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孙绍振演讲体散文精选

孙绍振演讲体散文精选

  • 字数: 3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 作者: 孙绍振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88446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超越伪对话的演讲术
本书从演讲的现场感和互动互创出发,探讨什么才是“有效演讲”与“有效表达”。参照历史上被奉为经典的演讲现场,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真正能打动听众的,从来都不是浅薄的表达与夸张的滥情,而是能冲破讲者与听众间的心理距离,从观点上对听众的初始感知有所冲击。
幽默深处的文化智慧
孙绍振先生将数十年的学术知识寓于轻松诙谐的对话体文本之中,幽默之语处处可见,举重若轻。全书分为三章,代表着作者多年来的教育研究理念,无不展现着其渊博的学识和寓趣于谐的表达智慧。
经典作品的别样解读
孙绍振先生将带领你从作者角度与经典作品对话,这样不仅能看到作者“这么写了”,而且还能明白“为什么不那么写”,真正读懂作者在安排情节与描写人物时的匠心独运。通过孙绍振先生的演说,你能从那些耳熟能详、出口成诵的作品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启发。
作者简介
孙绍振,1936年生,祖籍福建长乐。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至2018年任该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历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在当代文学评论、文艺学、幽默学等领域,均有系统建树。出版散文集与学术专著多部。自1998年发表《炮轰全国统一高考体制》后,开始投入高考语文命题和文本解读研究,在中学语文界产生重大影响。这方面的专著有:《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对话语文》(与钱理群合著)、《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演说经典之美》、《解读语文》(与钱理群、王富仁合著)、《月迷津渡——古典诗歌个案微观分析》、《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与建构》、《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经典小说解读》等。
目录
演说古典诗歌
"中华诗国"论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奥秘
唐人七绝压卷之争
解读唐人绝句的意脉
苏东坡伟大,还是李白伟大?
演说两个李清照
演说经典小说
美女难逃英雄关
《三国演义》中真、善和美的错位
诸葛亮:人化还是妖化?
关公:从失败的悲剧英雄到"义薄云天"之神
贾宝玉:从痴爱、泛爱到无爱
演说智慧表达
说不尽的狗
论国人之"吃"
美女危险论
证婚多余论
好的,好的!
谈演讲的现场感和互动共创
答美丽的主持人小姐
贵在随机应变
摘要
     讲几句开场白吧。走进这个讲堂,颇为感慨,回想第一次讲座,那时候不在这里,在南京城里东南大学老校区。绝对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2001年,我途经南京,就随便讲了一下,以后,没想到就被你们“揪”住了,(笑声)想逃也逃不掉。当然,去年我溜掉了一次,人已经到了南京,你们老师以为一定会来吹一两次,但是,因为家里有事,就来个“不翼而飞”。打个招呼?你们不同意。除此之外,一年大约两讲,一连讲了十几年。别的专家,把他的学术精华讲一下,都只讲一次。我为什么连讲十几年呢?第一个原因,是你们大家都很爱我,男同学爱我,(笑声)女同学当然也爱,但是,大多数是含蓄的,(大笑声)当然不是爱情的爱,也不是暗恋,只是有种心照不宣、心有灵犀的感觉。(大笑声)第二个原因,是我觉得,在贵校发挥得特别好,比在我们福建师范大学好,比在北京大学讲得更好。(鼓掌声)因为演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演讲者,它不是写文章,写文章就是凭作者的水平,而演讲是互动交流,是一种生成的过程,互相鼓舞,形成一种共同创造的氛围。演讲者跟听众要有同样的水平。我到你们这里,每次讲座,都有一种旗鼓相当、棋逢对手的感觉,如果讲座成功,不仅归功于我,同时也要归功于东南大学的同学。 当然,每年来讲,压力很大,你们期望值很高,每一次都要讲得不一样。为什么呢?你们领导方面,特别是陆挺老师每次都录像记录,把文字整理好,让我改一下,就出书了。第一本叫《演说经典之美》,稀里糊涂地还得了一个什么教育部三等奖,教育部本来都是奖学术著作嘛。因为其中讲鲁迅的被《新华文摘》,还有你们《新华日报》等转载,意外赚了好几万块的银子呢。(笑声) 在你们这里讲,自我感觉越来越好,感到演讲应该是一个独特的散文文体,所以我每次讲,都是很用心的,要讲出一点学问,一点散文感来。 准备很认真,当然是好的,但太认真,却是不好的。美国的卡耐基演讲术主张演讲一定要准备,但,又不要接近准备,准备得太好,眼睛盯着讲稿,目中无人,那是很讨人嫌的。我这个人讲起来,随意即兴,率性骂骂权威,你们就给我鼓掌,我就更自由,有时也骂骂自己,你们就欢呼。哪怕是讲错了,你们给我纠正,我也给你们鼓掌,那真正是人生一大享受。(欢笑声,掌声)太认真写稿子来念,就有点傻样。 当然,也不能随意乱讲,要有学问做底子的。随便乱讲会出岔子的,闹笑话的。 最近中央电视台搞了一个《中国诗词大会》,你们都看了?一些年轻人,非专业的人士,对古典诗词背诵的流畅度,反应的速度,让我叹为观止,也让我非常惭愧,(我)比他们差太远了。可是,我看了几集以后啊,我的感觉起了根本的变化。听那个专家、大专家啦,还有美丽的主持人董卿的话,就感到自己还怪不错的啊,比他们还强一点啊。中华民族的伟大的诗歌传统有那么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我们的专家居然有些“菜”。 我记得有一档节目讲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导演的构思是让一位女士用沙来画一幅画,再让参赛的人来猜这是哪一首诗。那画是远处有山、白云、隐隐约约的房子,近处呢,有一辆车停在那里,边上有一些树,一个人坐在石头上。百分之九十几的人都知道这是杜牧的《山行》。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到这电视台太丢脸了,“停车坐爱枫林晚”是一个人“坐”在石头上看枫树吗?我看到你们有人摇头了。大错!“坐”是“因为”的意思,不是“坐”在那里的意思,这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有注释:“坐,因为”。诗的立意是,诗人把车子停下来,是因为看到枫林在晚霞的夕照下,颜色鲜艳到比春天的花还美丽。这个错专家没有看出来,观众也可能忽略过去了。可是,唉,那专家是搞历史的,通俗地讲《史记》讲成文化明星了。本来不懂诗,不讲也没有他的事。但是,他可能觉得好久没有讲话,感到寂寞啦。他以为中国古典诗歌是很简单的,就即兴讲起来,就说“这首诗啊很好啊,中国诗人对时令转换、季节的流逝是特别敏感的,所以对于秋天有一种悲凉的感觉,体现了中国诗歌悲秋的传统”。我一听,就吃了一惊。接着董卿也跟着说:“是啊,中国人啊,看到秋天就感觉非常悲凉啊。生命短暂,这种主题,到今天都在撼动着我们。”我实在是感到太离谱了。秋天的枫叶,被霜打了,比春天的花朵还鲜艳,还是表现悲凉的情感吗?是悲秋吗?这明明是歌颂秋天比春天还美啊。他们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他们怎么这么勇敢啊?当然,中国诗歌的确有悲秋的传统,从宋玉开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到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悲秋啊。但是,中国古典诗歌不仅有悲秋的传统,也有颂秋的传统,刘禹锡就特意唱过反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他就反对“逢秋悲寂寥”,偏偏强调秋天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