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清破局

明清破局

  • 字数: 24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 向敬之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26736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良相难救时,国君死社稷。一个旧王朝的衰朽与覆灭,导致一大批有抱负、有追求、有热情的儒家士子,捐弃虚幻的道德英雄主义,抓住一切政治改革的现实机会,协助另一个野蛮的征服者推行儒家道统与治统,纵然大节有亏,苟且偷生,饱受猜忌,道义上不安。向敬之一方面通过明清史的浩瀚资料库,寻找被忽视的事实,找寻被忘却的记忆;一方面试图建构一种融学术与通俗一体、贯叙事与评论始终的新样式,即通过现实历史作品的细读去追寻值得回味的历史温度。——新华社 向敬之爬罗历史深处,剔抉细节精微,发掘被模糊的历史留下的启迪与沉思,从王朝末世迷离苍凉的灿烂一瞬中,微观历史的宏大格局。——《中国纪检监察报》 向敬之以挑刺清宫戏为切入点,重返帝制时代后期的现场与背后,发掘中国政治走出宗法制前夕的诸多权力之争:刀光剑影、鼓角钲鸣、勾心斗角、明枪暗箭……审视明清之际断裂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赓续重建。——《南方都市报》 针对其中张冠李戴、似是而非之处,向敬之在小心考证的基础上,一一进行了澄清与纠正,而对于那些尚未有明确结论的迷案,他则揆诸人情,合理推测,力求优选可能地还原历史真相。——《新民周刊》卖点:1.有趣:以大量的清宫剧细节切入,追寻历史现场的细节,解析清史背后的隐秘。2.有料:阅读大量明清实录、起居注、朱批、奏疏、档案、笔记……“历史书写”大清王朝。3.有思想:以一手材料为据,对诸多历史疑案,做出开创性的评判,于细微处见历史的真妙。4.有味道:朝堂之争,宫廷探秘,真伪辨析,褒扬贬斥,直击清史中拥有戏剧性与转折性事件。5.有方式:富有鲜明的怀疑精神,融学术思辨于通俗解读之中,行文晓畅,理趣相生。
内容简介
《明清破局》以乾隆四十一年开始编纂的《贰臣传》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谈论明清之际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与历史作为:作者从1644年这个“天有三日”的特殊时期引入,借助大量明清史古籍资料,重返明清之际的现场与背后,在小心考证的基础上,对一些争议的历史进行了澄清与纠正,而对尚未有明确结论的迷案,则揆诸人情,合理推测,力求优选可能还原明清之际明臣降清的前因后果,其中既有范文程、洪承畴这样的开国之良辅,也有孙定远、孔有德等对“二主”清朝忠诚殉国者,也有谢陞、钱谦益等在新朝任职却“无建树者”。
作者简介
向敬之,明清史学者,独立书评人。曾在出版社、报社做过十多年编辑。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上海证券报》《南方都市报》《经济观察报》《新民周刊》《凤凰周刊》等发表书评400多万字。近年来研究明清之际社会秩序重建,出版有《现场与背后》《细说康熙:王朝纷争六十年》《明史不忍细看》《清史不忍细读》等。
目录
引子
1644年天有三日,皇帝们是怎么过春节的?3
上篇
范文程:不是贰臣的贰臣11
乾隆把很好贰臣奖颁给了一对父子25
一场贰臣口水战,淹死了悍将孙定辽34
袁崇焕杀毛文龙疏漏了一文盲40
力挺崇祯印钱的重臣死在大清的战场56
徐勇:满门殉清血祭忠节二字73
第一降将军功不大却荫及子孙避祸89
明朝的降将,成了大清的廉吏98
祖大寿送给皇太极一个战略高手111
祖可法:弃子出卖故国更疯狂123
尚可喜成了大仇人皇太极的忠狗136
洪承畴降清被指对皇太极想入非非157
刘芳名:加衔不断却干了十七年原职167
李国英督川的历史意义很特别177
张勇:掀翻了老熟人王辅臣的贼船186
鲍承先:逃跑将军逆袭成皇太极的心腹197
祖大寿:皇太极和阿敏的克星做了贰臣212
屈膝的明巡抚被乾隆高看一眼220
助力康熙除鳌的两个关键人物238
吴六奇不敢私藏永历皇子入赘245
讨爵盖过索尼和鳌拜的南明降将257
施琅反清再降,是报仇还是报国?262
下篇
谢陞的大学士不是清廷的发明283
金大学士原是一个三姓家奴296
王永吉:吴三桂降清时的顶头上司304
神笔王铎也上了贰臣恶人榜315
多尔衮、顺治都爱上了魏忠贤头号走狗320
敢对顺治帝暴跳如雷的贰臣很可怜326
