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看透人心 揭开行为动因之谜

看透人心 揭开行为动因之谜

  • 字数: 3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皋古平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608983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看透人心:揭开行为动因之谜》共8章,20万字,紧紧围绕“人是动物,人体的一切都是自然界的设计”这一根本,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进化心理学和自然界中的大量事实,对人心和行为动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主要阐述逻辑为:物种生存是生物发展进化的根本目标,人体的一切机制、特性、性状都是为维护人种生存这一根本目标设计的。人种生存不仅取决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衍,还取决于群体强盛。所以每个人都担负着维护个体生存、后代繁衍和群体强盛的任务。人在本性上既有自私的一面,又有利他的一面,为维护个体生存必自私,为维护人种繁衍和群体稳定必利他。本书既有学术性,又有科普性、实用性,且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力图帮助读者在国家治理、道德教育、人际交往、子女培养和个人生活等方面获得全新的认识。
作者简介
皋古平,军人出身,曾任通信技师、通信修理所所长、宣传干事,后调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任宣传干事、学员队教导员、校团委常务副书记。转业后任上海建材学院团委书记、学生处处长,同济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近40年来一直热衷于人性及行为动因的研究。出版《行为的动因》、《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觉下的人性论》、《美术字速成》 (介绍自创的一种美术字)、《同济大学100年》、《同济大学百年志》 (执行主编)等著作。在中科院《生物进化》杂志发表论文《物种生存是生物发展进化的根本目标》 (5千多字)。
目录
前言11
第1章|人性及行为研究的历史进程20
从理性上认识人性及行为22
从自然欲望上认识人性及行为27
1.七情六欲是人的本性28
2.利己利他的大争论31
3.同情也是人的本性34
从本能上认识人性及行为36
从人的基本需要上认识人性及行为41
从自然界的设计上认识人性及行为45
第2章|生物发展进化的根本目标是物种生存52
达尔文与进化论53
1.达尔文与环球考察54
2.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61
生物进化的实际状况69
1.一切生物个体都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70
2.不利于个体生存的繁殖特征的存在77
3.生物体各种性状的根源和作用86
第3章|群居是群居动物物种生存的又一个决定条件106
群居对于群居动物物种生存的决定作用107
……
摘要
     人性及行为研究的历史进程 人类研究人性及行为动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翻开历史的篇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历代思想家那激动人心的、思的论述。从中还可发现这样的规律:人们对人性及行为动因的认识在根本上取决于其对人类自身动物性的认识,越接近越正确,戡远离越芾谬, 所谓人性问题,就是关于什么是人的主宰、人的行为取决于自然欲望还是理性、人是自私的还是利他的问题。无疑,人性问题是人世间第一重要的问题,也是第一大难题。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为此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很多思想家在哲学、伦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对人的本性、行为本质、行为动因等问题作出了丰富而深刻的论述。当前理论界许多仍在争论不休的问题,历史上早已有过明确的结论;而我们一些人以为是“真理”的东西,几百年前就遭到无情的批判和否定。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人性及行为动因问题,至今还没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人性和行为受制于理性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当今的主流。 那么,以往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运用的是怎样的理论、方法和思路?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和教训? 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中期,人们是自然看待人欲的。此后,人类思想家对人性的认识,可归纳为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理性上去认识,崇尚理性、精神和道德,主张禁欲主义,否定人的七情六欲;第二阶段,从事实出发,从自然欲望上去认识,肯定人的七情六欲,认为自然欲望是人的本性;第三阶段,从本能上去认识,以人的自然性为基础,把人的自然欲望归结为若干本能;第四阶段,把自然欲望归结为人的“基本需要”;第五阶段,一些思想家跳出了着眼人体内部研究的窠臼,而从人体的外部即自然界的设计上,寻找决定人性及行为的根据。 研究人类对人性及行为的认识,应把握以下几点:其一,人们对人性及行为的认识取决于人们对自身动物性的认识,人是动物,承认这个事实认识就趋于正确,远离之就走向荒谬。其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不仅受到人的认识能力的制约,而且还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是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稳定,即社会的稳定。为了社会稳定这一大局,道德观念的约束有时并不一定以真理为基础(如封建社会的禁欲主义),它服从于目的;可这对人自身的认识来说,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正因如此,一方面,人类社会在道德方面经历了奴隶社会纵欲、封建社会禁欲、文艺复兴之后逐步释欲的历程;另一方面,人们对人性和行为动因的认识则经历了奴隶社会比较肤浅、封建社会错多对少、文艺复兴之后错误逐步被真理代替的过程。其三,人类对人性及行为的认识取决于人的智力开发、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人类智力的不断提升、认识的不断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人性及行为的认识不断地纠正错误,回归真理。 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历史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深刻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从理性上认识人性及行为 奴隶社会对人的管理主要靠暴力,而很少管束思想,加之当时文化极不发达,人类对人自身的认识相当少,某种程度上反而显得自然客观。人们普遍认为追求财富和享乐是正当的行为。在体育锻炼时,人们往往裸体或半裸体。 奴隶社会后期,追求财富和享乐的风气盛行,世风日下,党争激烈,社会政治生活动荡不安。鉴于这种情况,新生的封建制度迫切需要加强思想道德上的约束。正因如此,奴隶社会末期很多思想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看到了放纵“私欲”的危害,竭力强调道德生活和理性的重要性——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角度上说,一定的道德教育确是必要的。然而,由于科学的不发达和认识的局限,时人又逐步走到事物的反面,对人的自然欲望进行了的否定。他们把灵魂作为人的主宰,继而主张强化道德,控制肉体的困扰,节欲、制欲、禁欲。这一时期,古希腊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哲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对人的本性进行了较多和较深的论述。这些思想家主要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阿里斯提卜、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P20-2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