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语言变革与汉语小说的

语言变革与汉语小说的"现代"生成

  • 字数: 31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陈迪强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756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清末至民国中期语言变革与汉语小说“现代”生成之间的关系。以实证方法考察小说语言的内外两种变迁,一是文言、白话小说并存到白话小说一统天下的过程;二是白话小说内部语法、词汇的变化与小说修辞方式的变化过程。同时考察伴随这一进程,“汉语小说”的语言传统是如何承续、整合与流变,在“五四”前后生成为一种“现代”的小说类型,并反思这一建构的话语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简介
  
目录
序 对于汉语小说现代性生成过程的扎实考察 钱振纲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汉语小说”及其“现代”
二 历史与现状: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与语言问题
三 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清末“白话文运动”中的“新小说”
第一节 中国小说文白并存的历史源流
一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系统概述
二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不同的美学意蕴
三 “文白”两大系统在清末民初的延续
第二节 清末民初关于小说语言的认同与分歧
一 “白话文运动”和“小说界革命”:清末下层启蒙运动的一体两面
二 “小说之正格为白话”
三 “易俗语而为文言”
第三节 “言文一致”与方言小说:清末小说中的“方言”问题
一 “何若一返方言”:言文一致·方言·小说
二 清末方言小说的“生面别开”:吴语小说和京语小说
三 “另为一种言语”:方言化、通俗性及艺术性
第二章 民国初年文言小说兴盛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民国初年:文言小说兴盛的原因及特点
一 清末民初文言小说的大繁荣
二 文言小说兴盛的原因分析
三 民初文言小说语言的传统与新变
第二节 小说的辞章化?——民初骈体小说及其语言论
一 骈文与骈体小说
二 民初骈体小说的繁盛及原因
三 骈体小说语言论——以《玉梨魂》为中心
四 骈体小说语言的局限与启示
第三章 五四文学革命与汉语小说格局的异动
第一节 五四的前夜
一 1914年:“新小说”的终结
二 1914-1916年主要小说杂志的语言状况
三 新文学作家的“旧”作
第二节 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语言策略与机制——与晚清的白话文运动相比较
一 路径:与国语运动合流
二 本质:与思想革命的融合
三 态度:一元论和断裂论
四 时势:民国建立的政治变迁
第三节 从“国语教科书”到新文学的“实绩”——五四文学革命中的白话小说定位与局限
一 作为“国语教科书”的旧白话小说
二 “笔墨总嫌不干净”的旧白话小说
三 “新体白话小说”的自我建构与问题
第四节 新体白话小说的全面兴起与文言小说的消退——以1917-1925年的小说期刊为考察对象
一 1918-1925年新体白话小说的全面兴起
二 1917-1925年旧派小说杂志的转轨
第五节 民国中后期文言小说的消逝及文学史意义
一 历史余响:五四之后的文言小说及文言小说家
二 “向死而生”:文言小说消亡的深层原因及“新生”
第四章 “新白话”的生成与小说修辞方式的转变——清末至五四白话小说内部的嬗变
第一节 清末至五四白话短篇小说的关键词变迁——以“人”“故乡”“爱情”为例
一 “国民”之“自由”到“人”之“觉悟”——清末至五四短篇小说中“人”的语义变化
二 “故乡”的发现:“乡愁”的现代性书写
三 从“姻缘”到“爱情”与“恋爱”
第二节 五四小说中的欧化文法
一 “改造旧白话”与欧化文法
二 清末至五四白话小说中欧化文法现象举隅
第三节 欧化白话与小说修辞空问的拓展
一 要“仿真”更要“逼真”:现代小说对白话功能的新诉求
二 人物如何思考:关于新旧白话小说心理描写的考察
三 如何描摹“风景”:五四小说中“风景”呈现方式的变化
第五章 “汉语小说”的“现代”建构
第一节 五四作家对“现代小说”的想象与建构
一 “现代小说”概念的两个维度
二 五四以降“小说”与“现代”的勾连
三 五四作家对“现代小说”内涵的界定
四 关于“现代小说”概念的反思
第二节 “汉语小说”视域下重审中国小说的“现代”
一 “汉语小说”作为方法
二 中国小说的“五四变法”
三 和而不同的修辞美学
结语 “汉语小说”未完成的“现代”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