文坛领袖的气节还不如一个妓女331
崇祯禁中卫帅被多尔衮高衔低配342
陈名夏:崇祯探花力劝多尔衮篡位361
“不死英雄”二掌兵部却三次投敌374
贰臣出身的吴三桂为何进不了贰臣榜?386
摘要
     范文程: 不是贰臣的贰臣 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孟森与萧一山无疑是中国清史学研究的开山鼻祖。 萧一山在其代表作《清代通史》卷上第三篇之六十二《开国之勋臣·概说》中有云:“运筹策画,经略四方,管理机要,创制规模者,如范文程、洪承畴、金之俊、冯铨辈,虽以汉人投效,行节有亏,史书所载,黜之贰臣;然经营勤劳,亦不失为开国之良辅。” 范、洪等人,为清王朝“开国之良辅”,但也是大明朝投效满人的“汉人”。 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 这些“行节有亏,史书所载,黜之贰臣”的“汉人”,为大清由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发展成为大一统中央王朝,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与多尔衮之摄政、多铎等之征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萧一山将范文程视作汉人投效,气节有亏,为清朝第一贰臣。 即便如此,萧氏还是说:“福临人关,宣力文臣,必以文程居首,历事四朝,首定大计,诏敕谕檄,皆出其手,经营草昧,弼成丕业,盖亦清之厚幸也!”(《清代通史》卷上第三篇之六十二《开国之勋臣·辅佐之大臣》) 清朝之大幸,却是明朝之大不幸。 功过是非,只有跨越族群,才能有另外一种看法。 在萧一山给予高度评价的这些贰臣中,范文程是归附后金一清朝最早的。 后金天命三年(1618)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发布有名的“七大恨”,正式向他曾经死皮赖脸祈求龙虎将军军职的大明朝宣战。 《满文老档》第六册记载,努尔哈赤发八旗兵十万征明。真有这么多兵吗? 半为将士半民夫。 虚实掩映玩声势。 中国古代行军作战,爱搞夸大其词的“号称”。 当年,曹操曾号称率八十三万大军下江南,声势浩大,但在赤壁战前,东吴主帅周瑜说,曹阿瞒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旗帜,有效兵力不足二十万。 来者不惧,更何况少年周郎找来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孔明之来,不是一旁助拳,而是协同作战。 传说中爱读(《三国演义》的努尔哈赤,想必在学曹丞相。 两天后,他亲率大军抵达抚顺城下,致书迫降驻守抚顺的明游击李永芳。 努尔哈赤先是利诱,再是威逼:“汝勿战!汝若战,则吾兵所发之矢,岂有目能识汝乎?倘中则必死矣。力既不支,虽战死亦无益。若出降,吾兵亦不人城,汝所属军民皆得保全。假使吾兵攻入城中,老幼必惊散,尔之禄位亦卑薄矣。,’(《满洲实录》卷四) 太祖承诺,李永芳归降,保证不再杀戮归顺的平民,并禁止部下强占其妻女,同时对李永芳许以皇家婚姻、高官厚禄。 后金大军只发动了一次进攻,李永芳便率城中军民开门出降,其中便有范文程与其兄范文案等一批辽东士大夫。 当然,范文程投效后金的带头大哥,李永芳是当仁不让的。 抚顺之战,努尔哈赤千方百计诱惑的李永芳,虽然能力一般,却随之找来了后来帮助大清一统的关键性人物——范文程。 范文程跟李永芳不一样,他没有考上明朝的公务员,但他是根正苗红的官N代。 祖辈为明朝兵部尚书、沈阳卫指挥同知的范氏兄弟,当时都是秀才出身。他们玩过科考,于是主动觐见清太祖,只要太祖欣赏他们,他们就有机会在宦海冲浪。 果然,太祖称他们为名臣之后,要善待之,尤其与范文程一番对答后,知其熟谙当世时势,便安排在身边当谋士。此后,太祖取沈阳,度三岔,攻西平,下广宁,范文程都跟从出征,参与指挥谋划的事宜。 范文程参谋帷幄,但在天命一朝职务都不高,至天聪三年(1629)十月,皇太极统率满蒙大军五万余人,从喜峰口突入塞内,人蓟门,克遵化,范文程还是清太宗的文馆职员(书房秘书),并没有正式官衔。 范文程虽没有名正言顺的官位,但为皇太极出谋划策都殚精竭虑,甚至披挂上阵,率先力战,率领枪炮手,斩杀很多明军。 这次,皇太极挺慷慨的,直接赏了他一个游击的职位。这是个武职,属于清朝从三品。 品级不高,但权重。 范文程一直工作在大汗的身边,是优选领导人的大秘。 可以说,范文程对于大清朝第一个称帝的皇太极而言,有诸葛亮般的智囊作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