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止痛药

止痛药

  • 字数: 1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陈仓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131907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这既是民间技艺的救亡曲,也是传统美德的赞美诗。作者沿续接地气、通人性、感人心的艺术风格,采取城乡二元体验的表现手法,从城市到乡村、从乡村到城市,在两个场景、两个时间里不停地回环,形成了时空的巨大落差,描绘出了人性的弱点和碰撞出了人性的光芒,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生动反映了苦难的温暖性与情感力量,呈现出了两种文明的彼此依存和相互救赎的思考。
内容简介
止痛药的药理是什么?非常简单,那就是爱。爱是死亡的果,也是活着的因。作者沿续接地气、通人性、感人心的艺术风格,采取城乡二元体验的表现手法,从城市到乡村、从乡村到城市,在两个场景、两个时间里不停地回环,形成了时空的巨大落差,描绘出了人性的弱点和碰撞出了人性的光芒,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生动反映了苦难的温暖性与情感力量,呈现出了两种文明的彼此依存和相互救赎的思考。凤凰是子虚乌有的,有关凤凰可以衔枝自焚、浴火重生的故事,多是在佛经中和诗人笔下存在的,它实质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或者,凤凰就是一种美好的想象。
作者简介
陈仓,原名陈元喜,陕西丹凤县人,目前定居于上海。七〇后诗人、作家,代表作有《流浪无罪》《诗上海》《艾的门》等诗集,及八卷本“陈仓进城”系列小说集。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广泛转载,多次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等机构评定的年度排行榜和各类年度选本,其“致我们回不去的故乡”被誉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2013年以来,先后获得第三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上海市作协2013年度、2014年度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奖,中国作协《小说选刊》(2014—2015)双年奖,《人民文学》第四届美丽中国游记征文奖,首届陕西青年文学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2016年度优秀作家贡献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普陀区作协副主席、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八届青春诗会,为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七届高级研讨班学员。
目录
《止痛药》无目录
摘要
     1 凤凰是一种非常不好伺候的鸟。 它有多难伺候呢?据《庄子·秋水》中所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大概的意思是,不是梧桐树它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它不喝。 提起梧桐树,最多的恐怕要数上海。上海的梧桐树是英国杂交培育出来的,在清朝晚期,法国人为了解慰思乡之苦,远渡重洋把它们引进来,植于法租界公园里,经过一百多年不停地开枝散叶,如今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白花花一片,成了乡愁四处弥漫的绿化景观,甚至已经把根扎进了上海人的血脉里。可以说,梧桐树是上海最早一批西洋移民,就像永远不清楚是风先吹,还是树先摇一样,到底是梧桐树造就了这座城市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还是这座城市惯坏了梧桐树自命不凡的脾性,已经很难说清楚了。 有人据此认为,如果人世间真有凤凰,那一定会在上海出现。而离上海一千三百公里的秦岭南麓,有个鸟不拉屎的大庙村,无论什么品种的梧桐树都没有一棵,所以不可能有凤凰存在,哪怕听说过凤凰和见过梧桐树的人也没有几个。 无论如何,不管哪里,自古至今,戏里戏外,叫这凤那凤的人还是挺多的,那之中的“凤”字自然都和凤凰有关,比如王熙凤和罗玉凤,比如马上要出场的凤姐和凤妹。至于这风那凤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她们的命运和风凰有什么相通之处,别说大家一时讲不清楚,估计连老天爷也会一脸茫然。不过,仔细研究一下凤凰的形象,就会发现凤凰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纹龟背、燕颌鸡喙,是由多种鸟兽组装起来的,极像现在的某些电子产品和孩子们乐此不疲的积木。 说白了,凤凰是子虚乌有的,有关凤凰可以衔枝自焚、浴火重生的故事,多是在佛经中和诗人笔下存在的,它实质上只是一个传说而己。 或者,凤凰就是一种美好的想象。 2 十几年前,陈小元去上海的时候,正值春末夏初,是上海一年当中气温优选的时候,不冷不热,不潮不湿,又风清天蓝云白。当他从丹凤县大庙村出发,顺着312国道线一直朝东,途经西峡、南阳、信阳、六安、合肥、南京,转来转去,在黄昏时分抵达上海的时候,面对这个美丽得像天堂一般的城市,真是茫然而不知所措,因为没有一座山,尽是高楼大厦,无法辨别东南西北。他明明以为的东边,太阳却从那里落下去了;他明明以为的南边,风却从那里刮过来了。陈小元下了大巴,从汽车站盲无目的地朝前走,顺路问了几家酒店,都贵得十分离谱,让他都不知道应该去什么地方投宿了。走着走着,他被一个金碧辉煌的院子拦住了,借着刚刚亮起的霓虹灯朝门头一看,牌子上竟然写着“静安寺”。 陈小元觉得十分奇怪,他们大庙村里原先也有一座寺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相传最早供奉的,既不是神,也不是佛,而是一个人,当时那里叫木公祠。到了清朝末年,有人说大庙村没有一个姓木的,所以从外边请了一尊菩萨,演变成了村民们烧香拜佛的寺庙,恰恰也改了个名字叫静安寺。不过,在“破四旧”的时候,寺庙被拆除了,仅仅留下一棵合抱粗的大柏树,依着大柏树建起了三间大瓦房和一个院子,这就是陈小元的家。 陈小元就是在这个废墟上建起来的家里出生长大的。 陈小元觉得,寺庙都应该建在穷苦的地方,尤其要建在偏僻的山里,因为只有偏僻的山里才需要寺庙,只有那里才有苦难。如今在如此繁华如此吵闹的城市看到寺庙,竟然和村子里原来的寺庙一样叫静安寺,让他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还在梦中。 静安寺的大门两边各摆着一头铜狮子,有一个老头正在铜狮子下边整理一堆饮料瓶子。陈小元上前问,这静安寺是干什么的?老头说是烧香的。他问给谁烧香?老头说里边供奉的是佛,当然是给佛烧香。他问大城市里都是有文化的人,而且花花绿绿的日子这么好过,香火不会太旺吧?老头说,你看,寺庙修得这么漂亮,里边有一尊佛像是用三十万两白银造的,还有一座佛像是用四万两黄金造的,这都是香客捐献的,你说香火旺不旺?陈小元说,里边有和尚吗?老头抬起头,瞄了一眼他的光头,顺着他的头项又瞄了一眼后边的静安寺。老头说,没有和尚那还叫寺庙吗?陈小元说,和尚很多吧?老头说,怎么了,你想来出家吗?陈小元说,我就是问问而已。老头说,你想到这里出家的话,我劝你还是快走吧。陈小元问,为什么?老头说,就因为它是静安寺。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