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闲暇变现

闲暇变现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美)伊桑·图西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0907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愈加碎片化、场景化、高频化、社交化,闲暇时间变成了一项大生意。这本书详细分析了媒体和商家如何开发产品、应用程序、平台、订阅服务、微支付和互动的机会,抢占用户海量碎片时间,将闲暇变现。 2.个体的碎片时间使用指南。移动设备在利用大众的碎片时间为媒体公司创收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控制感和连接感。这些设备不仅改变了我们使用和规划时间的方式,还改变了我们与他人互动的方式,改变了我们对空间关系的看法。
内容简介
在排队等待或者通勤的时候,我们会拿出手机。就像电视改变了我们对客厅的看法一样,移动设备也占据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闲暇时间。佐治亚州立大学的伊桑·图西教授认为,这些闲暇时间创造了一种碎片时间经济,商家可以通过创造产品、应用程序、平台、订阅服务、微支付和互动的机会,利用大众的注意力来盈利。 随着商家将我们的闲暇时间商品化,移动设备成为促销、品宣和分销的重要工具,消费者也将移动设备作为浏览公共和私人空间的一种手段。移动设备在利用我们的碎片时间为商家创收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控制感和连接感。这些设备不仅改变了我们使用和规划时间的方式,还改变了我们与他人互动的方式,改变了我们对空间关系的看法。 通过探索碎片时间经济的四个主要场景:工作场所、通勤途中、等候室内和“互联”的客厅,伊桑·图西阐明了娱乐产业和数字赋能公众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伊桑·图西,佐治亚州立大学传播学助理教授。他也是媒体共享项目In Media Res的协调编辑、亚特兰大媒体项目(Atlanta Media Project)的联合创始人。 他出版了多部作品,内容涵盖创造性劳动、在线体育、连线观看等。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碎片时间经济和移动时段
碎片时间经济的历史
碎片时间经济:瞄准碎片时间,打造移动时段
智能手机时代
第二章 工作场所:“零食”与流
“零食”的价值:工作场所受众分析
晨间的习惯
午餐时间
休息时间
“午餐时间是新的黄金时段”
“传媒零食”和节目流
“传媒零食”和平台流
“传媒零食”和劳动流
是开胃菜还是嗜好
第三章 通勤:智能汽车和在列车上发推文
订阅服务和平台移动性
瞄准忙碌的通勤族
抚慰通勤族
如同一部移动手机的智能汽车
为焦虑、忙碌的多任务者打造的碎片时间经济
短消息成就的高质量时间段
打破音频泡沫:通勤族和 Spotify 的播放清单
从被动订阅者到积极的表情包
第四章 等候室:从无聊中获利
等待这件事
在压力场所的休闲类游戏
《辛普森一家:深入探索》的“探索者”
等待的价值
第五章 “互联”的客厅:电视也有春天
让注意力数字化
“全世界优选的客厅”
推特 Amplify
客厅控制技术
移动设备 vs 智能电视
结 论 普适计算和物联网时代下的碎片时间经济
物联网
智能电器和物联网
Snapchat 和定位媒介
《精灵宝可梦 Go》和增强现实
最后的思考:娱乐的未来

致 谢
注 释
摘要
     喜剧演员路易斯·C.K.(Louis C.K.)经常毫不留情地讽刺移动手机及其用户,在表达个人对移动技术的担忧时,他指出,这一技术会让人不断分心,看不到生活的真相:“正因为有手机,人们才会边开车边发短信。我环顾四周,发现所有人在开车时都会发短信。这无异于谋杀,每一个这样做的人都在拿车里乘客的性命开玩笑。但是人们甘愿冒着生命危险,甘愿这样自我毁灭,因为他们连一秒的孤独都不能忍受,孤独的感觉太难受了。”路易斯的反讽反映出他对传媒技术的担忧,这是学者们几十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话题。传媒和传播技术改变了人与外界的关系,模糊了个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边界。在评估电视技术的可供性时,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提出了“移动的私有化”这一概念,形容电视让人们足不出户却可以对外界了如指掌。在分析移动电视时,琳恩·斯皮格尔把威廉斯的这个词颠倒了一下,变成了“私有化的移动”,用该词来描述移动设备让人们能够在公共场合感受到像在家一般自在。人们每一次使用移动设备获取其在移动媒介上的私藏,或在公共场合进行私人对话时,都是在享受这种私有化的移动。移动设备的批评者视之为一层隔离罩,让里面的人与外界隔绝。 移动设备常常犹如一道屏障,把公共生活拒之于外,因此人们总认为移动技术不利于培养同理心,不利于大众团结。文化理论家乔纳森·斯特恩(Jonathan Sterne)认为移动设备导致愈演愈烈的个人主义,人们可以用设备来改变其在公共场合的个人体验。迈克尔·布尔认为,移动设备可以制造一个“有声泡沫”,让市民同胞之间彼此隔离。大量围绕移动设备的研究都把关注点放在移动设备对社交的影响上。兹兹·帕帕查理斯(Zizi Papacharissi)在其著作中写道,移动设备提供了一方私密的小天地,让人在公共空间中依旧能感到自在。对帕帕查理斯来说,在公共场所使用移动设备是一种政治行为,人们通过“维系现有的关系,并建立新的关系”,从而维护了其个人自主性。斯科特·坎贝尔(Scott Campbell)的研究证实了帕帕查理斯的某些论断,他发现移动设备通过进一步巩固本就牢固的关系,抵制脆弱的关系,形成了一种“关系网私有主义”。从本质上说就是,这些设备让我们与所爱之人更容易保持联系,同时也帮助我们与身边的人或事撇清干系。 移动设备会凸显并激励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既有行为和应对策略。如果我们要聚焦碎片时间经济,应将移动设备置于合适的空间场合和历史背景下。其实,人们早就开始使用传媒技术来填充碎片时间了,现代移动设备不过是这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只有理解了这一历史,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碎片时间经济和其背后的逻辑:支持移动设备的使用,认可努力利用移动用户的习惯创收。学者们在探究移动设备的技术可供性以及设备为何受欢迎时,往往忽视了背景因素。比如,坎贝尔主张,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其可供性提供了“额外一重灵活性,在传播信息、通信和内容的同时,又不影响用户继续从事其常规或非常规的事务与活动”。坎贝尔对技术的评估很准确——移动设备确实满足了随时与外界保持沟通的需求——但这一技术可供性并不决定用途,也不曾反映为什么人们会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移动设备。坎贝尔的“关系网私有主义”说明我们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是为了寻求自在、熟悉的感觉,但碎片时间经济的历史表明,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借助媒介实现这一诉求。如能从特定场域的媒介这一历史背景出发考虑移动设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认识到移动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延伸到社交和文化活动中的。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