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国顶梁柱——

大国顶梁柱——"央企楷模"报告文学作品集(第3辑)(全2册)

  • 字数: 8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36623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88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宣传部已连续编辑出版两辑《大国顶梁柱——“央企楷模”报告文学作品集》,本书为第三辑。共收录了40篇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部分中央企业“好看奋斗者”和第四届“央企楷模”为创作对象,生动描绘了中央企业优选典型胸怀梦想、许党许国、拼搏奋进、勇攀高峰的崇高品质。他们如一面旗、一盏灯、一粒种、一束光,汇聚起新时代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以央企楷模为学习榜样,将楷模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新征程上的实干热情,是我们致敬楷模的优选方式。
目录
(上)
好看奋斗者
永不放弃——记“好看奋斗者”、新中国大飞机技术奠基者马凤山
中国有名工运活动家——马恒昌
一生逐梦石油科技——记“好看奋斗者”新时期“铁人”
愿得此身长报国——记“好看奋斗者”“铁人”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
逐梦,永不放弃——记新时代农民工楷模巨晓林
向着璀璨星空不断前行
攀登5G标准高峰的“好看奋斗者”——记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创新实验室孙滔
一生熔铸“中国心”——记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
把一切献给党——记“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不忘初心点亮万家的追梦人
追梦海外“新铁人”——记“好看奋斗者”、大庆“新铁人”李新民
人民的“挑夫”——“好看奋斗者”杨怀远的故事
登高英雄传奇
催化之光永恒——记“好看奋斗者”闵恩泽院士
初心如磐绘“金花”愿得此身长报国——科技报国70年的石化技术开拓者“时代楷模”陈俊武
第一座塑像
忠魂永驻海天间——记我国第一型舰载机歼-15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
激流中奋进逆境中攀高——“好看奋斗者”罗健夫
人民兵工的杰出楷模——祝榆生
(下)
踏海英雄铸铁魂——记“好看奋斗者”郝振山
“时代楷模”徐立平的家与国
湾区袁庚
幸福是什么
半生追梦,为箭铸心——走近“好看奋斗者”高凤林
大海都知道——黄旭华和他设计的核潜艇的故事
永不褪色的勋章
中国造,翼起飞——“好看奋斗者”薛莹的故事
致敬,“8·20”抗灾抢险的英雄们
中国“北斗”闪耀苍穹
用飞天梦托举中国梦——“好看奋斗者”集体荣誉获得者“神舟”团队的故事
可上九天揽月——“好看奋斗者”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团队风采录
央企楷模
巡海惊涛超一流——记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型号总师朱坤
做中国枪圆中国梦——新型步枪系统创新团队研制侧记
春风又度玉门关——记“央企楷模”陈建军
匠心逐梦
平中见奇——中国电信科学家韦乐平印象
长于乡村厚土回馈沃野生民——记第四届“央企楷模”中化集团新农药创制首席科学家刘长令
大国神工
中国文化产业推进者——蒋迎春
摘要
     炮火中立下航空报国之志 1929年5月,马凤山出生在江南富庶之地——无锡,然而他幼年的家境却并不富裕,直到父亲在县城里做起糕团生意,生活才略显宽裕,得以供兄弟几人上学。 1937年,8岁的马凤山第一次看到:黑乎乎的炸弹凌厉地尖叫着,如同死神的召唤,从空中急速下坠,一声巨响之后就是漫天的血泪和哀号。整个青少年时期,马凤山就是这样在战火中度过的,国家危亡,生民倒悬,偌大一个中国竞容不下一张小小的课桌,小凤山感到不解和愤怒。 时势艰难,小凤山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先后就读于无锡道南中学和辅仁中学。小凤山如饥似渴地学习,常常废寝忘食,由于勤奋聪慧,深受老师喜爱。可是,战火无情,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美丽的无锡惨遭涂炭。小凤山从小就体会到了家国的艰难,经常在功课之余帮父亲打打下手,减轻家里的负担。 战火肆虐下的青少年生涯,使得马凤山从小就立志报国。亲眼看见日寇的狂轰滥炸,他深感没有强大的国防和航空工业,就没有祖国安宁的蓝天,他要用知识保卫国家、护佑人民。 1949年,历经劫难的中华大地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20岁的马凤山也迎来了人生的新历程,这一年,他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当时的交大航空工程系,云集了曹鹤荪、季文美、王宏基、马明德等名师大家。有幸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之一的马凤山一头扎进浩瀚无垠的空天知识海洋,孜孜不倦地汲取着养分。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飞行力学……马凤山学业门门优秀,在交大学习期间,他养成了认真、严格、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此后终身受益。 年轻的哈飞设计室气动组组长和“松花江1号” 1952年9月,因国家急需建设人才,学校加快了授课进度,祖国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提前一年毕业的马凤山立即从锦绣江南直奔哈尔滨,投身新中国航空工业建设最前线。 马凤山奔赴的哈尔滨飞机修理厂,是新中国创建航空工业时兴办的六大航空工厂之一,负责修理轻型轰炸机,位于离哈尔滨市区25公里的平房区,后来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航空工业骨干企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 美丽的哈尔滨,是马凤山职业生涯的第一站,也是他邂逅爱情、觅得终身伴侣的浪漫之都,在这里,他和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女大学生赵孟华相识相恋。当年,这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严寒的冬天让这一对来自上海的小情侣十分难熬。但也有快乐时光,大雪之后的哈尔滨庄严圣洁,一如巍峨的索菲亚大教堂。两人在工作之余,会到市中心逛逛,品尝一下当地特色大列巴、红肠和锅包肉。 1956年,马凤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女友赵孟华也入了党。马凤山常常对赵孟华说:“我是家乡的第一个大学生,按乡亲们的说法,我是‘鸡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金凤凰’就要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啊!”赵孟华被这个痴痴的理想青年深深吸引,在1958年的大建设年代,这对有志青年结成终身伴侣,从此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携手共走报国之路。p4-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