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仁爱遇上效率 中国语境下的志愿过程

仁爱遇上效率 中国语境下的志愿过程

  • 字数: 3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罗婧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813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既不能被笼统地归结为“舶来品”,也不是纯粹的“土特产”。志愿包含了以仁爱为基底的思想和行动,这在我国由来已久。近代以来,发源于西方的志愿理念讲求效率,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慈善、互助活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迅速发展,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公共责任。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在本土和国际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何去何从?本书基于青年支教的志愿过程,给出了探索性的解答。
目录
导论“土特产”,还是“舶来品”?——中国语境下的志愿服务事业
一发展的困扰:以支教为例
二启动、落地和再生产
第一章受教育的教育者
一国际视域下的支教
二我国的支教项目
三支教者的“双重身份”
第二章志愿的解读视角
一“制度-组织-个体”框架下的志愿机制
二视角整合:过程与结构
三研究历程与方法设计
第三章如何“动”起来
一资源动员的机制
二可塑的志愿动机
三“共同体”的形成
第四章志愿落地的始末
一互动模式:支教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二各显身手:多样的内容和形式
三多重体验:志愿者在“异乡”的生活境况
四面对困难:动力、能力与反思
第五章行动与价值的再生产
一集体的省思
二行动的继续
三使命的养成
四揭秘常态化
第六章多方的合力
一多元力量的支持
二合作关系的建立
第七章仁爱遇上效率
一技术之辩的盲区
二重任的相承与分割
三盘根错节的志愿过程
四走向效率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