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问宋 赵宋王朝内政外交的得与失
字数: 356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作者: 游彪
出版日期: 2021-06-01
商品条码: 9787545563160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464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10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全景勾勒两宋政治发展脉络,客观审视内政外交优劣得失。兴文抑武之策如何巩固宋初的政权统治?又如何导致武功弱势?王安石变法改善了北宋中后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还是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宋史专家游彪以学者严谨审慎的态度,精选历史关键节点中的人与事,系统反思两宋各时期内政外交的优劣得失,带你通览大宋三百年历史脉络。2.以人写史,以史带论,高屋建瓴展现人物、制度和时代的深层互动。与常见的通史写作不同,本书作者着重描写历史转折点处有血有肉的人物及其际遇,包括寇准、王安石、狄青、宋高宗、朱熹、史弥远等,将历史人物放置在更宏大的时空背景下进行考察,从中窥见人物、制度和时代如何有机互动和相互作用,进而塑造两宋历史走向。3.权威学者写给普通读者的宋代政治史,兼具可读性和严谨性。宋史专家、北师大历史学院教授游彪为大众读者倾心写作的一部严谨、权威又好读的宋代政治史,历史事件、人物际遇、制度制约和时代主题交相辉映,既有可靠生动的精彩叙事,又不乏发人深省的史识洞见。
内容简介
宋朝终结五代乱世后,建立了延续三百余年的政权统治。随着各时期社会状况的转变,宋朝的政治既有丰富而复杂的变化,也有贯穿始终的内在延续性。总体来说,两宋政治表现出“外患虽不断,但鲜有内忧”的特点,这背后有制度性的成因,但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偶然性因素也不容忽视。
本书是宋史研究专家游彪集30年研究思考功力,为大众读者倾心写作的宋代政治史通俗读物。这不是一本追求面面俱到的综合性宋史作品,而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从宋初“祖宗家法”的确立,到崖山之战南宋灭亡,精心选取最能反映各个时期政治特点的人物和事件,寓论断于叙事,由表及里地勾勒宋朝各时期的时代大势、权力结构和政治主题,此外旁及学术与政治的互动,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等。作者试图由此深入浅出地阐发各时期内政与外交的得与失,把握两宋政治演变的内在逻辑。
作者简介
游彪,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师从有名史学家漆侠先生和著名学者王曾瑜先生。19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撰写博士论文,2000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辽宋西夏金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宋代兵制、佛教寺院经济、政治制度、宋儒与佛教的关系等领域。著有《宋代荫补制度研究》《宋代寺院经济史稿》《赵宋:十八帝王的家国天下与真实人生》《追宋:细说古典中国的黄金时代》等,已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目录
序言
第一章防弊之策:宋初政局之走向与祖宗家法之确立
“先南后北”,底定帝国/04
政权的巩固:“杯酒释兵权”/08
“宰相须用读书人”/14
防弊之政:“事为之防,曲为之制”/20
天书封禅与真宗朝政局/25
结语/31
第二章宋代士大夫的先驱:时代转折中的寇准
年少成名:得君之专的前半生/38
左右天子为大忠:澶州建功/45
专制自矜,宦海浮沉/51
危身奉上,佐国遭忧/57
结语/63
第三章兴文抑武体制的殉葬品:狄青
建功西夏与无辜受责/70
名将的陨落:兴文抑武国策下狄青的命运/77
结语/85
第四章“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王安石及其时代
富国强兵:熙宁变法的开端和主要内容/92
“非常相权”:王安石的权力和去位/106
结语/115
第五章除旧布新:北宋中后期政争的得与失
“异论相搅”的祖训与朋党之争的兴起/122
元祐更化:“以母改子”之政/130
“反元祐而实效之”:新党的报复性倾轧/140
结语/146
第六章靖康之变:艺术天才和政权的危机
错位的天才/152
步入歧途的“绍述”政治/158
靖康之变/169
结语/179
第七章失去天堑:北宋与辽朝、西夏王朝之鼎立
割让燕云十六州:防御北方游牧部族地理优势的丧失/186
收复燕云十六州梦想破灭:宋太祖、太宗朝宋辽和战/190
澶渊之盟:宋辽间长期和平协议签订/196
联金灭辽:一个众说纷纭的历史选择/201
时战时和:复杂多变的宋夏关系/204
结语/214
第八章收拾旧山河:南宋初年的和与战
再造王室:“嗣我朝之大统”/220
抵御金兵:“中兴十三处战功”/227
中兴四将/235
结语/242
第九章从恢复到偏安:宋高宗的南宋气象
绍兴和议/248
重回以文治武的老路:宋朝第二次收兵权/258
结语/267
第十章太上皇—今上的政治格局:宋孝宗及其时代
父尧子舜:太上皇—今上格局的形成/274
太上皇与今上的权力划分:隆兴北伐与宋金和议/281
“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皇权受损的结果/287
皇权“非可共理之物”:太上皇—今上结构的悲剧结局/293
结语/304
第十一章走向学术中心:朱熹与道学在南宋的崛起
从论学师友到自居正统:向道学权威迈进/310
国家政治中的道学群体/319
走向正统:朱熹与道学地位的提升/328
