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春秋战国史话
字数: 41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传玺
出版日期: 2019-08-01
商品条码: 9787530004081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96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1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代次更迭以及主要历史事件。作者有着深厚的学养和新旧交汇的文字功底,凸显出这本普及读物的一种朴素单纯。本书视野开拓,见解独到,行文轻松畅达,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自然,对史料来源逐一做出了说明,更方便读者查证。
目录
第一章 春秋简史——社会转型(上)
一 平王东迁,贵族政治日渐衰败
二 “尊王攘夷”,华夏民族的自救运动
三 秦穆公称霸西戎
四 楚庄王陈兵雒邑,问鼎王室
五 “弭兵之盟”,通向民族和解之路
六 吴、越“尊周争霸”,民族融合关系的扩大
第二章 战国简史——社会转型(下)
一 韩、赵、魏“三家分晋”与魏、齐“徐州相王”
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 从改“税户”为“税亩”到“除井田,民得卖买”
四 秦王政(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
摘要
第一章 春秋简史
――社会转型(上)
东周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自周平王东迁雒邑至韩、赵、魏三家分晋(前770-前403)为春秋时期,自三家分晋至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前403-前221)为战国时期。“春秋”之名来源于记载这段历史的主要文献《春秋》一书,“战国”之名来源于当时人称秦、楚等不断进行战争的七大国为战国。就整个历史全面考察,这两个阶段属于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都处在转型的过程中。为了论述的方便,今将春秋时期作为“社会转型(上)”,战国时期作为“社会转型(下)”。前者讲述六大事件,而其所体现社会转型的内容有三大问题:第一,宗法制度破坏,贵族政治瓦解;第二,天子权力削弱,诸侯互相兼并;第三,华夷关系由紧张走向融合。
一 平王东迁,贵族政治日渐衰败
周平王逃到雒邑之后,往日的天子权威几乎丧失殆尽。
1.王室衰微。诸侯兼并
西周隆盛时期,对邦畿内的管理还算有效。这个范围大致包括了西部的关中地区,以丰镐为中心;东部的河洛地区,以雒邑为中心。可是平王东迁之后,关中几乎尽为戎人所有。秦襄公曾以西陲大夫的身份将兵救周,又曾以兵护送平王至雒邑,因而以功封为诸侯。《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平王封秦襄公的命词说:“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可见平王在关中已无权益可言了。至于河洛东区,在周幽王时,郑国由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迁来,建都新郑(今属河南),已占地十邑。东周初,郑国更有扩展,多占邦畿之地。河洛北区又多为晋国蚕食,或为戎狄侵占。大小诸侯与东周王室的关系渐冷,朝觐、述职、纳贡、勤王等制渐同虚设,王室的财政日益困难。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去世,本属国丧。其制:臣民如丧考妣,皆穿缟素,停止宴乐婚嫁。诸侯、亲戚奔丧与否,都应照制度行事。可是许多诸侯若无其事,连起码应以财物助丧事的“赙”都不肯送纳,其中就包括了与王室的关系最亲密的鲁国。《左传?隐公三年》经文日:“秋,武氏子来求赙。”即指此事。周王还多次派人向诸侯“求车”“求财”。在这样的情况下,周王无甚威信可言,只能低声下气地与强大的诸侯打交道。王室大臣也时常提醒周王,对强大的诸侯要谦恭一些,要怀感激之情。例如《史记?周本纪》记载王室大夫富辰一再对周王说:“凡我周之东徙,晋、郑焉依。”“平、桓、庄、惠,皆受郑劳。”《左传?