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竺可桢传
字数: 1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11-01
商品条码: 9787555906186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180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
¥24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奥秘。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终于成为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成为我国气象领域不可绕开的高峰。
张清平编著的《竺可桢传》用翔实传神的语言,讲述竺可桢快乐的童年、求知若渴的青年时代,以及工作后如何坚持不懈地观察思考,成为影响世界的气象学家。本书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人生道路和学术成就,同时也折射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目录
一
1.童年时代
2.到大地方去读书
3.留学美国
二
1.执教10年
2.走马上任北极阁
3.从梦想到现实
4.气象科研的丰收期
三
1.新来的校长
2.战乱中的离丧
3.在艰难中发展的“东方剑桥”
四
1.费巩事件
2.倒孔游行
3.于子三之死
4.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
五
1.60岁开始的新生活
2.过春节
3.繁忙的一天
4.踏遍青山
5.心底深处的伤痛
6.72岁的新党员
7.厚积薄发的《物候学》
8.来自中南海的关注
六
1.风暴袭来之前
2.在“”的风暴中
3.从五十年到五千年
4.未了的心愿
5.科普事业的拓荒者
6.在最后的日子里
摘要
几年下来,竺嘉祥稍有盈余,就在镇西的米市街开了一家米行,取名“永茂米行”。过了些日子,他又和另一家合伙开了制造和出售蜡烛的烛行,取名“源泰烛淘”。
竺嘉祥的妻子顾氏,虔诚信奉佛教。她待人宽厚,勤劳节俭。丈夫终日在外操劳,家中大小事全靠她一人操持。
竺嘉祥认字不多,也就是会记个流水账而已。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念书上进,将来有个好前程。长子竺可材比竺可桢大14岁,在一次乡试中考中了秀才,后来在东关镇的学堂教书。二儿子竺可谦开蒙后,几经周折,后来在上海的一家店铺做账房。小儿子竺可桢自幼秉性温和,聪颖文静,从两三岁时,就开始识字。
阴历逢双的日子,东关镇上没有集市,店铺里十分冷清,竺嘉祥常带着小儿子可桢在街上走走。一边走,竺嘉祥一边指着沿街店铺招牌上的字教他认读。这样,走来走去,一条街上的字竺可桢就全记住了。
“这是什么字?”竺嘉祥指着一家布店问。
“恒升布庄。”竺可桢仰着小脑袋。
“对,这念恒升布庄。”竺嘉祥十分欢喜。
看到小儿子十分聪明,他就让年仅三岁的可桢跟着大儿子可材学习读书写字。几年过去,竺可桢熟读了“四书”“五经”。
“戊戌变法”后,清政府开始改变旧学制。1899年,东关镇受维新思想影响的士绅,在镇上办起了第一座新式学堂,竺可桢进入这所学堂学习。新的科学启蒙知识使他大开眼界,他开始思考身边的事物和问题。
在“永茂米行”,他接触到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那些贫苦农民给竺可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可最后却所剩无几。若遇到风调雨顺的年头,他们的脸上还有点儿笑容;可一遇到旱荒涝灾,他们就十分愁苦。竺可桢常听到父亲和他们的对话:
“今年收成不好,日子还能过吧?”
“唉!怎么过啊?人种天收哇!”
有一天,竺可桢和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看到一个老人在河边哭着徘徊。原来,这位老人借镇上一个大户家一斗米,到期了无力偿还。家中老小已经断炊,大户却逼着还债。老人求告无门,想一死了之。竺可桢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顾氏马上量出一斗米,然后又另外装上些衣物,叫人给老人送去。这件事给竺可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童年时的竺可桢,最喜欢每年的清明、阴历七月十五和腊月二十三,每当这些日子到来,按绍兴一带的风俗,竺家老小都要回到老家保驾山去祭祖。
在老家,竺可桢有16个叔伯兄弟,他喜欢和哥哥们一起下河捉鱼摸虾,上山采摘野果。野外的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可为什么同一个地方每次看到的景物却不相同呢?那些叽叽喳喳的鸟儿上次来还叫得正欢,这次来却见不到了。树上的花朵为什么有的这个时候开,有的那个时候开?他问一起玩耍的哥哥们,他们说,这没什么稀奇,从来就是这样的。他又问大哥可材,大哥告诉他,这是因为节气的缘故。一年有二十四节气,种庄稼要按照节气,燕子的去来、花开花落也都是有节气的。
冬去春来,燕子衔泥,布谷催耕,观察大自然的无穷变化使竺可桢感到了无穷的乐趣,他懂得了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他把自家房檐下燕子到来的日子、离去的时间,桃花开放的时间,都设法一一记了下来,留到第二年对证。那时的竺可桢不会想到,这种由少年的好奇而引发的兴趣,竟会保持一生。
竺可桢读书的学堂,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设置了新的课程。所谓的“西学”,就是自然常识课,这些课所占比重虽然很小,却给少年竺可桢打开了一扇窗口。从这扇窗口,他隐隐望见了许多新奇的景色,他渴望了解窗外那广阔的世界,渴望汲取更多的新知识。
就在这期间,英、俄、德、法、美、奥、意、日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得不和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款白银高达四亿五千万两。
消息传到东关镇,人们受到强烈的震动,竺可桢幼小的心中也悲愤难抑。课堂上,老师出了“苦”和“甜”两个字让学生用白话文造句,竺可桢严肃地答道:“丧权辱国最苦,国家富强最甜。”他的回答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13岁那一年,镇里的几个年轻人要乘船到外地去参加科举考试。一天在学堂里,人们议论道,外出考试的学生马上就要出发了。竺可桢听到这个消息,急急忙忙赶回家里。他进门以后,二话不说,一头扎进自己的住房,把自己的起居用具、学习用品收拾在一起,打成一个小包袱。家里人奇怪地问他:“你这是做什么?”
“我要去赶考!”竺可桢头也不抬地说。
亲人们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笑什么?”
“哪有你这么小就去赶考的呀?”
“是考学问的大小,又不是考年龄的大小,我一定要去。”
家里人看出,他不是耍小孩子脾气,不是闹着玩儿,这才慌了起来。劝说的劝说,阻拦的阻拦,正在这时候,听到门外有人高喊:
“赶考的,要开船?!”
P2-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