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地雷阵

地雷阵

  • 字数: 20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邵子南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492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无产阶级文艺战士邵子南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叙述语言融合其家乡四川方言等根据地的俗语,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小说描述了由抗日战争军民同心抗击侵略者,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中国建立、建设的伟大历程。★“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专门设计,收入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色经典,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邵子南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基层军民运用劳动智慧,勇敢抗击侵略者的《地雷阵》《阎荣堂九死一生》;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努力提升自我、爱岗敬业,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我是一个泥水工》《木工做机器的故事》;以及以民间传说为底本讲述新道德、新思想的《赵巧儿送灯台》《老土地大闹天宫》等短篇小说。描写的都是中国人民在艰难岁月里所经历的严峻考验,却通篇洋溢着乐观的信念和明朗的气氛,展现出中国人民吃苦耐劳、机智勇敢、坚贞不屈的品格。
作者简介
邵子南,原名董尊鑫,字聚昌,作家,四川资阳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后,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干事、专职团委文艺队长、延安鲁艺教员、《新华日报》采访部主任、新华通讯社晋绥分社副社长等职。1949年,随解放大军进军西南。重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新华社西南总分社副社长、重庆广播电台台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等职。曾参与写作了现代戏剧目前的名作《白毛女》。著有《李勇大摆地雷阵》《阎荣堂九死一生》《赵巧儿送台灯》等。
目录
地雷阵
贾希哲夜夜下西庄
牛老娘娘拉毛驴
阎荣堂九死一生
我们是不同的
夹河关
一个共产党员成了神的故事
张得全和他所讲的故事
木工做机器的故事
在峡谷中
我是一个泥水工
—一个青年工人的笔记
抓住老虎的舌根
葫芦滩
头一个说书人
两颗西瓜子
臭牡丹
王抄手打鬼
老土地大闹天宫
摘要
     地雷阵 地雷象个大西瓜, 翻开地皮埋上它; 浇上了鬼子的血和肉, 让它开一朵大红花! 这是晋察冀民兵唱的“地雷歌”。多少民兵都学会了埋这玩意儿——抱着大大小小的“西瓜”,口里不言语,心里笑眯眯的。这“西瓜”是铁的,里面还有,“西瓜”藤子又十分细。你要触动了“西瓜”藤啦,就请你扭一下秧歌舞,跌倒地下,不拉你,你再也莫想起来,起来还得进棺材。这号铁皮药馅“西瓜”,大的要几个人抬,小的一个人能拿上三五个。 一九四三年春天,日本鬼子已经吃亏吃够了,怕了地雷,写信给武装部讲条件。武装部不跟他讲条件,却说:‘‘你来吧,不会嫌少的,够你吃的啦!” 瞧吧,日本鬼子走大道,大道寸步难行;走小道,小道的雷也响得一样的厉害。他就只有窜啦,在麦苗上窜,在水里头拖着那双牛皮靴蹄子窜——就没有走的样儿,只好叫他是“窜’’嘛——慢慢地,麦苗、水边也会咬人啦。日本鬼子看好地形,说是:“好架机关枪啦!,,扛着机关枪上山头,一架,“轰!”连机关枪带人飞上去又跌下来,枪使不得,人也使不得啦。日本鬼子进村也好,走道儿也好,学会了画圈圈,还压上“小心地雷”的纸条儿。一个村,他可以画上百十个圈圈。圈来圈去,还是走不得,动不得,挪不开脚步,一碰就响。爆炸手们都知道: 管你骑马坐轿, 管你费尽心机; 我要埋上地雷. 你就寸步难移。 可是,出了李勇,地雷战那才算得更有声有色。 李勇是阜平五丈湾人氏,从小就跟着父亲养种着不大点子不打粮食的嘎咕地Ⅲ,吃着多半树叶,少半粮食。长到抗战开始,是个又黄又瘦,个子不高的少年。 他一看见八路军,就嚷着要当兵去,父亲把他关起来,他钻了一个空子,总算溜出来了。骗着八路军,说是:“跟老的说好了的。,,穿上一身崭新的黄军装,坐也不是,立也不是,催着出发。 队伍就不出发,慢慢地做饭吃,吃了还睡觉。他就巴望着他父亲不要寻到他那儿来。昏头昏脑,寻到随便哪儿去也好!不敢到八路军来也好! 究竟年轻,没想到大人寻人的本事。突然,父亲站在他跟前。他要溜出去,父亲拦住大门,一巴掌就把他打了个跌。给硬逼着脱军装,李勇直哇哇啼哭。军装脱下来,军装又拿走了。穿上便衣,一下子就给满身大汗闹湿了。又给硬逼着走。 走一路,他哭了一路。见着庄稼地他就钻。钻进去又给抓出来;走不了几步,又钻。走完二十几里地回到了家,爷儿俩都累得不成样子。他直嚎了一夜,第二天又不吃饭。 “虎毒不吃儿”,当老的跟他妥协啦。尽向他说好的,把他制住了。他也休想再能跑出去了。 很快,他成了共产党员。他一直都是青年们的头儿。谁受了欺负,找上了李勇,只要李勇一吆喝,青年们都一窝蜂跟了去,那是“天不怕,地不怕”!他性子又急,象干透了的劈柴,一点就着火,一着就没完。共产党在五丈湾,使得穷小子、娃娃、妇女都能说话,能办事;那李勇还不是“鱼儿见水,龙归大海”吗?入了党,他自个儿整整乐了好几天,就走路也唱唱打打的了。 人们说:“这娃娃拾了好东西,发财了吧?” 一阵快乐劲过去,李勇说话象个大人了,正正经经问起村里的事来。 后来,人们选了他当抗先队队长。组织民兵,他当了武委会主任,又改任中队长。他凭着积极、勇敢、心眼灵,学会了使枪、使雷。在使枪上,虽不说百发百中,却也打得不差码子;在使雷上,他能够在平光水滑的打麦场上,把地雷埋上,无踪无影,好爆炸手也找不出来。各种地雷阵、游击战、麻雀战,更是头头是道。 只是在一次反“扫荡”里,父亲被日本鬼子杀死了。“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李勇找了两天一夜,找着了,他也昏倒过去了。醒转来,他成了他娘、他妹、他弟弟的当家人,还不到二十岁。把父亲埋了,眼见得生活更加困难,闷了几天,就拾掇出一副担子,找好秤,和乡亲们凑出几个本钱,到四外赶集,卖粉面去。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