隐公六年》也记载周桓公的话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虽是这样,强大的诸侯仍日益飞扬跋扈,对周王亦很蔑视,总想将周王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愿。周平王时,由于郑对平王东迁有救护之德,即任郑武公为王室卿士,掌大权。武公死后,其子庄公继任卿士,仍掌大权。周平王对郑氏两代掌王室之权心怀疑惧,想重用西虢公以分郑氏之权。郑庄公闻知此事,很不满意,曾当面质问平王,平王不敢承认,说“无之”。于是“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至此,周与郑已无君臣之义可言了。前720年,平王去世,桓王即位,遵从平王的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亦不到雒邑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周王室的疆土,抢收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左传‘隐公三年》)。前717年,已是周桓王即位的第三个年头,郑庄公才来朝见他。桓王对郑国抢收他的庄稼一事十分恼怒,对郑庄公很不礼貌。郑庄公对周桓王更怀愤怒,从此不再朝周,还干了一些有辱于周桓王的事。例如《史记》卷四二《郑世家》载:“(郑)庄公怒周弗礼,与鲁易枋、许田。”司马贞《史记索隐》解释说:“许田,近许之田,鲁朝宿之邑。枋者,郑所受助祭太山之汤沐邑。郑以天子不能巡守,故以易许田,各从其近。”桓王为此而震怒,于前707年亲率周军,又联合陈、蔡、虢、卫四国之师,共同伐郑。郑庄公亦不示弱,集中兵力迎击,一战即大败联军,且射中周桓王的肩部,桓王狼狈逃回雒邑。从此,周天子的威信更一落千丈,天下共主之名迅速消失。
西周时,周天子对于诸侯的行政尚有一定的制约力。至此时,情况已开始急剧变化。《论语?季氏》记载孔子的评论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曰:“先王之制,诸侯不得变礼乐,专征伐。”据文献记载,春秋前期,有诸侯一百四十余个。后来小国相继被灭掉,大国则更加强大。如齐、鲁、晋、秦、宋、楚、吴、越,初立国时,其疆土不过方数十里或百余里,至春秋中期,多为方数百里或千余里,为一方的侯伯,或是霸主。而周王室之邦畿日益缩小。
2.宗法破坏,贵族内讧
宗法制的破坏,始于西周幽王。他废申后,立褒姒为后;废太子宜臼,立庶子伯服为太子,引致王室内讧。申侯为了复仇,与犬戎侵入丰镐,致使幽王国破家亡身死。幽王事件加速了宗法制度的破坏。平王东迁以后,宗法制在王室和各诸侯国中的破坏日益严重。早在春秋中期,周室大夫辛伯已将宗法制破坏的情况,总结为十二个字:“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这句话记载在《左传?桓公十八年》。杜预解释说:“并后”就是“妾如后”,“匹嫡”就是“庶如嫡”,“两政”就是“臣擅命”,“耦国”就是“都如国”。
以王室为例。春秋前期,周桓王欲废太子,改立少子克,将此事托付于周公黑肩办理。桓王死,太子立,为庄王。周公黑肩即与王子克勾结,阴谋弑庄王,立克。庄王有备,杀了黑肩,克逃到燕国避难。此事对周庄王应当是一个大的教训,可是他并不以此为戒,仍然宠爱自己的庶子颓。颓后来夺了他的侄儿惠王之位,自立为王。才过一年,诸侯们协助惠王,杀死颓,夺回王位。但惠王也犯了疏长宠幼之病。惠王之太子名郑,母早死,后母惠后生子叔带(王子带),有宠于惠王。惠王死,郑立,为襄王。叔带勾结戎、狄等族发动叛乱,襄王外逃,叔带自立为王。晋文公诛叔带,襄王才得复位。前520年,又发生过王子朝弑悼王自立之事。至前441年,贞定王死,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互相残杀。初时长子去疾继位,是为哀王。才立三个月,即为其弟叔所袭杀,叔自立为王,是为思王。再过五个月,又为少弟嵬所攻杀,嵬自立,是为考王。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周王室不断发生“并后”“匹嫡”,从而引发频繁的王位争夺斗争,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及有关的官吏、贵族,因牵连而被杀的不计其数。有时还会引发战争,时长数年乃至更长。至战国中期,王室仅剩下的附郭小块疆土,还被贵族西周公和东周公瓜分。周王室至此而被架空,以周天子为大宗的宗法制破坏殆尽。
P1-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