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沧桑岁月

沧桑岁月

  • 字数: 18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43844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作家文摘》创刊近三十年来刊登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各界名人名家,如茅盾、徐志摩、梁晓声、赵清阁、金庸、张爱玲等,在追求理想、为人处世等方面真实而又精彩的文章。多角度揭秘名家的生活细节,还原他们的精神追求、人格本色、生活情趣,以及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生。
目录
第一章 历史之痛几人知
茅盾给女婿萧逸的那些信·钟桂松
儿孙眼中的徐志摩·[美]海龙
我的邻居张爱玲·戴文采
上官云珠百年祭·江平
宝庆路3号·沈轶伦
叶圣陶长孙三午的诗·汪家明
密苏里大学生涯·董鼎山口述,王海龙撰写
母亲和我的晚清史·贾英华
梦萧珊·杨苡
我所知道的查良铮一家·飞龙
第二章 大时代中的故事
大时代中的故事·罗久芳
金庸:杭城一段情·杜冶秋
与父亲汤一介相处的点滴·汤双
往事偶记·陈岱孙
细节中的赵清阁·沈扬
诗人徐迟跳楼之谜·张守仁
梁漱溟和他的亲友们·梁钦宁口述,于洋等整理
我家的照片“故”事·吴钢
兰姑姑的戏票·刘心武
父亲杜宣的学生时代·桂未明
发表《受戒》需要胆量·杨早
我与杨小凯的“北漂”时光·郁鸿胜口述,黎震宇整理
与军徽擦肩而过·陈忠实
第三章 一弯新月又如钩
一弯新月又如钩·赵珩口述,王勉采写
晚年王映霞·丁言昭
我和顾福生·白先勇
你和我·万方
尺素留痕:忆朱家溍·徐淳
高跟鞋与平底鞋·林青霞
购粮证的故事·梁晓声
感恩一厘米·叶延滨
我的“外准字001号”房本·[英]卡尔·柯鲁口述,单金良采访整理
大地震给我留下的·冯骥才
一支派克钢笔·秦嗣林
酒香的日子·海飞
赝品制作者们·陈舜臣
第四章 风雨流年道不尽
我早年的职业演出·英若诚
我的第一次登台·单田芳
“戏是我的天”·裴艳玲口述,郭海瑾整理
《陈奂生上城》逸闻·陈大康
故乡与《废都》·贾平凹
军艺听课往事·莫言
关于《人到中年》的记忆·谌容
我与电影《黑炮事件》·刘子枫口述,陆其国编撰
《末代皇帝》拍摄背后·周寰口述,杨玉珍采访
我这四十年·朱明瑛口述,李淑娟采访整理
刘家兄弟“折腾”记·刘永好口述,黄子懿整理
俞敏洪自述被抢细节·俞敏洪
我的林区广播站·敬一丹
不只是“贾志国”·杨立新口述,巴芮整理
海选“贾宝玉”的日子·欧阳奋强
摘要
     茅盾给女婿萧逸的那些信 ·钟桂松· “亚男更使我疼爱” 茅盾晚年回忆女儿沈霞(亚男)时,有这样一段话: 我只有两个孩子,而亚男更使我疼爱。她聪明、刻苦、懂事、有志气,比阿桑成熟得多。她从小爱好文学,高中时代能写出优秀的散文而得到老师的赞赏,德沚常说:你的文学细胞遗传给亚男了。她的英语程度不低,在延安又是抗大俄语班的高才生。她早已入党。她的爱人萧逸是文学工作者,曾经是她的同学,他们在四二年秋订婚,四五年(应为1944年)结婚。婚礼十分简朴,简朴到使我和德沚心痛。 萧逸原名徐德纯,江苏南通竹行镇人,1915年6月生。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萧逸不再升学,到上海乐器厂当工人,制作口琴和钢琴。抗日战争开始后,萧逸投奔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成为“鲁艺”文学系的第一期学员。毕业后,萧逸担任周扬的秘书,1941年延安大学成立时,他考入延安大学俄文系。据说他的口琴吹得很好,文笔也很好,所以和茅盾之女沈霞有许多共同语言。 在沈霞和萧逸确立恋爱关系后,茅盾非常关心萧逸,他在1944年8月16日给女儿沈霞的信里写道: 萧逸的来信(七月五日)已经收到。他身体不好,是不是有什么病呢?我们在接到他这次来信之前,问过何其芳、刘白羽,早知道他在鲁艺工作。我们今天不写信给他了,希望他有工夫时写信来。身体不好,倘有病,医生怎么说,也写信来让我们晓得。 茅盾夫妇曾经专门向从延安来的朋友何其芳、刘白羽等人打听、了解萧逸的情况。经组织批准,沈霞与萧逸在1944年10月初结婚。10月5日,沈霞向父母报告了这件大事: 告诉你们一件事,就是我和萧逸已登记结婚,算是有了一个正式的关系,但究竟何时结,尚未决定,看何时方便,现在只是在法律上获得根据罢了。原来准备见到你们时再说的,但现在由于我们都想安心学习,为了避免许多麻烦, 如流言、注意、好奇等,决定就这么办了。 女儿意外离世 收到女儿的来信,已是11月5日了,茅盾夫妇立刻写了回信,对女儿的决定表示肯定与信任: 我们虽然尚未见过萧逸,可是从前你曾经来信描写过他,而且他自己也来过一两封信,所以,我们也就有了个印象。我们相信,我们的女儿在这事的选择上是用了比较审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的,我们同时也喜欢她的选择不以虚荣和外表为对象。我们喜欢在生活中受过艰苦的磨炼而有志学习力求上进的年轻人。萧逸从前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相信他现在也还是这样一个人。希望他永远是这样一个人。 1945年7月,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大批青年结束在延安的学业,陆续奔赴东北、华北前线。正在此时,沈霞发现自己怀孕了,眼看同学们都奔赴前线,她感到十分焦虑,便毅然决然地去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做人流手术。不幸的是,沈霞于1945年8月20日中午因手术感染去世,年仅二十四岁。 面对妻子的突然去世,萧逸悲痛万分,他在沈霞日记本后的空白处接着写日记。那些断断续续写下的文字,显示了萧逸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