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故人情深

故人情深

  • 字数: 16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43846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作家文摘》创刊近三十年来刊登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各界名人名家,如老舍、朱自清、田汉、巴金、傅雷、张大千、周有光、启功、王小波等,在追求理想、为人处世等方面真实而又精彩的文章。多角度揭秘名家的生活细节,还原他们的精神追求、人格本色、生活情趣,以及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生。
目录
第一章 相看是故人
“大酱园”的故事·陈虹
老舍和上海的朋友们·舒乙口述,石剑峰整理
外公欧阳予倩和爷爷田汉·欧阳维口述,石岩整理
与朱自清同寓伦敦·柳无忌
沈钧儒和我们一家三代情·张国男
巴金和他的朋友们·周立民
像硬米粒儿一样的傅雷·杨绛
忆大千、心畲·台静农
我家的“先生的餐桌”·施亮
沈醉与杜聿明的“手足”情·沈美娟
赵朴初与傅家两代的交往·傅益瑶口述,沈飞德采访,杨之立整理
沈寂与张爱玲的交往·韦泱
逝去的帮主·倪匡
父亲顾也鲁与王丹凤·顾虹
吕恩和她的朋友们·王道
往事从来遗憾中·李辉
大妹资华筠·资中筠
朱旭与英若诚·宋凤仪
听倪匡蔡澜聊天·张嘉
天上的星星一点是黄霑·何冀平
忆高仓健:士之德操·张艺谋口述,魏子君文
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刘心武
第二章 相思千万绪
在于凤至身边的日子·孟芳琳
爱情的镜子:陈歌辛与李香兰·陈钢
老舍先生为我和祖光做媒·新凤霞
旋涡中的一柱阳光:忆丁聪夫妇·赵蘅
聂绀弩与周颖·方竹
吴翔说她与公木的爱情·樊希安,石丽侠
宗江伯伯·傅红星
叶君健与苑茵·叶念伦口述,吴睿娜采访整理
黄宗英:我与赵丹·黄宗英
九月十九,马悦然的中国缘·曹乃谦
画家幼春和她的闺密三毛·刘沙
第三章 愿君知我心
我和张伯驹家人的交往·东东
吾师苏雪林·汪珏
父亲侯仁之与梁思成·侯馥兴
凌叔华的两碗打卤面·罗青
启功和父亲俞敏的哑谜·俞宁
我与钱锺书通信往事·许渊冲
张乐平伯伯·王龙基
陪干爸周有光聊天·金玉良
杜宣欠我一杯咖啡·刘心武
张君秋:从老师到岳父·卢山
青山照眼看道临·曹可凡
感恩韦君宜·冯骥才
道不尽的林斤澜·章德宁
吾师从周·刘天华
谢谢陆先生·卢丽安
摘要
     “大酱园”的故事 ·陈虹· 大酱园者,中国作家协会宿舍也。它的详细地址是北京市东城区东总布胡同46号。 根据我的发小欣久考证,这条名为“东总布”的胡同形成于元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1913年,家住此地的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自齐为了出人方便,于自家门前的黄土路上捐资铺就了柏油路面,于是这条胡同便成为京城中有史可查的第一条柏油马路。其实,它的有名还不止于此,就在这条全长不到一公里的胡同里,竟然先后居住过无数的名人——当年瞿秋白的俄文专修所即设在这里,而张学良、沈钧儒、史良、李宗仁、班禅、李济深、陈香梅、马寅初、陈岱孙等一大批名流名家也都曾是这条胡同的居民。 1952年中国作家协会成立,为了让驻京的作家们有个安居之所,次年便花钱买下了胡同西口的这个“大酱园”。当初的它,是一个拥有三进大院并连带一个l临街铺面的深宅;据说老板是个山西人,卖房时附带了一个非常古怪的条件:必须连同院内的三百多口酱缸一道买下来。 就这样,罗烽、白朗、金近、严文井、秦兆阳、萧乾、康濯、艾芜、刘白羽、张光年、赵树理、陈白尘、舒群、菡子、草明等一大批作家前前后后搬了进来,从此“大酱园”便进人了风风雨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然而,童年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大酱园”中的这些新主人是什么人物,在我们眼里,他们只是一群和蔼可亲的叔叔和阿姨们。 萧乾叔叔的家是我们最爱去的地方,不为别的,就为它的凌乱而又杂沓——床上的被子似乎从来不叠,桌上的杂物也似乎从来不收拾,但这一切正好可以让我们毫无顾忌地闯进去,再无法无天地玩耍一番,而那位坐在躺椅上的酷似弥勒佛样的主人,则永远对我们展露着和蔼的微笑。 赵树理伯伯变的“戏法”实在令人叫绝,一会儿是一个纸团,一会儿是一颗球,随着他口中的喃喃细语“没了,没了”,居然真的不知了去向。后来只要哪家有小孩一哭闹,他的“表演”就会自动送上门去,于是后院中的几个“皮猴子”全都成了他最忠实的观众。 严文井叔叔年纪不大却早早谢了顶,我的那个刚刚会说话的弟弟,一见他就拍起小手:“咪咪毛罔。”——“咪咪毛”者,头发也;“罔”者,无也,它来自老保姆的乡音,且要读成“mang”矣。文井叔叔却从来不生气。 秦兆阳叔叔写过一篇童话《小燕子万里飞行记》。一位聪明的小伙伴悄悄告诉大家:“你们看,他家里已经有了一个‘燕子’和一个‘万里’了,‘燕子’和‘万里’的妈妈如果再生小娃娃的话,一定叫‘飞行记’!”这一笑话据说后来被兆阳叔叔知道了,笑得他差点儿没背过气去。 童年的“大酱园”内,到处充满着欢笑,充满着温馨。 欣久曾经在她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上小学一年级时,学校的老师想通过我去邀请金近、张天翼两位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跟小朋友们见见面,但我这个只识面孔、不知名字的傻丫头竟然不知道他们是谁。” 的确,那时的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去知道他们是谁呢?但这样的“懵懂”与“不识泰山”,今天想来,除了自己的年幼无知外,这些大作家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其一,他们为什么要有两个名字?这可让我们这些连字都不会写的娃娃怎能搞得明白。比如:艾芜伯伯好像并不姓艾,因为他家的孩子全都姓汤;草明阿姨也不姓草,她的女儿明明叫“吴纳佳”……这样的“混乱”,困扰的又岂止是我们这群孩子,就连作协医务室的姜大夫也是一头雾水。那天毛地去看病,他想了想便在他的病历卡上写了“康毛地”三个字,康濯的儿子能不姓康吗?殊不知,康濯叔叔偏偏就不姓康。后来在一篇文章中才知道,当年康濯叔叔在延安时曾经担任过一个什么团体的主席,于是人们都称呼他为“毛主席”。这还得了?他立马为自己重新起了一个笔名,从此便很少有人知道他姓毛了。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