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间奇迹的贵州故事 脱贫攻坚案例选集

人间奇迹的贵州故事 脱贫攻坚案例选集

  • 字数: 19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99097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曾被贴上“贫穷落后”的标签。近年来,贵州省通过大胆实践,取得可喜成就,成为中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人间奇迹的贵州故事(脱贫攻坚案例选集)》收录的这些鲜活、生动的案例,讲述了中国扶贫奇迹的贵州故事,记录了贵州人民脱贫攻坚的坚韧意志、创新进取和不懈努力。
目录
一、党建扶贫篇
(一)党建引领脱贫攻坚路
(二)转念断穷根苗乡感党恩
(三)闯关跨坎勇脱贫
(四)党建引领“政企农”携手共觅致富路
(五)党建引领促脱贫贫困村蜕变成别墅村
(六)共走三联共建新路
(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跨越
(八)党建引领奔小康
二、产业扶贫篇
(一)千年丹都谱写脱贫新篇
(二)平台公司精准联结“小农户”“大市场”
(三)找准症结“把准脉”绣花功夫“拔穷根”
(四)产业拓展助民富抱团发展奔小康
(五)打好产业硬仗奋力“拔穷根”
(六)村社联动多产融合加速脱贫攻坚
(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屯实践
(八)从穷山村到小康田园的聚合蝶变
(九)党建引领产业助力推动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三、社会扶贫篇
(一)同心绘就致富图
(二)巧借东风壮产业鼓起群众“钱袋子”
(三)两地共牵手携手奔小康
(四)创新社会扶贫模式有效助推丹寨脱贫
(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决胜脱贫攻坚
四、生态扶贫篇
(一)遵义市赤水推动绿色崛起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从贫困村到脱贫攻坚样本
(三)决战脱贫攻坚的样板
五、易地扶贫搬迁篇
(一)移出大山走新路一心向党“好花红”
(二)党建引领强化服务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三)挪出穷窝拔穷根
后记
摘要
     【摘要】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安龙县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通过干部带、群众干、社会帮,进一步激发了群众“我要脱贫”和“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全员参与脱贫攻坚 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政策保障脱贫攻坚 【引言】 2015年1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群众对此深有感触。“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在乡镇层面,要着力选好贫困乡镇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使整个班子和干部队伍具有较强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在村级层面,要注重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一、背景情况 安龙县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重点扶持县,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重点县。全县辖区面积2237.6平方千米,辖10个镇3个街道,2012年,全县有农村户籍人口43.14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4227人;有9个贫困乡镇,99个贫困村,其中7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24.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龙县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团结带领48万干部群众披荆斩棘、战贫除困,上下一心奋力撕下贫困标签,用实际成效着力打造脱贫攻坚的示范样本1 2018年安龙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29.5亿元,是2012年的2.46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9306元,是2012年的1.7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991元,是2012年的1.96倍,增速超过全省平均增速。2014年至2018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2118户9760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52%。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攻坚作战体系,构建战时指挥中枢 在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中,安龙县在体系构架、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谋划部署,全面全线作战。全县构建了县、镇、村三级指挥作战体系,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县委专职副书记任执行指挥长。在13个镇(街道)成立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部,由副县级领导干部任常驻一线指挥长,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任执行指挥长;设立181个村级脱贫攻坚前沿指挥所,下派7613名第一书记和包保干部,由镇(街道)班子成员和帮扶单位领导任双指挥长,形成县级主令、镇级主攻、村级主战如臂使指的网格化作战指挥调度体系。按照地域、习惯,建立干部联系群众前沿突击机制,村按照30—50户为一个单元,将有脱贫任务的181个行政村划分成若干前沿作战单元,成立“尖刀班”,把县、镇(街道)、村(居)三级包保干部精准定位到每一个“尖刀班”进行前沿攻坚,做到尽锐出战、重心下沉,构建了纵到底、横到边的责任体系。 (二)坚持“书记”带头示范,以上率下合力攻坚 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安龙县县、镇(街道)、村(居)三级书记分级带头抓扶贫,强化“干就是讲政治,不干就是不讲政治”的战时纪律要求,当好施工队长、服务队长、宣传队长,强力开展脱贫攻坚大决战。用做证明题的思维和方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先后采取任务确认书、清单制、集中业务督导、问题歼灭战、百日大会战等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机制和抓手,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全县上下形成了高度统一、奋发向上的攻坚氛围。 (三)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筑牢一线干部保障 一方面,强化激励保障,各级选派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前沿工作组成员,按照55元/天标准据实发放食宿补助,派出单位解决帮扶村不少于1万元驻村工作经费;县统一为驻村干部购买毯子、电烤炉、急救箱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四件套”等,为各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加大一线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面向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定向招录公务员,表彰激励基层党员干部。自2016年以来,提拔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2人,其中2018年提拔5人;从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3人,从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4人;8名村干部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2018年,12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获得省、州“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书记”“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等表彰。再一方面,印发《安龙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案》《安龙县一线从严管理干部工作方案》《安龙县党建扶贫同步小康驻村“五人小组”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强化对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考核,明确党组织、村“两委”人员和驻村干部、派出单位的问责方式。2018年,调整第一书记34人(其中作用发挥不好2人)、驻村干部53人(其中作用发挥不好4人)。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用发挥不好、履职效果不佳的干部实施组织约谈1127人,诫勉10人,停职检查4人。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