌起来了。这样,竟使他变做一个非常凶狠而暴躁的男子,但也就更贫穷下去。连小小的移借,别人也不敢答应了。 在穷底结果的病以后,全身便变成枯黄色,脸孔黄的和小铜鼓一样,连眼白也黄了。别人说他是黄胆病,孩子们也就叫他“黄胖”了。有一天,他向他底妻说: “再也没有办法了,这样下去,连小锅子也要卖去了。我想,还是从你底身上设法罢。你跟着我挨饿,有什么办法呢?” “我底身上?……” 他底妻坐在灶后,怀里抱着她底刚满五周的男小孩——孩子还在啜着奶,她讷讷地低声地问。 “你,是呀。”她的丈夫病后的无力的声音,“我已经将你出典了……” “什么呀!”他底妻子几乎昏去似的。 屋内是稍稍静寂了一息。他气喘着说: “三天前,王狼来坐讨了半天的债回去以后,我也跟着他去,走到了九亩潭边,我很不想要做人了。但是坐在那株爬上去一纵身就可落在潭底里的树下,想来想去,总没有力气跳了。猫头鹰耳朵边不住地啭,我底心被它叫寒起来,我只得回转身,但在路上遇见了沈家婆,她问我,晚也晚了,在外做什么。我就告诉她,请她代我借一笔款,或向什么人家的小姐借些衣服或首饰去暂时当一当,免得王狼底狼一般的绿眼睛天天在家里闪烁。可是沈家婆向我笑道: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