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时过境迁 提前怀旧四编

时过境迁 提前怀旧四编

  • 字数: 14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余斌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6488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作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作者余斌是典型的南方才子、名士派,生活率性随意,文章连同专栏都是文如其人,潇洒不羁。本书集结了作者追忆20世纪70年代以降的文章,如《碟变》一辑中叙说身历的唱机、唱片、磁带、CD、LD、VCD、DVD、压缩碟、打口碟等,以及关于校园点滴、旅行经历和当年穿、住、行记忆的文章,虽然是个人回忆,却也是当年南京的文化消费、社会生态,乃至中国一段“时过境迁”成追忆的历史,感性而生动。
内容简介
《三联书店·闲趣坊25:时过境迁(提前怀旧四编)》题为“时过境迁”,是很切题的大白话,因为所写往昔的情形,特别是与生活方式相关者,确乎已是过去时的了。今夏苦热,连我这个年纪的人都纷纷大发感慨,称没空调简直没法度日,年轻人则更难以想象前空调的时代,就像我们当年难以想象没有电灯的暗无天日。事实上衣食住行,今昔对比起来,莫不让人类产生类似的反应。谓之“时过境迁”,谁日不宜?当作书名,虽然是不得已的“下策”(因憋不出更出彩更响亮的名目),却相当之“写实”。
作者简介
余斌,1960年生于南京,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张爱玲传》《周作人》《提前怀旧》《旧时勾当》《南京味道》《去今未远》《事迹与心迹》《字里行间》等。
目录
序言

碟变
电唱机之远观近亵
薄膜与黑胶
磁带插曲
外文书店与进口唱片
也算发了一回烧
CD时代降临
千奇百怪盗版碟
“打口碟”的福音
VCD与“超强纠错”的VCD机
“电子一条街”上的热闹
“生活片”记趣
“扫黄打非”的动静
此情可待成追忆

校园点滴
校徽
不“作”不成“文”
泡图书馆
逃课
食堂
饭票
宿舍
打排球
婚礼上的黄段子
毕业纪念册
北平房与尿激酶
……

新疆是个好地方
补丁
与“住”有关
“行”的记忆
零零碎碎
中央饭店的过客
老外
杨苡先生的客厅
柏利文的婚事
摘要
     碟变 我刚开始买碟那会儿,肯定还是前盗版碟的时代。那时候也不叫碟,叫唱片。 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家里终于有了一部电唱机。 电唱机之远观近亵 从小学到中学,同学家里有电唱机的,屈指可数,大体上小孩是不准碰的,金贵可知。其时年轻人结婚条件中强调的“三转一响”未含此项,足证尚属奢侈品的范畴。 另一方面,当时能够买到的唱片,不是样板戏就是“革命歌曲”,当然这里的“革命”指的是“”时期的定义。同样的歌曲电台一天到晚在播,高音喇叭此起彼伏地响,听得耳朵要起茧子,实在也不想再去听唱片。倘有“”前的存货,则又是容易惹祸的玩意儿,大人正要严加防范。故有唱机的人家,多半是将其束之高阁。小儿好奇心重,音乐尚在其次,摆弄那装置就是一个诱惑,故到有唱机的同学家去玩,总是极力撺掇将唱机拿出来放。家有唱机的底细自然是小主人自己暴露的,因不免要向小伙伴炫耀。 初识唱机、唱片,应该是在上小学开大会的时候。每次开大会时管广播器材的老师都有一番忙乱,将扩音器、麦克风、唱机搬到操场的主席台上,还要布好线。唱机的功用限于在大会开始和结束时放音乐,需播放的时候就见那老师半弯着腰上台去,小心翼翼抬起唱盘上的唱臂。 这都是“远观”,真正得以近看则是在一同学家中,确实只能说是近看,“亵玩”是绝对谈不上的。听他说他家也有唱机,我们都说他吹牛——在我们想来,那是学校这种地方才会有也才该有的,但是事情的真实性很快得到证明:他指给我们看了一个小皮箱似的家伙,在一摞箱子的上面,和我们在主席台上所见大差不差。接下去自然是我们强烈要求他“放一个听听”,几番“激将”下来,他终于大着胆子凳子叠凳子地站到高处,将那宝物搬下来,又打开柜子从一隐蔽的角落拿出两张唱片。显然大人的坚壁清野没能阻止他对秘密的发现,另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大概极少胆子大到当真下手去摆弄,因除了将其打开,他后面的动作都带点试探性。 后来我在别人家里见到过收音、放唱片合为一体的两用机,还有那种大得像半截柜的落地式唱机,都是将唱盘安放于顶上。他家唱机是单独的,需收音机来放音扩音。他找出根线在二机之间乱插了一通,除了制造出一些啸鸣音之外别无结果。这很让人扫兴,但我们仍要求他放起来,因看到唱片转动就能有一种满足,而且后来发现,唱针与唱片摩擦就可产生音响,这时会有一种金属性的虫鸣般的声音出来,可以听出旋律,听到人在唱。 这让我们大为兴奋,都支着耳朵卖力地听。几个脑袋挤在转动的唱片上方,当中有一位嫌听得不分明,恨不得将耳朵贴到唱片上去,一不小心碰到了唱臂,唱针立马越轨,横着划过唱片,发出吱溜的怪声。闯祸者顿时脸刷白,唱机的小主人则急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其他人也都有闯祸感,于是此次观摩唱机暨听唱片活动戛然而止,大家迅速作鸟兽散。 我真正有机会亲近唱机是小学五年级暑假生病住院那段时间。小儿科病房有台电唱机,我是病房里的孩子王,无形中唱机成为我的禁脔,颠来倒去地播放那十几张唱片成了我病中的乐事。所谓“自动”电唱机,就是一移动唱臂唱盘就开始旋转,唱臂移到唱片边缘的位置会自己徐徐落下,一面放完,唱臂又会自动抬起归位到搁架上。病房那台唱机许是出了问题,全得手动,且人得看着,不然唱片放完了唱针突然快转几圈就出轨,没头苍蝇似的在唱片上乱颤。唱针是从外往里转,越到后面转得越快,要将一曲听完而又不让越轨的事情发生,并不迟不早地将唱臂抬起,真还不能分神。开始播放时则要能让唱针不偏不倚落在唱片最外的轨道,转动之中又要轻拿轻放,全是细活。 也是从那时起,我对唱片有了一种无言的喜好。起先可说是物质性的,那些细密的唱纹让人觉得无比神奇,我会对着光亮,看那一圈一圈密密匝匝排列的纹路,仿佛面对神奇的图案。均匀排列的唱纹之间还可看出一些明显稍阔的道道,那是曲与曲之间的间隔,在我的想象中,那是剧场座位之间的过道。我后来可以让唱针准确地落在间隔带上,听任意一首想听的曲子,而不必从头开始。 唱片之间其实还有唱纹疏密的不同,以每分钟转的圈数划分,通常分为78转、45转唱片,还有一种是33转的。唱机上有个选择开关,转速选得不对则发出的声音怪里怪气。小病友中有调皮捣蛋的,瞅个空子就爱故意开错速度,为唱机发出的怪声莫名兴奋。既然我以唱机托管人自居,这种事情通常是不允许发生的,尽管我自己时而也会搞类似的恶作剧。 P5-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