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家族往事

家族往事

  • 字数: 18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43846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作家文摘》创刊近三十年来刊登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各界名人名家,如蒋君超、梁实秋、陈伯吹、梅汝璈、端木蕻良、南怀瑾、周立波、叶圣陶、邓稼先等,在追求理想、为人处世等方面真实而又精彩的文章。多角度揭秘名家的生活细节,还原他们的精神追求、人格本色、生活情趣,以及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生。
作者简介
作家文摘,是一份文史见长、兼顾时政的综合性文化类报纸,创刊于1993年,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以“博采、精选、求真、深度”为办报宗旨,以“用最少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阅读”为口号,立足文化品质定位,关注政治人物兴衰、探讨新闻背后、社会深处,还原历史真相、荟萃名家妙笔,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高价值、高效率的阅读,是一个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文化传媒品牌,也是成熟精英人士优选的文化读物。
目录
第一章 绕梁长系旧人思
绕梁长系旧人思
姨夫蒋君超
我与范长江的颠簸往事
我的双亲梁实秋与程季淑
祖父顾毓琇
父亲陈伯吹
父亲梅汝璈为中国人赢得尊严
梅家往事
妈妈林徽因在李庄
我和母亲红线女
施光南为我写的专享一首歌
“认识”父亲端木蕻良
谢飞:家书中读懂父亲谢觉哉
第二章 人间事都付与流风
父亲南怀瑾:不要做大师,只做“打湿”
我的祖父周立波:人间事都付与流风
父亲韬奋的爱
祖父叶圣陶的金兰谱
大舅陈岱孙
父亲刘海粟
我和稼先两相知
杜重远与侯御之:父亲母亲的风筝情缘
父亲丰子恺在桂林
四姊张充和
父亲朱生豪:译莎才子
第三章 落月山河空念远
父亲汪曾祺与母亲施松卿:高邮湖上老鸳鸯
我和戴爱莲的母女之情
四十岁遇到父亲柏杨
忆生母叶露茜
父亲李可染的“师牛堂”
父亲顾随:隐藏的大家
祖父陈垣
外公苏步青
我的弟弟邓稼先
父亲傅抱石的育儿经
我的父亲闻一多
爷爷季羡林
外公齐如山
第四章 忠厚传家,诗书继世
公公丰子恺的仁爱之心
父亲钱穆
公公汪静之
五哥梅贻琦
铁墨盒引发的家族故事
四舅盛恩颐
胡蝶迷
梦见父亲
合肥张家手工杂志《水》 浸润了张家百年岁月
金盾背后:马来西亚抗日往事
原加拿大首位华裔总督伍冰枝:从香港逃到加拿大
二月河:父亲这一生
祖父郁鼎铭在桂林
儒雅的叔祖父
父亲的遗愿
相伴十年
没面子的何绍基
翁氏家族的六世收藏
二舅叶恭绰和我家的故事
母亲与我
摘要
     姨夫蒋君超是江苏武进人,1912年3月29日出生在香港九龙一个职员家庭。1991年5月17日病逝,享年79岁,葬于上海“滨海古园”公墓。 姨夫在他“”的交代材料中说:“我七岁失去了父亲,八岁失去了母亲。在昆山县立小学毕业时,因拖欠了好几个学期的学费,连小学毕业证书都无法领到。” 由于很小就失去父母,姨夫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活清苦,受了不少磨难。只是靠叔叔的资助才上了复旦大学欧美文学专业。读书时,姨夫不得不靠打零工、贴海报、当足球守门员挣些生活费。一个偶然机会,他被有名导演卜万苍看中,进人了联华影业公司。这时是1930年,姨夫刚刚18岁。开始只当配角,在影片里仅出现几个镜头,但他不在乎,虚心学习别人的表演,自称是“绿叶丛中的一小片绿叶”。 不久他就出名,曾主演《共赴国难》《除夕》《良宵》《青春》《铁鸟》等十多部电影,与夏衍、蔡楚生、金焰、郑君里、刘琼、吴永刚等一批左派电影界人士来往密切。 音乐寥聂耳当时也在联华影业公司。姨夫与聂耳关系很好,两人曾同居一室,睡上下铺。姨夫拍电影时,聂耳还给他拉过琴,制造氛围和情绪。 1937年抗战开始后,姨夫和一批文艺界左派人士从上海转移到香港,在短短三年中姨夫拍摄了20多部电影。姨夫在自己编导的第一部影片《大地歌声》中直接引用了《延水谣》,表达了他对延安的尊敬。 抗日战争胜利后,姨夫在香港集资创办了东方影片公司,并经营了一家胜利戏院,以放映进步电影为主,是当时香港专享放映苏联影片的电影院。 1949年,姨夫响应周总理号召,到北京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筹备工作。随后,他决定放弃在香港的优裕生活,回国定居。当时有家香港报纸嘲笑他,用大字登出“天下第一号大笨蛋蒋君超”的标题。 最初姨夫被任命为上海电影制片第四场主任,以后曾在长江影业公司、联合电影制片厂、天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导演。 姨夫一生中演过35部电影,导过11部电影。不过,这大都是民国时期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多年,他自己没独立导演过一部故事片。只在1956年与孙瑜合作导演了一部《乘风破浪》,还与赵明、俞仲英合导了《风流人物数今朝》。其余的作品只有两部纪录片和五部译制片(配音导演)。据孙瑜的儿子孙栋光讲,拍《乘风破浪》时,他父亲已50多岁,真正具体指挥的大都是蒋君超。孙栋光很感慨地说,蒋君超才华横溢,本应有更多的成就,却被埋没了。 2012年,在纪念姨夫百年诞辰座谈会上,播放了有名演员秦怡怀念姨夫的录音讲话。她说,当时导演没有创作自由,接近是领导决定一切。让你导什么就导什么,指定谁导就是谁导。——这就解释了姨夫回国这些年来,为什么没独立导过一部片子。 据上海文联党委书记陈清泉说,当时选导演要讲阶级路线:出身好、能力差的人可以放到导演位置上锻炼;而出身不好,又有海外关系的就给晾在一起。姨夫因此闲置40多年,因为他不但是香港人,有海外关系,还曾是一个私人电影公司的老板,用当时标准看是一个资本家,尽管姨夫的妻子是有名影星白杨。 P8-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