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战争与人民

战争与人民

  • 字数: 34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彭柏山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509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再现解放战争苏中七战七捷光荣战绩场面,诠释了党在革命的长途中形成起来的最根本的优良传统。★极具特色的战争群像小说。小说多线并行。★“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专门设计,收入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色经典,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内容简介
本书的时代背景是华中解放区军民在解放战争开始后,在苏中前线取得“七战七捷”的情景。以季刚、丁秀芬夫妇为主人公的共产党员为革命胜利做出的种种努力为线索而展开讲述。作为妇救会主任的丁秀芬深入泰兴城为共产党人输送情报,排长季刚所在的解放军部队的主力团——“老虎团”和黄桥人民齐心自卫,在夺取泰兴城等战役中取得胜利,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等做出突出贡献。主力部队的作战与地方武装和民兵的配合下共同打赢了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胜利最终属于无产阶级”的主题思想和前进道路。
作者简介
彭柏山,又名彭冰山,湖南茶陵人。1925年考入长江工业学校学习。1929年就读于上海江湾劳动大学政治经济系,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1年加入“左联”领导下的文艺研究会,之后担任“左联”大众委员会书记,创作上得到了鲁迅的帮助和支持。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34年被捕。1935年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获释后参加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长。著有长篇小说《战争与人民》,中篇小说集《任务》,短篇小说集《崖边》。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摘要
     一 淮阴城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整个华中人民的心都激动起来了! 第二天。老虎团就接到上级的命令,准备向黄桥地区开进。 排长季刚,由团首长指派,先到他家乡去,看看地方的战备情况,提前两天出发。他经过淮安、宝应、东台;所有城里的机关、部队和居民,纷纷向城外疏散。民兵都武装起来;日夜站岗,放哨,盘查来往行人。通榆公路上的汽车、马车、独轮车,还有河里的小火轮,都披上伪装,处于戒备状态。 一片战争的空气,笼罩着整个苏中根据地。 他走到海安镇,情况接近不同。白天,街上冷冷清清;男男女女都下地抢收庄稼去了。晚上,电灯通明,各个商店,热闹非凡。来往运送公粮的车子,络绎不绝。他愈向前走,愈感到接近战场,情绪愈激动。一种保卫根据地的责任感,很自然地落到他肩上了。 当他踏上黄桥去丁王庄的大路,两旁茂密的高粱,结实的玉米,绿油油的花生,好象都在向他点头,感到十分亲切。 “秀芬在家里干什里呢?” 他不由地自语着。随即许多熟识的面影,一个个浮现在他的眼前。他的母亲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她一向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如果内战爆发,她的生活又将动荡起来。和平的村庄又将经受战争的考验了。 丁王庄已经动员起来。庄头土地庙的墙上,涂着非常醒目的土红标语:“反对内战,保卫和平!”公粮开始集中。民佚担架纷纷组织起来。反对内战的歌声,也在儿童中唱起来了。 季刚兴奋地向自己的家门口走去。 他的母亲正在和支部书记王长发、指导员陈静华激烈地争论动员工作。争论的焦点,是老人和小孩的疏散。地方党为了配合主力部队粉碎蒋匪军进攻,准备实行空舍清野。季大娘是第一个思想不通的人。她不是思想固执,而是有她自己的一种想法。日本鬼子占领黄桥几年,并没有把她吃掉,怎么蒋介石一来,她就要逃走呢?还有,儿子不在家,丢下媳妇一个人,她不放心。她们已经是相依为命的人。敌人如果敢到丁王庄来,她们就跟他们拼。她这么一大把年纪,还有什里丢不下呢? “大嫂子,你留下来,叫秀芬怎里搞子?”王长发说。 “有什里搞?她搞她的,我保证不拉她后腿,你放心。”季大娘回答。 “你不拉她后腿,她可得照顾你呀!” “我耳不聋,眼不瞎,能吃,能走,要她照顾啥?” “你是军属,可应当带头……” 季大娘没有等他说完,就煞住道: “军属怎里?军属该带头逃跑?” “季大娘,”陈静华插上来说,“你可不能这么说,我们是主动疏散。” “我就不散。” 季刚就在他们激烈的争辩中,喊了一声:“妈!”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口了。 空气缓和下来。他们都站了起来。 陈静华并不认识季刚。她估计这就是丁秀芬的丈夫。她对他上下打量了一下:中等身材,结实的体格,古铜色的脸,锐利的眼光,真是少年英俊。她想,难怪丁秀芬经常把他挂在嘴上。听说他们结婚后,不到半个月,她就送他上前线。这真是出色的一对。不知是她因为喜欢丁秀芬,还是出于对解放军的尊重,对这位年青的战士,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爱。 “长发同志,让季大娘招待解放军,我们改一天再谈。”陈静华说着对季刚点点头,意思是请他帮忙做做工作。 “不。你们有事,你们谈吧。”季刚说。 “我们也没什里大事。你可回来得不凑巧,秀芬到县委听报告去了。说不定,今晚上回不来。”王长发拍着季刚的肩膀说,“你可不要用老眼光看人,秀芬已经是乡的妇女委员会主任啦。” “长发同志,我可没有在哪块说过她落后。”季刚笑着回答。 季大娘一看到儿子回来,一肚子心事都放下了。最近,不晓得从哪来这些谣言:不是说江南的镇江、丹阳、常州、无锡、江阴,国民党军队多得象蚂蚁,就要打过江北来,就是说主力部队上山东去了。弄得人心惶惶。她的季刚回来了,看这些靠造谣吃饭的人,怎里过日子。长发这帮人,听到风就是雨,没有看到敌人的影子,先叫别人疏散。这算什里对敌斗争。阿刚回来了,看他们又怎里说。她才不上他们的当哩。 她感到格外高兴,连忙把地扫干净,给儿子舀水洗脸,象是招待稀客。接着,她又洗干净锅子,煎了两个荷包蛋,敬敬儿子。好象他在部队里吃不饱似的,盛了满满一碗汤。她说: “你怎么这时候才回来?等得多叫人心焦。” “队伍还没有来哩。”季刚回答。 “怎么,队伍不来啦?”季大娘问。 “还要迟两天。” “你们的动作,实在太慢啦。一些落后分子,早己在骂你们出去就不回来,忘了本。” “我们又不是游击队,哪能老呆在这里不动。” “你们不看这是啥辰光,敌人到了家门口,还能在外面逍遥自在?”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