结语/332
第十二章“天下之势,自安以趋于危”:史弥远及其时代
权力的交割:从韩侂胄到史弥远/338
嘉定和议及其反复/346
“舍昏立明”:皇权之争波澜再起/351
从联合到交恶:宋蒙战争的开始/356
结语/361
第十三章强敌压境:南宋与蒙古的长期周旋
蒙古部族的兴起与南下/365
端平入洛:宋蒙战争的开始/367
第一次宋蒙战争/369
宋蒙钓鱼城之战/372
鄂州之战与宋蒙“议和”/376
襄樊保卫战/382
结语/386
第十四章亡身危国:贾似道擅权与南宋的灭亡
贾似道发家史:“不事操行”的实务型官员/392
虚构的“鄂州大捷”与登上权力巅峰/395
襄樊之战:南宋存亡的关键/407
结语/416
第十五章崖山之战:赵宋政权的覆灭
贾似道独揽朝政/422
孤儿寡母的朝廷/427
崖山悲歌/439
结语/444
后记/446
摘要
纵观中国历史,像宋太祖赵匡胤这样,靠一次“陈桥兵变”便黄袍加身的例子并不多见。即便是在五代这样纷乱的时期,赵匡胤夺得天下的过程也显得过于容易。五代时安重荣曾说:“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1兵变前,赵匡胤不过是一名禁军将领,连兵强马壮的藩镇都算不上。整个兵变过程,只杀了一个韩通,这样的顺利也着实少见。得天下容易并不意味着坐天下也容易,相反,因为之前太顺利了,在当皇帝后反而更加于心不安。一是得天下容易意味着失去也容易,所以宋太祖登基之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兵权”。二是做皇帝前自身的地位、声望都不足,面对之前的同僚和上司,心中难免会感到侥幸,因而皇帝也做得战战兢兢。王夫之在《宋论》中就说:“夫宋祖受非常之命,而终以一统天下,底于大定,垂及百年,世称盛治者,何也?唯其惧也。”2正是这样的心态,使得宋初的帝王们弹精竭虑地治理天下,避免了宋朝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开创了之后的长治久安。而宋初几代帝王的做法也被其后来者奉为“祖宗家法”,视为立国的根本。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祖宗家法”,并不是一套明确的制度,而是由一系列原则和做法组成的相对模糊的概念,这一概念随着时间的流逝还在不断被改造和重新阐释。“祖宗家法”确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所谓“宋制”形成的过程。一个王朝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制度会立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宋初尤其如此。新的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应对政局变化的过程中逐渐总结、改变而成。 “先南后北”,底定帝国 “先南后北”的策略 宋太祖受禅登基后,面临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宋朝能实际控制的领土非常有限,只有以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为中心的大部中原地区,南部有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等政权伺机而动,北面则有北汉和辽虎视眈眈。 有关宋朝统一策略的制定,史书中的记载非常有戏剧性。隆冬时节的一个晚上,大雪纷飞,宋太祖和弟弟赵光义相约至赵普宅第,围坐火炉商讨统一方略。宋太祖假意声称先攻打北汉,赵普反对说:“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1太祖听后大笑,说:“吾意正尔,姑试卿耳。”2 这就是后世所说的“雪夜定策”,宋朝就此确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事实上,事关千秋大业的重大国策,不可能像上面说的那样谈笑之间就可以仓促决定,必然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论证。宋太祖本人对“先南后北”的策略解释说:中原自五代以来,兵连祸结,帑藏空虚。一定要先攻下巴蜀,次及广南、江南。这些地区比较富庶,攻下它们可保国用富饶。北汉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将由宋朝独自承担,姑且留下它以为屏障,等到国家富强再取未晚。这一策略把南方作为战略突破点,取得南方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后,再集中力量对付北面的强敌。 财政方面的考虑,显然是太祖确定“先南后北”策略的重要依据。五代宋初,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开始显现,但还并不明显,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变化并加以利用。以南唐为例,其地跨江淮,是南方头号大国。南唐烈祖李昪和中宗李璟时期,正值国力鼎盛,而北方则经历着政权更迭的动荡,形势对南唐极为有利。但南唐国主仍把关中、河洛看作“风气聚会”之所,恪守汉高祖刘邦和唐高祖李渊率先占据关中进而夺取天下的经验,不合时宜地把“西取关中”“直趋河洛”作为事业的开端,反对“游兵江南”,结果一事无成。一代英主后周世宗曾三征南唐,夺取了淮南十六州的“财富之区”,但却未能乘势而下,反而很快转头北上。作为五代时期的杰出政治家,柴荣、李昪等人都没有觉察到世易时移的微妙变化,没有意识到江南地区的重要战略意义。而宋太祖则不然,他的“先南后北”策略因应了“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客观趋势,因而得以事半功倍,最终完成统一大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宋太祖的战略眼光远远超越了与他同时代的其他政治精英。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