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智慧风暴

智慧风暴

  • 字数: 3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作者: 王宏甲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71221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反映中国当代新兴的优选社会生产力在中关村诞生和崛起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智者的灵犀,扫描和透视了中关村的兴起,以及王选等一批科学家、教授和大学生们的创业历程,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及中国的发展变化。关于“知识经济”的说法今天已经到处可以见到了。究竟什么是知识经济,许多人还是模糊的。本书是以真实可感的故事,把这种新经济已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划时代的优选社会生产力怎样在中关村诞生和成长,讲得明明白白又惊心动魄。
目录

前记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第一章陌生的世界
第二章太平村童话
第三章走好第一步
第四章红叶染遍香山的季节
第五章奋起的中关村
第六章知识就是财富
第七章熔铅的曙光
第八章知识新军
第九章为了突出重围
第十章为自己的优秀下泪
第十一章知识的价值
第十二章通往市场的道路
第十三章一个呼唤企业家的时代
第十四章挺进个人电脑市场
第十五章让年轻人的思想开出鲜花
第十六章回家的路
第十七章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第十八章不要忽略这知识资本
第十九章重新认识大学
第二十章伟大的会师
第二十一章你可知兼容之伟大
第二十二章一个数学技术的新时代
第二十三章再不能错过这个初见端倪的时代
第二十四章何谓前途,青年就是前途
解读世界——人生应有的三大知识平台及通识能力
摘要
     第一章 陌生的世界(1948年——1966年) 没有什么比“抉择”更能影响人的一生。没有什么比“认识”更能影响你的前程。认识是抉择的前提,是创造前程的出发点。 1 一个曲高和寡的神话 这是什么? 这是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统的基础。 这是知识。 1975年那个冬天,王选趴在冰凉的桌面上苦思苦算,虽有无限数学想象,也不会想到在这种算式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高技术会使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欧洲专利的人。 从知识到经济,北大方正在中国高校企业中是一面率先走“产学研”道路的旗帜,在全国也是一个曲高和寡的神话。在这个神话中,王选从一个教师变成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三院士”,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但要真正认识王选,还得首先忘掉他的成就和荣誉。1954年的秋风吹动了未名湖畔的树叶,吹起了王选的白衬衫,刚从南方考进北大的王选,穿一双布鞋,还是个17岁的学生…… 2 七宝镇的灯光 高考前填志愿,王选填了三个:北京大学数学系、南京大学数学系、东北人民大学数学系。家在上海,没有一个志愿填上海。你可听见20世纪50年代青年的心声……那是一个对新中国无限憧憬的时代,胸怀祖国,奔赴远大前程,是许多人心中真正的志愿。 来到北大,王选很快发现自己并不出众。这年北大数学力学系共招了200多名新生,都是全国各地的数学尖子。同学中还有系着红领巾来的被誉作“神童”。那时没有人注意王选。多年后王选回顾说,“有一批同学的数学才华比我高,有的不是高一点,高很多。比如张恭庆。” 他第一次强烈地感到,这是北大!一间大屋住24位同学,冬天没暖气,你依然感到这是一片阳光岁月。新中国人才济济的景象,同样呈现在这摇篮般的陋室。 “我一生中第一次大的抉择,发生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我要选择专业了。”王选说。 我不怀疑,这是决定一个19岁的青年将来干什么的重大抉择。但是,我仍然感到,不能忽略他更早的一次抉择。 那年他11岁。 11岁的王选升入上海南洋模范学校初中部,这是上海最有名的私立学校。可是,该校初中部在上海郊区七宝镇,去读,就得离家住校,生活自理。时值1948年,上海兵荒马乱,人心惶惶……王选1937年2月5日生于上海,“8·13”日寇向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他才半岁,战乱中父母把他拉扯大多不容易,现在哪能放心他独自离家。 “不行,你不能去。”大哥说。 “你应该就在我们家附近的这所中学上学。”二姐说。 王选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他们都不同意他去。 王选坚持要去。 你可以想见,他11岁的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他成功了。 田野的气息围绕着郊区学校,某种渴望自主的东西在少年王选身上滋滋地生长。这恐怕是人生中值得庆祝的一个事件,这是在生长出一种对一生的抉择都会产生支持的气质。 七宝镇没有电灯,学校的宿舍里用煤油灯。透过油灯和王选组成的形象,我依稀能望见王选父母的身影……祖籍江苏无锡,父亲少时到上海求学,一直读到上海南洋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际贸易公司任会计师。母亲出身于书香之家,外祖父曾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在晚清的学堂里教过化学……父母的文化使他们最终选择了保护小儿子的个性。 1948年,世界上还发生了一件同王选的未来有关系的事:美国数学家申农提出了信息论。就在王选奔跑在校园操场上的日子里,信息论日益发展为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同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布拉顿共同发明了晶体管,电子学领域的一场革命由此发端。 从11岁到19岁,仅仅8年,王选在北大抉择专业时已经面对着世界上关于计算机与航天技术的消息……但是,当时班上最热门的选择是纯数学。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